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孟侯
舊時代航海界的迷信
當今,女子戴著大蓋帽,身穿海員制服,英姿颯爽地站在航船的駕駛臺上,已不足為奇。可是舊時代女子不但沒有航海的緣分,而且受到歧視。
古羅馬時代,西歐航海界認為世界是由火、水、氣、土四種元素組成的,女性屬水,陰性,所以女性上船,船要出危險,因為水跟水對沖了。當時的女子不要說當海員,就連進入造船廠都不被允許,也就是說看看都不行。許多西方國家禁止女巫師和其他女人進造船廠,認為,否則的話,船出海后要倒霉。挪威規(guī)定,決不在弗麗格女神值星的日子(也就是星期五)開工建造軍艦。近東地區(qū)有的國家還不許女人在港口觸摸竣工的船舶、停泊的船,生怕“觸霉頭”,生怕危及海員生命。
不讓進船廠,不準觸摸船體,不讓看一看,倒也就算了,更加殘酷的是:秘魯在舉行船舶下水儀式時,新船要從墊在年輕女奴身上的龍骨緩緩滑下,壓過去,碾過去,女奴的血染紅了木質(zhì)船身和鐵質(zhì)軌道,其狀慘不忍睹。主持新船下水儀式的大佬卻說,這是貢獻給海神的,唯有這樣,海神才會保佑海員。
女奴又不是瘟神,犧牲女奴來換取海員的平安,這是什么邏輯?
1562年,丹麥的法律規(guī)定,“國王陛下嚴禁女人和豬登上軍艦。一旦發(fā)現(xiàn),犯禁者立即監(jiān)禁10年!”至于豬是不是真的被監(jiān)禁,不得而知;女人是要被關(guān)起來的。這樣的習俗和風氣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初,當時俄國的游艇俱樂部還是不準女人上船,連上游艇也不行。但是,大勢擺在那里,20世紀了,舊習俗要破。
中國古代,船民出海前都要燒香拜佛,乞求保佑,懇請媽祖幫忙。任何可能冒犯神靈的事都要杜絕,譬如女人上船。
直到距今200多年前,人們在一艘漂洋過海的船上,驚奇地發(fā)現(xiàn)3個女海盜!女海盜不也是女人嗎?女海盜不也是“海員”嗎?她們已經(jīng)航海了,并且平安無事地靠港了——這成為“既成事實”,要驅(qū)趕女人,晚了,她們跨洋過海地過來了。
爾后,智利在拉美各國率先雇傭女性海員,這個國家讓女人在船上當廚師,她們是吃住在船上的。1918年,加拿大、葡萄牙、玻利維亞等國家的郵輪上也開始有了真正的女海員,她們擔任護士、電報員,還有理發(fā)員,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這樣的情況發(fā)展迅猛:因為納粹德國和英法等國海軍在戰(zhàn)爭中犧牲了一半以上的海員,更多的是傷了病了。被逼無奈,這些國家不得不大批雇傭女海員上船。像丹麥這樣的國家,至今人口也只有500多萬,根本經(jīng)不起在海戰(zhàn)中損兵折將。
那么女人上了軍艦表現(xiàn)如何?事實證明她們干得很出色,并不比男性遜色。英國“維多利亞·瑪麗”號運輸船,輪機長是女性,她在海戰(zhàn)中以身殉職,英國女王還特地褒獎了她。
還有一位蘇聯(lián)女船長名叫耶拉諾娃,她指揮一艘供應船,4年中往返于美、加、蘇聯(lián)之間,8次逃過敵艦的攻擊,顯示了卓越的航海才能和軍事才能。
女權(quán)主義崛起了,女性逐漸在航海界抬起頭來,波蘭甚至還成立了“海船圣母俱樂部”,其成員全部是女海員,男海員一律不得進。
蘇聯(lián)海軍發(fā)布命令說:“女性可以擔任船上的一切職務——完全放開?!?/p>
關(guān)于女海員的困惑
女海員出現(xiàn)在大海大洋上,女人加入航海業(yè),是婦女解放運動取得的重大成果。大海航行不再是男人的專利,女子和男人一樣可以成為大海的主人,女海員是“海的女兒”。
1980年,聯(lián)合國勞工組織發(fā)表過一份報告:工業(yè)發(fā)達國家一共有海員80萬名,其中女海員占4.2%;擔當船長、大副和輪機長的,女性比例則占4.2%中的0. 55%。這個0.55%數(shù)字再要往上提升談何容易?因為海員的工作很多是重體力的,女子擔任理發(fā)、炊事和醫(yī)護人員還行,要擔任水手、機匠,要擔任船上領(lǐng)導職位并非易事。不是不能當,而是身體條件不一定能適任。消防隊員中,女性多嗎?鐵匠、石匠中,女性多嗎?海軍陸戰(zhàn)隊中,女性多嗎?道理是相同的。
男海員對女海員的看法不盡相同,大部分男海員認為長期的枯燥單調(diào)的航海生活,如果有女子在船上就有生氣得多,俗話說“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相互之間對對話,聊聊天也是好的。
小部分男海員則認為,女子還是乖乖待在岸上比較好,還是擔任輪船公司岸上本部的女職員比較好,也算沾上“航?!绷?,也算水運系統(tǒng)的女員工。這小部分男海員的看法,不知道是怕女性受累,還是老的迷信觀念作怪?
