項新麗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目標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進行探索。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教育活動,充分展示實驗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活動,感受實驗現(xiàn)象的各種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066
引言
科學教育是面向小學生的基礎課程,負責對學生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茖W教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對自然學科的理解,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應用所學知識。小學科學教育積極鼓勵學生體驗研究型學習活動,在科學課程中,教學方法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吸收和積累,注重創(chuàng)新思維和情境教學策略的運用,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內在潛力。
1.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教學存在的問題
1.1科學教具設施使用不當
科學課程比較簡單有趣,因為各種現(xiàn)象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在理解規(guī)律上有困難,學習自然也難以理解。如果學校有投影儀、播放器等教育設備,老師可以利用這些方法幫助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來理解和學習,學習自然事半功倍。
1.2教師科學文化底蘊的缺乏
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動力,需要老師潛移默化的引導,老師必須有足夠的科學文化背景。例如,農村小學教師嚴重短缺,科學文化好的教師往往為了更好的發(fā)展而遷往城市,導致農村科學課堂教學困難。當今的科學文化日新月異,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變化,教師要不斷學習,增加自身科學文化底蘊。當教師缺乏文化背景時,將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科學教學質量。
2.科學課堂有效實施的主要措施
2.1充分利用教材,積極開展研究
小學科學教師應熟悉如何使用教科書,開展研究活動以提高教學效果。尤其是在準備科研活動時,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具體情況,組織相關活動。在實踐中,研究主要涉及提出問題、計劃、構建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和論證、評估和交流、總結經驗等??梢灾桓采w一小部分內容,從而增強科學計劃的實用性。新科學課程改革也體現(xiàn)在科學教材的創(chuàng)新上,也給了教師和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例如,通過學習自然課本的“生活”部分,教師可以選擇學生熟悉的植物和動物,而不是學習課本中的例子來了解特定情況,可以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學生學習的對象,所以在學習自然學科時,要創(chuàng)建適當?shù)慕虒W情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教育。
2.2利用科學游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首先,游戲應該呈現(xiàn)豐富、新穎的畫面。雖然知識始于感知,但許多科學教師使用的科學教學方法大多是概念可視化,不能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茖W概念的正確可視化,必須結合學生的思維特征和現(xiàn)實生活的喜好,量身定制概念教育的形象。其次,游戲應該通過有趣的活動來開展。小學生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因此教師可以在基礎科學活動的設計中識別這些特點,設計出適合學生口味的有趣的科學游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積極參與求知活動,最終進行科學學習。教師通過趣味加工,實現(xiàn)抽象與具體的轉換,將抽象知識物化,使學生理解和吸收知識,實現(xiàn)教學活動課的真正目的。
2.3借助于進行實際觀察,有效的學習科學知識
當前的小學科學教育活動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如果學生僅通過科學教科書進行理論學習,很難有效地學習和掌握相關內容。因此,有必要采用生動、有趣、直觀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深入學習。在科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通過科學實驗,讓學生通過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來學習,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和記錄科學實驗中的各種具體數(shù)據(jù),交流科學實驗數(shù)據(jù)。深入分析研究,得出客觀全面的結論,使學生有效地學習科學知識。例如,在學習《植物新生命的開始》課時,教師可以選擇玉米、南瓜、大豆、小麥等不同植物的種子,教師可以用這四種植物的種子進行種植,作為觀察實驗使用。生長期過后,4株植物開始生長,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植物,仔細記錄植物的生長時間、發(fā)芽時間、生長周期、需水量、光合作用和植物狀況,探討了四種植物的生長情況、共同特征以及整體生育期的差異。通過這樣的實驗學習和觀察,與科學教科書的理論知識緊密相連。這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科學知識,有效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
總體而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法中教師的教學方向早已與現(xiàn)有灌輸知識的教學法相分離,提高學生的綜合科學素養(yǎng)能力變得更加重要。教育把教學放在首位,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科學學習,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主觀感知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要切實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積極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澤森 淺談小學科學課教學目標設定的依據(jù)[J].基礎教育論壇,2019,(19):54-55。
[2]羅紅 淺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7,(31):139。
[3]劉曉華.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5):269.
[4]於樹民.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12):168.
[5]馬靜強.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