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摘 要:高中階段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主要體現在培養(yǎng)學生們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研究和社會責任這幾個方面,而通過生活化教學方法能夠高效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從主題探究,深化生命意識、問題引導,學會演繹推理、對比歸納,嘗試模型建模、指導保健,培養(yǎng)良好習慣、分析判斷,解決具體問題以及拓展剖析,關注前沿科技這幾個方面入手,詳細闡述了如何在高中教學中開展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
在高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表現在通過科學化的教學手段方式有效培養(yǎng)學生們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研究和社會責任。而在實際的培養(yǎng)階段,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有效結合學生們的實際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的認知水平來開展高效的生活化教學活動,以此促進學生們形成科學的生命觀念、培養(yǎng)促進其理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其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而培養(yǎng)其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不斷促進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
一、主題探究,深化生命意識
生命觀念是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生命觀念素養(yǎng)就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用生命觀念來認識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意識,并使得學生們通過探究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過程來不斷提升學生們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問題入手,通過開展主題探究活動來不斷深化學生們的生命意識,促進其學科思維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
比如在教學“有絲分裂”這一部分的內容時,由于這一部分內容看似很抽象,與實際生活沒聯系,實際可以和許多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所以我決定借助生活化的主題探究活動來加深學生們對相關學習內容的認知。比如我們常說抽煙有害健康,抽煙對細胞分裂有何影響呢?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涉及有絲分裂各個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所以我讓學生們按照“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得出結論”這個思路來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在提出問題環(huán)節(jié),我提出的問題是不同濃度的有毒物質對細胞分裂有何影響?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香煙致癌的經驗,對于這一問題做出了合理的假設,并在之后的環(huán)節(jié)中完成了實驗的驗證等過程。讓學生大膽對實驗的嚴謹性進行分析從而滲透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由此可見,通過開展主題探究活動,學生們的生命意識能夠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探究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其實際生活問題轉化為所學的生物模型的能力,并通過“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得出結論”這個演繹與推理過程來深化學生學科思維。
二、問題引導,學會演繹推理
演繹推理能力不僅是高中生物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學生掌握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接觸到的一項關鍵能力,其也是在生活中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素質能力,所以教師在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對于學生們的演繹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一種非常有效地方式便是問題引導,通過由淺及深的問題式教學法來引導學生們形成對假說的進一步的思考和驗證,下面我將以教學實例來說明這種方式的實施過程。
比如在教學“編碼mRNA的堿基數量”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首先讓學生們自學課本內容,然后我為學生們設置了以下問題:(一)假設編碼mRNA的堿基數量為1個,那么生物中能夠確定的氨基酸數目是多少?(二)假設編碼mRNA的堿基數量為2個,那么氨基酸數目又是多少?(三)假設編碼mRNA的堿基數量為3個,那么情況又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一步一步地啟發(fā)學生們進行深入思考,培養(yǎng)其形成演繹推理過程中所具備的關鍵能力,使學生們能夠獨立完成演繹推理的整個過程。
由此可見,這種問題引導式的教學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演繹推理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這種教學模式完全符合現階段學生們的思維發(fā)展特征,所以其在能夠與學生們的高中階段的認知結構相吻合的前提下將教學效果最大化,全面提升課堂效率的同時也能不斷深化學生們的應用意識。
三、對比歸納,嘗試模型建模
在高中階段,模型無疑是一種鏈接所學的知識和實際生活的一種最重要的途徑,因此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對比歸納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們嘗試建立所學知識的模型,促進學生們學科能力的全面升華。
比如在教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這兩部分的內容時,由于這兩部分的知識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構建對比模型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首先是構建細胞層次的對比模型,我要求學生們在一個細胞中分別畫出在完全黑暗、弱光照、較強光照和強光照這四種情況下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進出圖示,在這之后,我又引導學生們構建了這兩種反應在生物個體層次的生物學模型,即將一個細胞換為一株植物,這樣學生們就能夠在對比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這兩種作用的影響,在這兩個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們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這兩個模型的認知和應用能力。
