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玲
[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yǎng),指學生通過學科學習逐漸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培養(yǎng)關鍵能力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抓手。英語課堂中,教師要基于單元主題的意義,合理采用KWL Plus策略,在發(fā)展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關鍵能力。
[關鍵詞]學科關鍵能力;KWL Plus策略;小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21-0043-04
一、研究背景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指學生通過學科學習逐漸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同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分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主要維度。
王薔教授指出:“關鍵能力可以通過對學科內容的學習、理解、探究,通過參與特定的學科活動(聽、說、讀、看、寫等活動),在具體情境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钡牵_價值觀和必備品格不能只靠知識傳授來形成,需要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理解、踐行。因此,培養(yǎng)關鍵能力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抓手。英語學科能力表現(xiàn)框架如下圖所示:
由圖1可見,英語教學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理解及應用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每節(jié)課的活動設計要盡量覆蓋這三個方面的能力訓練。
如表1所示,《英語課程標準》對小學生六年級畢業(yè)時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意識有著明確的要求。然而,目前小學英語課堂仍舊存在著“重講授,輕互動”“重學習,輕思考”“重成績,輕能力”“重語言,輕文化”等問題。如何在小學階段基于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尤其小學高年級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關鍵能力,是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應當持續(xù)研究和挖掘的課題。下面,基于北京版小學英語教材,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小學英語教師如何基于單元主題意義,合理采用KWL Plus策略,在發(fā)展學生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
二、KWL Plus策略
KWL Plus策略,是由 Donna Ogle 在 1986 年提出的KWL策略發(fā)展衍生而來的。KWL作為一種引導性策略,包括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K指what I know;W指what I want to know;L指what I have learned。K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回憶和羅列相關主題的已有知識,對將要學習的知識與已知信息進行關聯(lián)。在W和L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更多與主題相關的、他們想要了解的問題,通過學習文本,與組員、同學、老師進行交流討論,嘗試找到答案與解決問題,并在學習后反思所得。同時,Donna Ogle指出:“KWL策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通過與文本的互動,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盌onna Ogle 和 Carr(1987)將KWL策略改進為KWL Plus策略,即把結構圖示(Mapping)和內容概括(Summarizing)作為補充與拓展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另外,Ernita制定出的KWL Plus Reading Teaching Sheet(見表2),通過KWL Plus的四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把綜合語言表達(口語、寫作)能力培養(yǎng)融入課堂,綜合建構與話題相關的新舊知識點,引導學生產生新的理解和進行綜合語言輸出。
三、KWL Plus策略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作用
對照英語學科能力表現(xiàn)框架圖(見圖1),KWL Plus策略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有助于英語學科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在K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回憶和調動已有的知識技能,既是鍛煉學生的記憶檢索能力,又為正式的學習做好鋪墊,豐富學習背景,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感知注意力。
同時,問題不僅是思維創(chuàng)新的結果,而且是促進思維向前發(fā)展的基礎動力,讓知識的創(chuàng)新能夠不斷向前。
在W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關于話題,他們想知道什么,并要求學生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表明,“建立在學生需要基礎上的教學往往能夠喚起學生最大化的關注,激起學生學習的原始動力”。課堂上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尊重了學生的求知需要,可提升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同時,通過閱讀、討論等學習活動,解決提出的問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提取概括、描述闡釋、分析判斷等能力。
在L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體驗學有所獲的快樂,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注意力,提高提取概括和描述闡釋的能力。
在Plus環(huán)節(jié)中,在圖示理解的基礎上,學生把理解和學習之后的內容以口語或書面的形式反饋出來,既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語言的整合運用能力,又能讓學生在深度理解的基礎上更好地建構各種知識點,形成自己的觀點。這也是英語學科關鍵能力中的遷移創(chuàng)新能力,包括推理論證、創(chuàng)造想象、批判評價的能力。
