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批評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必要而適當?shù)嘏u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教育中,批評使用得適當、巧妙而有效,是值得探究的問題。對于每個學生,班主任應細心觀察,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弄清學生所犯錯誤的性質、原因之后再批評,冷靜并靈活采用批評方式,講究語言藝術,學會巧打“板子”,讓批評的“忠言”也能悅耳,以智慧和柔情感悟學生。
[關鍵詞] 批評教育;有效手段;藝術
我國教育家林崇德認為:“表揚是愛,批評也同樣包含著對學生的愛?!迸u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必要而適當?shù)嘏u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價值和作用。因此,教育中,批評不可無端缺席,當然也不能濫用,而怎樣用得適當、巧妙而有效,是值得班主任探究的問題。
一、輕聲低調,和風細雨
在學習生活中,學生難免會犯錯,但內心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沒人喜歡當面被揭短。 “頌善于公堂,訓誡于密室”,批評孩子應盡量選擇合適的場合低調進行。有些老師在眾目睽睽之下批評孩子,極大地損傷了學生的尊嚴,無形中強化了孩子的弱點。學生會在驚恐擔憂下產生自卑心理,甚至會因極度反感和痛恨產生逆反心理,又怎能正視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呢?學生犯了錯,班主任應給予引導性批評,切不可一味地指責,否則就如壘土截流,積水越來越多,最后“水漫金山”。
著名的“南風效應”,可應用于教育批評藝術。法國作家拉封丹以北風和南風比武的寓言表明:即使出于同樣的目的,采用的方法不同,結果也會不同。每個孩子都有著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一旦發(fā)現(xiàn)別人要對自己進行教育,就會扣上心靈全部的紐扣,把整個心裹得嚴嚴實實。教育者只有學會和風細雨,“南風”式的低聲批評,才會輕而易舉地讓孩子脫掉包裹內心的大衣,達到教育目的。從物理學角度上講,如果你低聲講話,對方就必須要集中精力才能聽清。即使孩子并沒有打算認真聽,但由于條件反射的聽覺動作,還是會不自覺地捕捉談話內容并且進行理解。低聲談話可形成一種促膝談心的良好氣氛,有利于緩解學生在接受批評時的緊張和排斥的心理。若是聲嘶力竭地炮轟數(shù)落,結果可能是學生極度驚恐害怕或者師生競相拔高聲音,雙方對峙,使矛盾升級。班主任冷靜下來,用低平的聲音、沉穩(wěn)溫和的語調耐心指出錯誤,為說服學生知錯改錯創(chuàng)造條件。
二、不翻舊賬,點到為止
批評教育,要講究就事論事,不能新賬舊賬一起算。從犯錯中累積經驗教訓,是學生成長的必然過程,在屢次強調規(guī)則的前提下,學生仍然一次次知錯犯錯,怒其不爭的憤懣情緒難免會讓教育者沖昏頭腦,于是不少教師會“扯動荷花帶起藕”,搬出陳芝麻爛谷子,對學生進行沒完沒了的說教“轟炸”。表面上看,孩子迫于老師的權威低頭應承,可事實上,由于教師的無限延伸擴大,學生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改過無望,內心會滋生強烈的反彈情緒。如果班主任說得太多、太啰嗦,分不清主次,學生也不知聽哪一句好,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學生在批評面前完全“失聰”,對任何話都無動于衷。
例如,小A同學因從二樓拋下空飲料罐而被班主任批評,起初他惴惴不安,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可班主任一番批評后仍緊揪著不放:“如果砸到了別人后果會怎么樣?如果拋的不是罐子而是鐵塊或其他危險的重物砸到了人又會有什么后果?你以前在教室里就喜歡亂丟亂扔,現(xiàn)在竟然學會高空拋物了……”班主任喋喋不休,翻陳賬揭傷疤,還進行假設和引申,小A頓時覺得班主任令人討厭至極,原先犯錯后的愧疚不安早已消失殆盡。
