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貼近生活,以生活實例作為活教材融入教學中。初中物理課程中,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物理知識,物理知識又都是很抽象的理論和公式,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吃力,甚至一些學生會產(chǎn)生厭學心理。這就要求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重視生活化教學,用生活中的實例去講解物理,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理念;初中;物理教學;運用
生活中處處是知識,課本上的知識也是從生活中總結(jié)、提煉出來的,物理學科就是這樣的一門課程。翻開物理課本,很多學生看到書中各種的概念和公式,覺得一頭霧水。即使掌握了很多的物理概念,在生活中遇到實際情況也不會和理論聯(lián)系起來。教師在物理授課中,要將難懂的理論知識和生活相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他們理解物理就是生活中的各類現(xiàn)象,并非是高深難懂的概念。
一、重要性
1.物理教學生活化,有助于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培養(yǎng),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識。初中物理課本中很多知識都和我們的生活相關聯(lián)。如果教師不能結(jié)合生活中的現(xiàn)象,仍沿用老舊的授課方式,課堂上永遠是講不完的理論和背不完的公式,學生只會越來越反感物理。將物理教學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陌生感不再那么強烈,對自己熟悉的事情從心理上容易接受,也會對知識的理解更透徹,逐漸對物理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比如,教師在講“力學”時,如果翻來覆去地跟學生說阻力、摩擦力的概念和這些力的大小,學生很難接受。如果跟學生講,人走路時和地面之間的力就會產(chǎn)生阻力和摩擦力,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剎車、車輪和地面之間的力就是摩擦力。這樣用生活中的實例去解釋物理中的概念,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會更簡單。
2.有助于帶動課堂的學習氛圍,豐富物理知識的來源。物理知識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相對應的事例。電學知識中的電飯煲、電風扇,力學中的阻力、摩擦力等。教師在教學中巧妙地將這些知識和教材完美結(jié)合融進課堂里,學生學習物理時不再是生硬的理論和概念,而是有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在里面,課堂氛圍會被有效帶動起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會比以往更高。
二、創(chuàng)新應用方法
1.教師要真正理解教學生活化的觀念,并將這種教學觀念有效地運用到教學中去。物理的學習不應只圍繞教材,也不能單純是概念和公式的背誦,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作用于生活,以生活中的現(xiàn)象去解釋教材中的各種概念。要求教師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備課、授課到作業(yè)的預留,處處用心去體現(xiàn)。有的教師為了應付學校的教學任務,機械地引用一些生活事例做搪塞;有的教師數(shù)年如一日用一個事例去說明一個物理知識,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是要拋棄丟掉的。
2.在課堂上用切合實際的事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物理教材也在隨著教育目標的不同進行著不斷改革。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符合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認知去舉例說明。比如,在講到“噪音的理解”時,20世紀80年代的學生學習物理時教師最常用的例子是,學生寫作業(yè)時母親在廚房里用鋼絲球使勁刷農(nóng)村那種做飯用的大鐵鍋的聲音,就是一種噪音。而現(xiàn)在教師如果舉例客廳里游戲機的聲音、電視的聲音或外面公園里廣場舞的聲音對認真學習的學生是一種噪音,生動又形象,學生會將噪音的概念深深地印在腦海里。
3.在課后作業(yè)中,讓學生從生活中找答案。想要讓物理的學習更貼近生活,教師在課后作業(yè)中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事情去解釋當日學習的物理知識。比如,在講“熱學”知識時,熱膨脹和熱傳遞,這些詞聽起來抽象又陌生,教師在生活小百科普及后,再讓學生回家找出類似能說明有關熱膨脹和熱傳遞的事物記下來帶到學校。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事例是否有代表性、是否能說明問題。以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善于從生活中學習物理的良好習慣。
4.擴充物理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物理。學校方面要豐富物理教學中的資源,豐富物理實驗室的教學器材,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動手實踐。通過實踐操作,學生學到的知識要遠比做一堆練習題更有教育意義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邊永前.淺析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21(19):93-94.
作者簡介:林歲祥(1976—),男,漢族,甘肅武山人,大專,中教一級,研究方向: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