KWL Plus策略的運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可以依據(jù)文本和學生情況進行適當?shù)摹⒑侠淼恼{整,讓教學更加流暢有效。
四、KWL Plus策略在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以北京版小學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What are the twelve animals?》第一課時教學為例,教師運用KWL Plus策略,幫助學生更加系統(tǒng)扎實地掌握本課知識。本單元的話題是中國生肖文化,生肖文化是小學階段學生接觸較少的一個話題。通過對單元文本的分析,明確貫穿本單元的主題意義是“感受并傳承生肖文化”,教師基于主題意義設計單元整體教學路徑。如下:
如圖2所示,制定本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能夠介紹什么是生肖和十二生肖的名稱,能介紹自己和家人的生肖,了解生肖循環(huán)的周期頻率;初步感受生肖文化,了解生肖文化的來歷,對生肖文化產生興趣;能思考和探索中國的生肖為什么是這十二個動物。
確定教學目標后,教師運用KWL Plus策略,設計本課時的教學流程(見圖3)。
1. What I Know
教師基于課文主題圖(見圖4),引出生肖話題并提問:“What do you know about Sheng xiao?”學生小組內討論,激活與生肖有關的已有知識,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在K環(huán)節(jié),教師收集到以下信息(見表3)。
2.What I Want to Know
教師在學情分析和個別訪談后發(fā)現(xiàn),學生對生肖文化并不熟悉,并且生肖話題在北京版小學英語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現(xiàn)。于是,教師結合文本設置W環(huán)節(jié)的問題:“Do you think Sara know a lot about Shengxiao?”“Why?”“What does Sara want to know about Shengxiao?”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從課文主人公的角度充分思考,提出問題,教師則板書記錄重點問題(見表4)。
在學生提出話題的相關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Listen, Read and Underline的活動,在文本中畫出Sara想要了解的問題。此時,學生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感知注意力,很快在文本中找到相關信息。
Sara wants to know:
①What does the year of the tiger mean?
②What are the twelve animals?
③How often does each animals come around?
帶著問題,教師依據(jù)課堂教學流程,引導學生分別通過聽、讀、玩、演等活動解決問題,使學生不斷內化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理解和應用實踐能力,并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板書(見圖4)。
3. What I learned
在完成W環(huán)節(jié)教學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對照板書內容,反思和歸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并觀察W環(huán)節(jié)中提出的問題是否都得到了解答。同時,教師提問:“What did we learn about Shengxiao today?”學生思考并歸納如下:
由表5可見,學生在W環(huán)節(jié)中提出的問題大都已經解決,通過反思與歸納實現(xiàn)知識的再次內化,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
4. KWL Plus:Mapping and Summary
在L環(huán)節(jié),學生反思文本信息,對所學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在W環(huán)節(jié)中提出的問題若還有未解決的,教師可依據(jù)課堂情況,決定課堂完成或者布置課后作業(yè),引導學生課后查閱資料進行補充,并完成圖示(Mapping)和總結(Summary),從而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本課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介紹自己及家人的生肖,并利用一篇拓展閱讀文提問:“Why Are These Twelve Animals for Chinese Shengxiao?”教師向學生介紹十二種生肖動物的選取依據(jù),引導學生提取總結性語句:“Six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omestic animals,five well-known wild animals and one symbol animal of China.”同時,教師要求學生課后補充完善課堂思維導圖,完成Mapping和Summary的任務。小學階段,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能力的不同,要求學生自主選擇獨立思考、交流合作或仿照教師示例,完成Mapping和Summary的任務。
由表6可見,在W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提出的問題(2)和問題(5),本課時尚未解決,而這兩個問題恰好是第二課時學習十二生肖排序傳說中的內容。教師留作懸念,激發(fā)學生對下一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期待,讓學習成為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過程。
在KWL Plus策略的輔助下,教師較好地達成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關注和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科關鍵能力。
KWL Plus策略在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堂中的應用,通過激活已知,發(fā)散思維,經歷探索未知的過程,提升學生實踐應用、遷移創(chuàng)新的能力。教師在課中合理使用KWL Plus策略,可有效兼顧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一定有助于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然而,KWL Plus策略并不適應于全部英語文本的教學,教師在策略運用中還需要不斷完善,在發(fā)展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道路上還有很多方法值得嘗試和探索。
(特約編輯 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