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指人的心理對外部刺激通常有一個承受的極限,如果超過極限,就會物極必反。若批評這種外部刺激過多、過強、過久,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逃避,產生不耐煩甚至是逆反心理。偏偏班主任在批評時越說越起勁,情不自禁地加以引申,翻舊賬,窮追不舍,使小A原本犯錯后的內疚轉變?yōu)椴荒蜔踔涟l(fā)展為反感至極并產生“我偏這樣做”的不良心理。要想批評生效,班主任就不要一下子說太多,要一事一議,犯什么錯就糾正什么錯,不引申,不翻舊賬,掌握好火候,點到為止,給學生留點面子,這樣的批評才容易被接受,從而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反彈琵琶,講究方式
教育家陶行知“四顆糖”的故事:他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塊砸同學,當即制止,讓他放學后到校長室。當看到乖乖等在校長室準備挨訓的王友時,陶行知并未直接批評,而是用四塊糖對王友進行了獎勵:第一塊糖獎勵他準時等候,第二塊糖獎勵他及時停止錯誤行為,第三塊糖獎勵他與壞人作斗爭的勇氣,第四塊糖獎勵他正確認識錯誤。學生犯錯后,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過錯沒有急著直接批評,而是從錯誤行為中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點,并充分肯定、贊揚,以此刺激孩子主動反省自己的行為,從而自覺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這種委婉含蓄的批評方式,正是所謂的反彈琵琶效應。
教育家陳鶴琴說:“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卻不大容易?!痹谂u前,班主任先對學生的積極行為進行認同、賞識,建立寬松的氛圍,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再提批評和建議,用商量的口吻盡量多給孩子一些選擇,多用正面的、積極的語言來描述孩子的行為,在認同的基礎上提建議,最后再表示對孩子的信任和希望,并真誠地鼓勵他、支持他。這樣,受批評的學生就會心甘情愿地認識錯誤并振作精神,重整旗鼓,避免陷入一錯再錯的泥潭中。
當然,“批評”二字不可忽視,千萬不可把批評變?yōu)楸頁P,要讓孩子感悟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并使其改正,才是批評的核心所在。
四、因人而異,多樣批評
古代孔子、朱熹曾提出因材施教,西方醫(yī)學之父、古希臘希波克拉底也提出“氣質學說”,學生氣質類型不同,其行為特點也會不同。面對不同氣質、不同個性特點的孩子犯錯,有效而高明的教育講究的是因人而異,靈活多變地采取恰當?shù)呐u方式。比如,對待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學生,不妨開門見山,直入主題,“蜻蜓點水”點到即可,學生自會明白并樂于接受。對待調皮搗蛋的學生,應以退為進,批評時不訓斥、不頤指氣使,言語謹慎卻循循善誘,感情真摯而飽含關愛,待其發(fā)泄內心的不滿后,再嚴肅告訴他犯錯后的不良后果,最后表達自己愿意為他的努力和進步給予指導和幫助,促使其愿意改正錯誤。面對聰明又極愛面子的學生,千萬不可在大庭廣眾之下毫不留情地批評,可嘗試給學生搭建臺階助其下臺;或間接提醒,用暗示性的批評讓其心領神會;或以輕松詼諧的語言來批評,學生在幽默中心領神會,愉快接受。
對于每個學生,教師都應細心觀察,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弄清學生所犯錯誤的性質、原因之后再批評,冷靜并靈活采用批評方式,努力追求“心中有劍口中無劍”的最高境界。
泰戈爾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形成了美麗的鵝卵石?!卑嘀魅我部梢匀缢话悖紤]學生的心理,講究語言藝術,學會巧打“板子”,用溫和、友善、真誠和智慧為批評裹上“糖衣”,讓批評的忠言也能悅耳,在孩子的心里開出美麗的花兒。
趙曉麗? ?江蘇省海安市海陵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