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蔚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傷口護理中結合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的療效觀察。方法:選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治療的88例慢性傷口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4例)和觀察組(44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用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對兩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評估,比較兩組患者疾病知識評分、患者自護能力。結果:觀察組護理后傷口護理知識、傷口愈合與營養(yǎng)、傷口愈合與活動、傷口愈合與生活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健康知識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基于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用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對慢性傷口患者效果顯著,能加強患者自護能力,提升患者疾病認知能力。
關鍵詞:慢性傷口;風險管理;個體化護理;自護能力;疾病認知能力
慢性傷口是指經(jīng)過2周或更長時間,皮膚軟組織損傷不能自行愈合的傷口[1~2]。造成慢性傷口的原因較為復雜,主要為患者靜脈功能受損,如周圍血管性疾病、傷口感染以及原有的慢性疾病等,從而影響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受損,延長傷口愈合速度。在進行慢性傷口護理過程中會有諸多影響因素,影響患者康復速度,因此,需要予以患者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是至關重要的。本研究以2018年2月~2021年1月我院88例慢性傷口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慢性傷口護理中結合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的療效觀察?,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我院88例慢性傷口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齡56~71歲,平均(63.13±7.23)歲。觀察組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齡65~73歲,平均(63.27±7.17)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模式。使用雙氧水以及生理鹽水進行清創(chuàng)處理,再使用碘伏消毒、凡士林紗布傷口包扎處理,告知患者盡量避免傷口觸碰水。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護理人員采用本院擬定的風險評估表對患者傷口嚴重情況進行傷口風險評估,內(nèi)容包括傷口顏色深淺、大小、傷口愈合速度快慢、既往病史、慢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等,結合以上資料幫助患者制定風險管理表,加速患者傷口愈合速度[3]。多數(shù)患者在手術之前,易產(chǎn)生緊張、不安、焦慮的情緒,從而導致難以配合治療。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進行心理干預,予以言語鼓勵,舉例成功案例,增強患者信心,提高治療依從度。環(huán)境干預,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干凈的治療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控制在65%~75%為宜;為了確保病房空氣清新,可以擺放綠植,定時開窗通風。飲食干預,囑咐患者多食用新鮮蔬果和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物,促進其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傷口愈合,禁食油膩辛辣的食物。除此之外,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健康教育,發(fā)放知識手冊或者視頻,以此來提高對慢性傷口的認知。
1.3 觀察指標
(1)疾病知識評分比較。采用本院自行制定的疾病知識評分標準,包括傷口護理知識、傷口愈合與營養(yǎng)、傷口愈合與活動、傷口愈合與生活。得分越高,則代表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越好。(2)患者自護能力比較。采用自護能力測定量表(ESCA)對患者進行評價,評價的內(nèi)容包括4部分內(nèi)容: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健康知識水平。評分為百分制,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自護能力越強。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采用%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疾病知識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傷口護理知識、傷口愈合與營養(yǎng)、傷口愈合與活動、傷口愈合與生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自護能力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健康知識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傷口是指無法通過正常有序、及時的修復過程達到解剖和功能完整狀態(tài)的傷口。臨床上常指傷口未依預期時間愈合,或停留在某一個愈合階段超過4~6周。其中愈合的時間并非絕對,有賴于傷口部位、大小、病因、個體一般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慢性傷口一般可分為5大類:靜脈性潰瘍、動脈型潰瘍、糖尿病(足)潰瘍、創(chuàng)傷性潰瘍、壓力性潰瘍。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傷口護理知識、傷口愈合與營養(yǎng)、傷口愈合與活動、傷口愈合與生活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健康知識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采用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具有眾多優(yōu)勢:有助于患者了解慢性傷口的認知度,緩解其負性情緒,極大程度降低患者的顧慮;為傷口愈合提供科學有效的護理環(huán)境;予以科學的飲食干預,可以有效促進傷口速度,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緩解病痛,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縮短住院時間數(shù),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技巧以及工作水平,拉近患護之間友好相處[4~5]。
綜上所述,基于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用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于慢性傷口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加強患者自護能力,提升疾病認知能力,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瑋,王曉春,黃求進,等.慢性傷口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0,26(24):3321-3325.
[2]李飛,張欣,張冬梅,等.醫(yī)院-社區(qū)聯(lián)動慢性傷口照護模式的實施及效果[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11):1608-1611.
[3]張芳,劉艷華,張燕.運用5W2H分析法建立慢性傷口患者標準化管理流程的效果評價[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6):1000-1001.
[4]魯曉蕾.個體化護理干預在慢性傷口門診處理中對風險管理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23):288,292.
[5]張靜瑜,邱志紅.慢性傷口門診處理中的風險管理及個體化護理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6,13(5):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