女海員在船上工作,其中有些人會抱怨受到性騷擾,還有的抱怨待遇和提升比男海員要困難得多。當然,也有的國家女海員非但沒有那么多抱怨,還認為女海員享受了浪漫和多情,欣賞了一望無際的大海和藍天。
直到2006年,國際勞工組織提出要確保船上女海員的設(shè)施,包括男女分開的衛(wèi)生設(shè)施和臥室。過了10年,2016年國際勞工組織對原條款提出修訂,增加了關(guān)于防騷擾和欺凌的內(nèi)容。
我曾經(jīng)工作過的船沒有女性船員,船員兄弟在一起工作生活很隨便,有的船員下班了只穿一條三角褲就從臥室里跑出來,到甲板上抽煙;有船員干活時突然尿急,就在欄桿邊上對著大海撒了起來,茫茫大海,誰看得見?可是,一旦有人上船來參觀考察,一旦發(fā)現(xiàn)考察隊伍中有女性,值班水手看見遠遠開過來的交通船,就會吆喝起來:“有女的要上船啦,有女人!”意思是要大家收斂一點,當然,也有很興奮的意思。
船公司一位工會女干事要到我們船上搞調(diào)研,說要住上幾天,把調(diào)查搞得深入一些。船長不同意。因為我們船不是大船,洗澡的地方就那么一間,廁所也只有幾間,女干事要住在船上幾天,怎樣為她準備獨用的廁所和浴室?
女干事很是不悅,她畢竟是代表上級的。船長說:“我派統(tǒng)計人員上岸向你匯報好了?!贝L還是不同意她滯留。安排廁所、臥室、浴室,船長確實有些困難,但是這后面恐怕還有些什么其他的顧慮吧?
中國女海員的高光時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一直倡導男女平等,女空乘、女司機、女子摔跤、女局長、女警察……相繼涌現(xiàn)。那么,男的和女的在遠洋輪上的任職能不能“平等”呢?交通部認為可以“平等”。
實際安排來了:1961年4月28日,中國對婦女當海員這件事開始了嘗試,多名女海員登上“光華”號輪,擔任服務員、廣播員和醫(yī)生,這艘船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往返印尼等國,接回一批又一批難僑。
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國遠洋輪才有了擔任駕駛、輪機等技術(shù)工作的女性航海者,甚至還出現(xiàn)了女船長和女輪機長,這在遠洋航運發(fā)展史上留下了絢麗多彩的一筆。
時任交通部部長的葉飛下達了12個字的指令:“現(xiàn)行試點,總結(jié)經(jīng)驗,穩(wěn)步發(fā)展?!薄捓镉性挘凶咭徊娇匆徊降囊馑?,有防止一窩蜂的謹慎,不是嗎?
1976年7月,中國遠洋公司從下屬單位選出11位女員工,廣州海運局也選出1位女員工,12人一起被派到跑遠洋航線的“遼陽”輪,她們分別擔任駕駛員、輪機員、管事、報務、水手、技工等技術(shù)性工作。了不起的是:焦湘蘭擔任政委,王亞夫擔任輪機長。9月16日,汽笛一聲長鳴,“遼陽”輪起錨開赴歐洲,整個航程,在機艙里,王亞夫可是說了算的。
9月21日,上海遠洋運輸公司和上海海運局另外選定了11名女子,上了跑遠洋的“風濤”輪。更了不起的是:孔慶芬擔任船長,尹玲珍擔任政委,船上的“第一把手”都是女的,這件事聞所未聞,女的遠洋船長??!其實,孔慶芬已經(jīng)在“和平一號”輪學習駕駛多年,經(jīng)過不斷磨煉,熟練掌握了駕駛技巧,這才正式成為中國航海史上第一位遠洋輪的老大。
“風濤”輪還沒有到達日本神戶,就引起了當?shù)厝嗣竦霓Z動和好奇。船一靠神戶港,共同社記者立刻上船采訪,然后用顯著的版面刊登了中國女海員的文字報道和新聞圖片。日本國際貿(mào)易促進會舉辦了歡迎會。神戶市市長送來了歡迎信。300個日本公民被準許上船看望中國女海員。女海員被請上岸,參加了4次友好活動。好不熱鬧!
