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嘉
摘 ?要:名著閱讀作為初中語文課程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有規(guī)劃,有指導地推進名著閱讀課程化,讓學生讀有佳法,從而實現(xiàn)名著閱讀的有效教學,讓名著閱讀更好地走進課堂,為學生的成長打好精神底色,是本文探究之所在。
關鍵詞:名著閱讀;教學策略;課程化
從教十余年,深耕于語文教育這一塊園地,對于中學語文教學,筆者一直是且教且學。近幾年,隨著課程改革以及統(tǒng)編教材的推廣使用,名著閱讀走進課堂的觀念愈強。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經(jīng)常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名著閱讀該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作為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一項考查范圍,名著閱讀雖然已引起廣大師生的關注,但目前存在的現(xiàn)狀依然是:老師們教無章法,面對名著教學“各顯神通”;學生們讀無佳徑,對于名著閱讀“任意東西”。因此,無論是從老師教學需要還是學生閱讀需求上,都迫切需要一種以課型為載體的名著閱讀教學課程指導方法出現(xiàn)。
統(tǒng)編教材對“閱讀”提出了這樣的指導思想:“注意在語文課與學生語文生活之間建立一條通道,積極拓展課外閱讀,構建由教讀、自讀到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王本華)基于這樣的指導思想,教材在編排上,也用心地體現(xiàn)了“三位一體”的教學指導方針。由此可見,名著閱讀教學應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文試著依據(jù)這個閱讀體系,架構課程標準,摸索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立足課程標準,明確名著閱讀的重要性
課程標準提出“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的倡議,為了落實這一舉措,順利地推進名著閱讀活動,各版本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都融入了名著閱讀內容。以統(tǒng)編教材為例,推薦了12部文學名著,貫穿在三年的語文閱讀學習中。每學期安排兩次“名著導讀”,交叉分布于不同的閱讀單元。每一次“名著導讀”都設有名著介紹、閱讀方法指導、專題探究等欄目,力爭從課堂教學的可操作性來強調名著閱讀的重要,強化名著閱讀進入課堂的教學理念。編者的用心,也足見名著閱讀之重要性。
二、貫徹課程標準,探索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名著之所以經(jīng)典,在于它們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有永恒的文學魅力。名著的閱讀,關系到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書目的選擇至關重要。統(tǒng)編教材推薦的12部必讀名著書目,分別是:《朝花夕拾》、《西游記》、《駱駝祥子》、《海底兩萬里》、《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傅雷家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艾青詩選》、《水滸傳》、《儒林外史》、《簡愛》。這些書目被選入教材,皆因具有代表性,有較高的思想價值、文化價值或科學價值,有助于涵養(yǎng)學生的性情,浸潤學生的文化品位,為學生的心靈成長打好精神底色。
現(xiàn)實中,名著閱讀的推進是困難重重的。針對名著閱讀存在的困難,筆者曾于校內開展過調查,學生反映最多的問題是沒有時間讀和不知道怎么讀。誠然,名著閱讀的推進,離不開客觀環(huán)境的優(yōu)化,社會、家庭、學校要共同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的氛圍,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學校要合理規(guī)劃閱讀課的時間,來改變學生閱讀名著的現(xiàn)狀。而怎么讀的問題,統(tǒng)編教材貫徹課程標準,力求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閱讀策略和閱讀解決方案。這些,我們從名著導讀的標題中可以明確感知編者的意圖,如:《朝花夕拾》“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西游記》“精讀和跳讀”、《紅星照耀中國》“紀實作品的閱讀”等,一書自有一法,每一部作品關注一定的閱讀方法,但又不局限于此法,慢慢積累下來,學生也逐漸掌握更多的名著閱讀策略,讀有佳法,閱讀興趣自然便上去了,進而以點帶面,推進名著閱讀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閱讀,拓寬了閱讀的知識面。
三、依據(jù)課程標準,推進名著閱讀教學課程化
如何讓學生快速進入到名著閱讀情境中呢?統(tǒng)編語文教材注意到了課內與課外閱讀的相結合,比如某一學年段要推薦一部名著作品,課內便安排相關聯(lián)的文章進行學習,這樣由課內到課外結合互補,建構起閱讀橋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嘗試以課內篇章為突破口,以“教讀---自讀---課外閱讀”這樣“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為指導思想,在實踐教學中選取了《朝花夕拾》這部經(jīng)典名著,以課型為載體,做以下課程化嘗試:
《朝花夕拾》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接觸的第一部名著,這一部回憶性散文集里,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歷程?!冻ㄏκ啊芬还彩珍浟耸⑽模械闹貙懭?,有的著重記事,也有著重議論批判的,或頗有童真童趣,或滿懷憂愁煩惱,又或是充滿思辨與批判,文筆雋永,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經(jīng)典之作。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理解魯迅的作品,或許會產(chǎn)生畏難的情緒,因此編者很用心地設計了本書的閱讀指導策略“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在課內安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力求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設法拉近學生與經(jīng)典的距離,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那具體該如何開展名著閱讀教學呢?