由此可見,這種構件對比模型的方法能夠有效地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以此全面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們的各方面均衡發(fā)展和學科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四、指導保健,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在高中階段,有很多章節(jié)的知識與醫(yī)藥領域、健康保健等方面相關,而這些無疑是開啟生活化教學的良好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相關章節(jié)的具體內容為學生們開展健康知識科普活動,通過指導學生們進行衛(wèi)生保健開促使學生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生命意識也會得到強化,其對于生物這門學科的興趣也將隨之不斷提升。
在教學時,我可能會有意識地針對教學的內容來為學生們講解一些生活中的醫(yī)療保健的知識,比如班上有學生因為發(fā)燒而去醫(yī)院做了血常規(guī)檢查,我在班級里針對其驗血檢查的具體內容來為學生分析了一些相關的生物保健知識,為學生講解了正常人的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的正常范圍等。針對實際驗血報告,分析了甲胎蛋白、尿素、葡萄糖等含量的變化為什么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最終總結出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實質是內環(huán)境中成分和理化性質的相對穩(wěn)定。并為學生們講解了一些預防細菌病毒侵染、提升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教師在開展生活化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活動時,應當盡可能地從學生們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常見事件入手,以此來打開學生興趣之門,使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和更加飽滿的學習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這樣我們的課堂效益才能實現最大化,學生的能力才能夠實現跨越式的提升和增強。
五、分析判斷,解決具體問題
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時,教師還可以針對具體的生活化問題來引導學生們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分析判斷的過程中不斷地啟發(fā)學生們的學科思維,使學生們能夠有效解決具體的生活問題。我認為這也是開展生活化的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實施,促進學生們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快速提升和發(fā)展。
比如在教學“葉綠素的分離和提取”這一實驗時,我就采取了這一策略。在教學時我認為如果讓學生們按照實驗要求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操作那么只能夠讓學生們對于相關問題的認知提升在極淺的層次上,難以對提升學生們的思維方式產生一定的幫助。于是我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問題啟發(fā)式的教學策略,我通過列出相關問題:(一)濾紙條的形狀可以改變嗎?為什么?(二)如果不加碳酸鈣,實驗結果是什么?(三)如果無水乙醇用清水代替,實驗結果是什么(四)對于綠葉細線不能觸及層析液的這個設計是否還能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以此不斷研究分析加深學生對于相關知識內容的深入理解和認知。
由此可見,這種借助生活化問題進行教學的教學方式對于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們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借助這個途徑,教師能夠巧妙地讓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加深對相關問題和概念的認知,促進其知識網絡體系結構的不斷優(yōu)化和知識運用水平的快速提升。
六、拓展剖析,關注前沿科技
生物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相關技術的進步也是日新月異的,而這些神秘新鮮的科技知識無疑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們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一個良好工具。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時事教學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科熱情,全面增強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探究活動,這樣其學習效率也會更高,以此能夠實效教學效果的良性循環(huán),全面提升學生們的生物學科水平。
比如在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的一個教授宣布第一對基因編輯嬰兒成功誕生,這一事件在學術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也引導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思考。對于這一事件,學生們也都非常關注,所以我在課堂上為學生們介紹了與這一事件相關的內容消息,學生們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這個背景下,引導學生學習“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基因工程”等內容,學生興趣濃厚,并且會提出各種與基因嬰兒相關的問題,甚至延伸至各種倫理問題,教師將相關知識整理,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化神秘為基礎,課堂效率大大提升。
由此可見,在教學中不定期地為學生們穿插一些前沿科技事件這種教學方式非但不會增加課堂負擔,相反其還能夠有效激發(fā)起學生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讓學生們都能夠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以此不斷深化自身的學科意識,促進自身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
結束語
在高中階段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是實現教學價值回歸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滲透生活化意識并且不斷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們的學以致用的能力,以此來不斷深化學生們的應用意識,促進學生們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科學探究性思維品質的良好發(fā)展,使學生們最終能夠不斷成長和發(fā)展為德智體美勞等各種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國家的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呂海霞.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3):66.
[2]黃奎聲.基于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04):63-64.
[3]高丙偉.談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