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映儀
摘? 要: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借助英語繪本輔助教材,開展雙向融合式教學,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加深課堂厚度以及寬度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以英語教材與繪本融合的意義為切入點,分析當前小學高年級學生學情現狀后提出融合教學的策略:合理的選擇繪本內容提升融合深度;構建主教材與繪本融合的教學模式;搭建多元化融合性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英語繪本;主教材;融合;策略
在當前的教學改革環(huán)境下,整合教學已經成為了教學體系發(fā)展的核心目標,主要指的是建立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局部學情以及部分學生的實際需求,利用其他的教學資源來輔助教材,進行融合性教學。而在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一線課堂一直強調關注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質、思維意識以及學習能力。為了讓這一目標落地生根,利用繪本輔助主教材,打造融合性教學體系是一條大有可為之路。因此文章建立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以及行動研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英語繪本與小學英語主教材融合對策,以期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學新思路。
一、英語主教材與繪本融合的意義
經過近些年的教材改革,當前小學的教材體系更具專業(yè)性和權威性,能夠為學生提供條理清晰的知識體系,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一個完整的知識架構。但是結合語言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語言本身有較強的綜合性特點,它來源于生活,因此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體系,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能夠正確的聽說讀寫這是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根本保障,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在實踐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思維意識,另外在文化交流的環(huán)境下,增強學生的文化品質,從不同的角度來正確地使用英語進行社會實踐,這是發(fā)揮學生價值的途徑,那么綜合教學體系來講,就需要將其他更具多元性的要素融合到英語教學中來。
這其中英語繪本是建立在英語學習的基礎上,利用生動有趣味性的元素來構建的,圖文并茂的學習資料,情節(jié)連貫,語言地道。能夠輔助教材,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相關思想體系以及綜合理論。將教材與繪本有機結合,借助繪本突破教材的局限和難點,就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語言,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語言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小學英語高年級學生學情分析
小學高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圖像閱讀必然會為其帶來更為理想的閱讀體驗。英語繪本正是一種集中了數碼、網絡和多媒體優(yōu)勢的閱讀資源。從教學實踐看來,當前小學高段英語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首先學生的主動性較差,父母由于工作也很難抽時間輔導;其次,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并不具備持續(xù)性;再次,受課程時間安排的限制,學生很難獲得有效的英語學習拓展環(huán)境。
因此,教師應該在了解學生家庭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探索行之有效、符合學校實際的策略,將生動有趣的繪本融入主教材教學,讓學生在掌握課內知識的同時,又感受閱讀的樂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
三、小學英語繪本與主教材的融合策略
英語繪本與教材之間的融合并不是隨機的,而是要建立在詳細分析的基礎上,全面把控學情,同時挖掘教材的實際內涵以及知識框架,具有選擇性的挑選繪本來進行融合。
(一)合理選擇匹配繪本,提升教材融合深度
選擇合適的英語繪本才能有效地發(fā)揮教材與繪本整合教學的作用,而合理的英語繪本指能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具有語用性,語言重現性高且不超出學生語言范圍的主題繪本。例如,與人教版三年級起點教材的話題及語用契合度高的《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該繪本符合當前小學生的實際思想認知,同時繪本分為了不同的階層,其中的內容具有層層遞進的關系,與教材的各個主題有一定對應性。另外繪本中涵蓋了大量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小故事,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補充知識體系,增加詞匯量,同時能夠引導學生獨立閱讀。
(二)構建主教材與繪本融合的教學模式
在教材內容單元整合和繪本解讀的基礎上,探索教材與繪本整合教學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方式。教學設計遵循以下三個原則:話題契合原則、語言匹配原則、認知情感對應原則。教學方法初步有以下三種:
1.“融合式”對接
在課堂中進行主題和內容的無縫對接,在教學中很自然地從教材文本過渡到繪本故事內容,拓展學生對主題內容理解和應用的視野,使語言學習得到合理化、趣味化。與此同時,與學生認知相符的繪本更能夠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整體性的教學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思想過度,從而強化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在課堂準備前期花費精力來了解本章節(jié),想要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繪本之間的關聯(lián)性,然后選擇具有針對性的繪本來進行課堂教學。同時在主教材與繪本之間的過渡導入環(huán)節(jié)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可以利用當前較為流行的翻轉課堂以及情境模擬的方式來落實分析。
例如“ My favorite season”一單元中要求學生掌握與天氣相關的單詞和短語,同時能夠正確的描述相關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課中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請教模擬小游戲讓學生思考“What are the weather in different seasons?”引出繪本《Eek,spider!》第一部分對天氣的描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首先進行思考,然后以互動討論的方式提升其積極性,教師再將繪本中的相關畫面展示出來,自然完成了從教材知識到繪本知識的過渡,這種過渡方式簡單易懂且不具備斷層,能夠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銜接式”對接