(一)激趣導入,走進作品
“高大的皂夾樹”、“肥胖的黃蜂”、“美女蛇”、“怪哉”…… 這些都是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里給我們呈現(xiàn)出的童年生活片段。統(tǒng)編教材在七年級上冊課內安排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樣具有童真氣息的文章,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拉近學生與偉人的距離,引起共鳴。學生窺見一代文豪的生活碎片,自然而然,便引發(fā)學生對未知內容的好奇,懷著興趣走近魯迅,走進這部《朝花夕拾》。
(二)作品介紹,掌握學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打開了學生探究《朝花夕拾》的大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作者、作品的興趣和了解,更快地進入到閱讀的情境中。學生可通過課前收集資料,搶讀作品,為名著閱讀的展開做好充分的準備。而閱讀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實際上也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的個性化,注重了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教師也能根據(jù)學生的課前準備,掌握學情,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三)單篇教讀,多篇自讀
《朝花夕拾》圍繞著魯迅青少年時期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來寫,要讓學生走進這部名著,那么我們需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上的信息篩選、概括能力。仍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為教學突破口,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勾畫批注,制作讀書卡”的方法,讓學生勾畫“我”在百草園及書屋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然后制作讀書卡,將自己的閱讀體驗整理下來。此舉能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情節(jié)脈絡和主要內容,較快進入到閱讀的情境中。有一便有二,學生掌握了“勾畫批注,制作讀書卡”方法,進而實踐運用到其他篇章,如《五猖會》、《阿長與<山海經(jīng)>》篇章,同樣采用“勾畫批注”,把“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記錄下來,填寫讀書卡,抒寫自己的閱讀感想。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與其授學生以“魚”,不如授學生以“漁”。學生只有自己掌握了閱讀方法,才能學以致用,實現(xiàn)自主閱讀。
(四)整書閱讀,建構框架
學生掌握了具體的閱讀方法后,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怎樣運用方法通讀整本書,給學生的閱讀實踐指出明確的方向。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課內教讀基礎上,學生掌握“勾畫批注,制作讀書卡”的方法,學法遷移,進而自讀整書?!冻ㄏκ啊芬还彩恼?,建議每天閱讀1-2篇,邊閱讀邊勾畫“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篩選信息并整合概括,填寫讀書卡。在閱讀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觸動點”,不斷地與名著中的人、事、物進行對話,讀出自己的閱讀體驗,建構起整本書的知識框架,為閱讀成果的匯報做準備。
(五)研讀名著,實踐匯報
統(tǒng)編教材在推薦每一部名著時,都根據(jù)這部名著的具體內容、主題特點等,精心設計了專題探究部分,力求讓學生在邊閱讀中邊思考,研讀名著主題。
怎樣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呢?這是一個認知問題。因此,在名著導讀“專題探究”欄目,編者用心設計了以下探究活動。
專題一:魯迅的童年
專題二:魯迅筆下的那些人物
專題三: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
這些專題探究活動的設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心理、閱讀習慣等因素,拉近了學生與名著的距離。而通過專題活動的開展研究,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朝花夕拾》的內容情節(jié)、人物形象、中心主題、藝術特色等,提高自身的閱讀鑒賞能力。專題活動的開展有多種形式的呈現(xiàn),如:手抄報展示、讀書匯報會、班刊展示、讀后感等等。多樣化的專題交流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團隊協(xié)調能力,讓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中,以此來進一步提高名著閱讀的質量,推動學生閱讀的熱情。
(六)同類拓展,課外閱讀
統(tǒng)編教材在名著推薦上,基本采用“一拖二”形式,一部主推薦文學作品加兩部自主閱讀作品。這些自主閱讀作品與主推薦作品或題材相近,或主題一致,或閱讀策略相近,從而方便學生學法遷移、學以致用。如與《朝花夕拾》相連的推薦作品《白洋淀記事》、《湘行散記》,學生可沿用學到的“勾畫批注,制作讀書卡”的閱讀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或比較閱讀,鞏固閱讀技巧,拓展閱讀視野,豐富自身的閱讀知識庫。
初中階段的這12部推薦名著,一書自有一法,但又不局限于一法,更多可操作的優(yōu)秀課型,仍需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潛心鉆研,不斷優(yōu)化,讓名著閱讀的教學更行之有效。
四、結語
名著閱讀的開展,面臨著諸多艱巨。要讓名著閱讀課程化,教學行之有效,離不開多方配合統(tǒng)籌。在名著閱讀教學這一條道路上,我們將不斷尋求優(yōu)秀的教學策略,完善課堂教學,讓名著閱讀真正地走進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 ?王本華.名著閱讀課程化的探索---談談統(tǒng)編語文教材名著閱讀的整體設計與思考[J].《語文學習》,2017.
[2] ?溫遠萍.初中名著閱讀“三課一練”課程化教學指導[M].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9.1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