1978年9月,“風濤”輪??啃赂?,陳慕華副總理特地登輪慰問女海員。
但是,客觀分析如此風光的航程,女海員航海的艱難之處確實要比男海員更多,不說風浪的侵襲,不說枯燥的航行過程,戀愛怎么辦?婚姻怎么辦?懷孕了怎么辦?要生育了怎么辦?要喂奶了怎么辦?要撫育孩子怎么辦……后顧之憂多多。
新中國第一代女輪機長張興芝說:“女性上船比起男性來,付出確實不一樣,女性除了要克服生理特性外,還需要健康的體魄,更要經(jīng)受世俗的偏見。當然如同男海員一樣還要忍受遠離家庭、遠離親人的困惑,這都是挑戰(zhàn)。我先后在十幾艘船做過,從3 000噸到7 500噸,跑遍國內(nèi)各港口,我成功地在一個男性群體的工作圈子里站穩(wěn)了腳跟,這說明困難是可以克服的?!?/p>
請注意張興芝輪機長所說的“國內(nèi)各港口”,非世界各港口也。
有個中年海員面對記者采訪,說得更直接更真實更具體。他連珠炮式地反問:“如果在甲板上當水手,必須頂著烈日和海風敲鐵銹涂油漆爬桅桿帶纜繩,愛膚如命的女海員行嗎?即使女性在駕駛室工作,那也得和別的海員一樣,必須三班倒,4個小時一班(比如12時到16時,半夜也是零點到凌晨4時上班),日夜不分,到點必須上崗。問題是睡眠不規(guī)律會讓人快速變老,愛美如命的女子行嗎?如果在機艙工作,烈日、狂風、海浪是可以避免了,但是那里的發(fā)電機、空壓機、造水機、分油機、舵機、鍋爐不停地運轉(zhuǎn),80分貝的噪聲,45℃的高溫,女子會慫嗎?還有,遠洋輪每天有干不完的維修保養(yǎng),恰好女海員來例假了,干還是不干?維修不等人,故障不等人,不會單獨等候有例假的人。船長一聲令下,如同部隊里軍令如山,必須執(zhí)行的!”
男海員有很強的男子氣概,這個氣概包括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女性則比較容易情緒化,容易哭泣,容易想家。所以,大多數(shù)當海員的中國女性早有思想準備,上船后主動適應男性規(guī)范,趨于男性化。前文介紹的孔慶芬、尹玲珍、焦湘蘭、王亞夫……可謂女中豪杰,她們無一不比男海員更剛強,更堅忍不拔。
以王亞夫輪機長為例,她是山西人,大連海運學院畢業(yè)后上船,后來當上輪機長。她工作極其認真,刻苦耐勞,對機艙工作人員要求非常嚴格,鐵面無私,一板一眼,“比男老軌還老軌”!
王亞夫以及孔慶芬、尹玲珍、焦湘蘭的經(jīng)歷,多少讓人想起另外的兩個字:拼搏。
20世紀80年代,多家輪船公司終于作出決定:女海員離船吧。
至此,中國第一代女海員的海上生活拉上了帷幕,中國的“男女平等”已經(jīng)得到了相當好的演繹。當然,中國女海員并沒有全部下船,公司同意的,本人愿意的,還可以留在甲板上,孔慶芬就在船上干到退休,她的崗位沒有離開過甲板。
從全球的角度看,其實女海員在海員隊伍中占比一直不是很高。2021年,國際海事組織統(tǒng)計表明:眼下全世界海員有120萬左右,女海員只占了2%,也就是24萬。這24萬人大部分是分配在郵輪工作,烹飪、洗衣、看病、護理、餐廳接待、泳池打掃、旅客起居服務,等等。當然,既然參與了航海,既然在甲板上工作,不管什么工種,她們都是海員。海員和船員是有區(qū)別的,船員不一定是海員,海員一定是船員。
據(jù)2019年統(tǒng)計,中國注冊的女海員數(shù)量有4萬(其中女船長和高級船員只有423人),4萬人在全球24萬人里算一個大頭了。但是,4萬人里頭在貨輪上工作的女海員鳳毛麟角,雖然STCW公約提出促進婦女參與航運,然而確確實實,諸多不便啊,不是瞧不起“半邊天”!
我們?yōu)槭裁磿X得女海員的數(shù)量與日俱增呢?這是因為一旦女性到遠洋貨輪當海員,尤其是當船長當輪機長,曝光度就會很高。倘若現(xiàn)在有十多名婦女一起上一艘遠洋輪,倘若還是把船開到日本神戶,照樣會引起好奇和激動,就像當年的孔慶芬一樣,日本可沒有這樣的事,新鮮。
羅烈芳1952年畢業(yè)于汕頭海事學校,是新中國第一批女海員,作為交通行業(yè)的女性代表,先后受到國家領(lǐng)導人的接見,她還代表中國海員參加在匈牙利召開的世界女工大會。1957年,電影《乘風破浪》上映,講述新中國首批女船舶駕駛員的成長經(jīng)歷,女主角就是以羅烈芳為原型的。
羅烈芳駕船主要在長江航行,其航行經(jīng)歷和中國眾多男性航海家相比,還算不上出類拔萃。但是,女性海員了不起??!關(guān)注度太高了!
種種原因,才給人們造成了一種錯覺:女海員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