借由與教材主題相同的繪本,讓教材主題概念變得更加充實和具體,因為繪本內容豐富,語言也不僅是課本里有的內容,更體現了課外的拓展。想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就需要結合繪本的內容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框架,分析繪本能夠帶給學生的思想認知,這樣才可以實現情感和表達能力方面的拓展,是增強學生文化品質以及思維意識的重要途徑,也能夠讓主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具有更加豐富的背景和延伸空間。
例如“ My weekend plan”這個學生講述了周末的計劃,其中涉及到了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 going to…的句型。在此基礎上,教師給予學生部分時間,讓其討論What's the plan for the weekend?這其中大部分的學生玩耍和外出郊游為主,這時教師建立在學生的思想基礎上進行額外拓展,提出Can you do something more meaningful and valuable?從而引出繪本《 World book day》,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在周末完成一次課外閱讀,然后在周一的早晨晨讀時間與其他的同學進行交流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繪本的存在不僅幫助學生從更多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更能夠與本章節(jié)想要教學的內容進行對接,實現思想和綜合素養(yǎng)方面的延伸。這種方式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有期待感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閱讀能力。
3.“獨立式”對接
選取與教材主題接近的繪本,根據學校現有資源開設課外繪本閱讀興趣班或閱讀俱樂部。比如可以借助當前的信息技術平臺,讓學生以多媒體教室為基礎,在每次英語課堂開始之前,引導學生在課下借助互聯(lián)網查找相關英語繪本,首先教師要給出與教材主題相近的內容,作為學生查找的主要依據,在學生查找了自己感興趣的繪本之后,整理成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這種方式是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讓學生的建議以及想法融入到課堂體系中,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打造更貼近學生本身思想認知的繪本教學體系,也真正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從而增強教學有效性。
另外,單元整合教材與繪本內容,以第一、二課時為教材目標語的新授和初步運用,第三課時為基于教材,以繪本為藍圖,整合拓展運用目標語言。
(三)構建主教材與繪本融合教學的評價體系
教學過程評價就是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觀測與評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認知能力、學習策略、思維邏輯及情感態(tài)度,并以此為依據,適時調整教材與繪本整合教學的計劃和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目標與計劃實施的有效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tài),利用繪本的趣味性小故事來打造多元評價體系,這種評價體系可以利用翻轉課堂或者情境互動的方式來展開,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設置大量的問題,分析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態(tài)度以及能力,將其作為評價的依據[3]。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打造開放性的評價體系,也可以讓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情況,從而制定針對性的引導性策略。
例如繪本《 The village show》中,描述了一場精彩的鄉(xiāng)村比賽,那么便可以以此為基礎制定一個活動方案,其中設置考驗學生能力的問題,例如How to get to the event site?Which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do you choose?What's the weather like?What programs did you see?諸如此類的問題,一一對應教材中的“ How can I get there”“ What does he do”“ How do you feel”等單元中的重點句型和知識點。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開展異常自發(fā)的小對話,在對話中,教師必須要嚴格觀察學生的綜合表現能力、協(xié)作互動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問題完成情況等等,然后結合最終的結果制定評價方案。這種利用繪本來開展評價的多元體系,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自由的輸出空間,進一步降低緊張心理,能夠解放天性,全面挖掘其英語學習潛能以及口語表達能力。那么最終得到的評價結果也更具真實性。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選擇口語與書面兩個維度的任務,來制定更具靈活性的評價方案。口語任務分為朗讀任務和表演任務;書面任務以制作迷你繪本故事與制作閱讀反饋卡的形式為主,按照學生學習程度開展不同層次的任務:制作警示卡片或賀卡、原創(chuàng)迷你繪本故事、閱讀反饋卡等。讀后的拓展活動還可以設計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續(xù)寫故事或仿寫故事,把故事教學與寫作教學融合,在語篇中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滿足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成長的需求,利用英語繪本與小學英語主教材進行融合,不僅可以進一步補充主教材中的細節(jié)和內容,也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多元的英語世界,幫助學生構建英語大局觀,同時在靈活多樣的融合性課堂中,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這符合語言學習的生成性理論,同時也符合小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自然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
[2]邵朝友,周文葉,崔允漷.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標準研制:國際經驗與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1-22.
[3]楊潔秀.關于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課堂互動模式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