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潔
古典名著是經(jīng)過歷史的篩選而傳承下來的經(jīng)典作品,具有思想性與藝術性。閱讀古典名著可以促進學生對客觀世界的理解,幫助學生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古典名著的閱讀教學存在著閱讀難度大、文章篇幅長等問題,而且名著的表達方式也與現(xiàn)在有所不同,所以學生閱讀起來會感覺比較吃力,出現(xiàn)閱讀不下去、閱讀不完或閱讀興趣不高等問題。如果不能恰當?shù)匾詥卧獮橐暯牵m度、合理地開展閱讀策略指導與運用,那么就很難實現(xiàn)我們所期待的“從一篇走向一本書?”“從一篇走向一類書”的閱讀推進。
要實現(xiàn)單元的整合,首先要能正確理解單元的內(nèi)容。以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四篇選文是《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分別出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將四大古典名著編進一個單元,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領略古典名著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并初步學習閱讀名著的方法。那么,閱讀名著的方法是什么呢?
部編版語文要素的落實,很多都藏在這個單元的課后習題或語文園地里。細看每一課的課后練習與導讀,并結(jié)合口語交際、語文園地、快樂讀書吧等內(nèi)容,我們可以梳理出以下幾種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方法一:概括情節(jié),梳理脈絡讀
本單元首篇課文《草船借箭》課后練習1內(nèi)容是:?默讀課文。按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的順序,說一說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本單元第二篇課文《景陽岡》的課后練習2內(nèi)容和《草船借箭》相似:按照故事的發(fā)展順序,把下面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再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喝酒→(?????????)?→(?????????)?→(?????????)
這兩個練習分別要求學生“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概括”和“抓住主人公的主要事件概括”。解答這一題的方法是“了解故事情節(jié)”,或者叫作“概括情節(jié)”。
方法二:借助資料,聯(lián)系整本書讀
《草船借箭》的課后練習2的問題是:
三天造十萬支箭這么難,諸葛亮為什么主動立下軍令狀?他立下軍令狀后,周瑜為什么很高興?
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借助課文內(nèi)容能認識到諸葛亮是個“知天時、曉地利、識人心”的人,但是對于諸葛亮突破思維定勢“出奇謀”背后的將計就計、?顧全大局這一人物特點我們是并不知曉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借助當時三國割據(jù)的歷史背景,比如了解軍令狀以及當時孫劉或滅或降背景下必須聯(lián)盟共同抗曹這一現(xiàn)狀,以此突破難點。
這一題啟發(fā)學生借助資料閱讀并聯(lián)系整本書來進一步了解人物形象。
另外,《草船借箭》的課后練習3:讀課文前,你對課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讀課文后,你對哪些人物有了進一步了解?你想了解哪些關于他們的故事?
這一題也是指向了聯(lián)系整本書前后章節(jié),讀懂故事內(nèi)容,了解人物形象。
實際教學時,教師也可以對比文中的“笑”,鏈接諸葛亮的“哭”的個別章回,以此讓諸葛亮的形象更全面、更立體,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另外,《紅樓春趣》的閱讀鏈接林庚的《風箏》,也是資料的推薦,想看到這春趣中的趣,就需要在對比中獲得更全面的感受。
方法三:進行人物評價,走向深度閱讀
《景陽岡》課后練習?4?的內(nèi)容是:對于課文中的武松,人們有不同的評價。你有什么看法??說說你的理由。
有的同學說: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還有的同學說: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魯莽,不聽別人善意的勸告。
這一練習指向人物評價。要想對人物進行客觀評價,學生就需要充分、細致地閱讀課文。
在學習金字塔中,記憶、理解、應用屬于初級認知,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屬于高階認知,我們一直倡導深度閱讀,但沒有高階思維何來深度閱讀呢?
同樣,《紅樓春趣》導讀內(nèi)容中:
閱讀后和同學交流:寶玉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這一問題也是指向以評價人物來推進深度閱讀的方法。
方法四:創(chuàng)造性閱讀,推進深度閱讀
這一單元口語交際的主題是“怎樣表演課本劇”,學習過程分為選課文、分角色、?怎么演三個流程。在“怎么演”環(huán)節(jié)要求中提出了把敘述語言改為人物對話、添加表情動作、制作簡單道具等,尤其是對話的改編,既需要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又需要符合表演實際。這一實踐的過程是對名著再細讀、再想象、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也是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過程。
這一點,在本單元其他課文中也有涉及,比如《景陽岡》一課的課后練習?3?:用自己的話詳細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適當?shù)恼Z氣、表情和動作。
這不僅是具體復述,更是創(chuàng)造性復述。?另外,本單元的習作部分“寫讀后感”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閱讀與梳理的過程。
基于此,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這一單元中滲透了許多的閱讀方法與策略。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閱讀推進不應是單一的方法運用,而是綜合運用各種閱讀方法,最終形成策略系統(tǒng),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古典名著閱讀方法的學習,是小學生閱讀能力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的重要路徑,因此,教學時不妨慢一點,想清楚我要教學生什么,學生要學會什么,利用古典名著單元的教學,有效落實語文要素,教學生學策略、用策略,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更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