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琴
【摘要】結合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正確應用心理輔導教學策略,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培養(yǎng)和引導。第一是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基于課堂主題活動的設計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環(huán)境的建設。第二是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基于教材內容的應用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和愛國教育工作的開展,進而讓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更加有方向、更加有力量。第三是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借助社會的發(fā)展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以此實現音樂課程與社會的有效融合,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認知,拓展學生的視野,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心理輔導;教學策略
在當前新課改的發(fā)展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從以往的教學模式中逐漸走了出來,實現了全面的改革和變化。在這一背景下,教師能夠將音樂教學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開展,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研究把心理健康和小學音樂教學融合在一起,希望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感情來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質量。而且,基于這一教學模式,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到有效掌握,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解決和處理,這對于學生后續(xù)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
一、基于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
一切教學工作的開展都需要教學目標的創(chuàng)設與幫助才能有效的進行下去。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同樣不例外。教學目標是音樂課堂的開始,也是音樂課堂的結束。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懂得如何通過教學目標去尋找課堂教學的切入點,以此引導學生來深入的對音樂進賞析與學習。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五星紅旗》音樂教學的時候,可以先將“會唱這首歌”定位教學目標。然后,在這個簡單的目標下再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引導與培養(yǎng),從而實現超越目標的學習內容。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賞析《五星紅旗》這首歌曲,然后,再讓學生分組對其進行合唱,合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設置為高低音組,或者是樂器組與演唱組。通過這樣的方法,可有效帶動學生學唱音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合唱能力與配合意識。這對于學生賞析音樂以及體會音樂獨特魅力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講解《五星紅旗》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創(chuàng)作條件,讓學生知道在艱苦年代下人們的希望與理想迸發(fā)出來的火花足以燃燒整個大地。這種感情帶入的教學方式可大大促進學生對于音樂的賞析興趣,甚至可以讓學生賞析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本身的感情與力量。
二、合理確定課堂主題,優(yōu)化學生心理環(huán)境
在小學音樂課本中,有很多音樂內容都具有主題的性質,其中部分還體現出了游戲的性質。所以,教師可以將之利用起來,通過游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逐漸打開學的內心。
例如,在學習《打巴掌花》的時候,因為該歌曲非常富有節(jié)奏感,此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通過“互相拍”的游戲方式對其進行學習。若需要在演唱的某一部分特別提高聲調的時候,教師可將這一節(jié)拍的動作設計的大一些,以此提醒學生演唱的節(jié)奏。又如:在教材中,教師會發(fā)現有很多歌曲的場景都在現實當中能看的到。此時,教師可以將類似歌曲進行歸整,然后將學生帶領到該場景下對其進行教學,這樣學生便會感受到一種“身臨其境和心臨其境”的學習狀態(tài)。如,在學習《送別》的時候,教師便可以根據歌曲中的場景、天氣等來反應現實中的情形。這不僅可以實現高效的課堂情景創(chuàng)設,還能對學生的內心建設與成長產生很深的影響。另外,互動教學是很多教師都非常愿意使用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學生最樂于接受的學習方法。在互動教學中,可以有學生之前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將之放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之與合唱融合起來。如:教師在教學合唱內容的時候,可以深度挖掘合唱的配合要求,然后讓學生明白個體與團體的力量。隨后,教師可借助樂器等內容來與學生進行演唱上的活動,如,通過樂器為學生打節(jié)拍等。
三、結合社會發(fā)展,借助音樂教學明志
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音樂理論的體現不僅僅是音樂本身的旋律和樂譜,更重要的是,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中的文化和歷史,讓學生知道音樂是一門藝術類的功課,更是體現人文價值和內心思想的一種表達方式。
例如:在欣賞《春天的故事》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首歌曲的作者是蔣開儒先生,他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和作曲人,這首歌寫于他七十六歲。其中心思想主要是表達了對鄧小平總書記的敬愛和鄧小平書記在多個春天做的多件為國為民的大事。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以一種贊美和仰慕的心態(tài)去唱這首歌,讓學生感受歌詞中所體現出來的力量和風骨。通過對學生進行文化層面的培養(yǎng),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后期的音樂理論教學中,課堂才能進行的更順利。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耐心的去引導,并且要從細節(jié)入手,關注學生的內心發(fā)展,長期堅持下去,就能實現教育目標,讓學生的內心世界充滿陽光。
參考文獻:
[1]梁妮莎.基于審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音樂教學分析[J].黃河之聲,2019(24):121.
[2]廖麗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三步走”[J].黃河之聲,2019(24):122.
[3]孫莉.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J].黃河之聲,2019(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