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霞
【摘? ?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幼兒階段的教學更重視幼兒的認知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動手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幼兒階段是幼兒成長的基礎階段,在這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關鍵詞】家園合作;幼兒;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7-0165-02
An Analysis of 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in Cultivating Children's Good Behaviors
(South Street Kindergarten, Xifeng District,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HU Yunxi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qualit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teaching pays more attention to 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ie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hands-on awareness,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ignor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good behaviors and habits. The infant stage is the basic stage of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ing good behaviors at this stage will benefit them for life.
【Keywords】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Children; Cultivation
一、家園合作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家長存在交流不暢問題
在幼兒階段,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場所,幼兒面臨的兩類人也主要是幼兒園的教師和家長。為了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在小學和中學階段提倡家校合作,在幼兒階段提倡的就是家園合作,就是通過家長和幼兒園的共同配合,相互補充,使幼兒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但是從目前家園合作的情況來看,家園合作存在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家長溝通不暢的問題。
一方面,對于幼兒園組織的活動,家長只是簡單地表示同意,并不會了解這個活動背后的意義和設置的目的是什么,對于這些活動,不會過多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導致幼兒園組織的這些活動流于形式,沒有太多的家長參與,使這個活動失去了本身的意義。而且針對幼兒的管理問題,有時幼兒園教師與家長會存在一定的沖突,雖然出發(fā)點一致,但由于方式的不同,會使他們之間存在一些問題,這也不利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更不利于幼兒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幼兒園雖然會召開家長會,但是對于親子活動召開的次數(shù)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通過微信群和家長保持聯(lián)系,導致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家長溝通存在一定的問題,并沒有出現(xiàn)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這就導致幼兒園教師不清楚幼兒在家里的表現(xiàn),家長也不清楚孩子在幼兒園中存在什么問題。因此,對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對目前存在的這一問題進行改善,加強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共同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
(二)陳舊觀念不利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從目前幼兒園和家長在促進幼兒共同發(fā)展這方面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過于陳舊的觀念不利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這個陳舊觀念一方面指的是幼兒教師,另一方面指的就是幼兒家長。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許多幼兒園把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作為目標,這本身沒有錯誤,有利于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這一階段幼兒年齡比較小,沒有自理能力,如果沒有正確的指導,那么他們很容易養(yǎng)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比如說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不洗手等。家長方面的陳舊觀念主要體現(xiàn)在家長總是處于讓孩子服從的狀態(tài),不放心孩子做很多事情,總是會大包大攬,孩子該做的事情幫助他們做完,導致孩子沒有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久而久之,當孩子離開了家長的身邊,最初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就會中斷。從這一方面來說,要想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家長和教師必須把轉變先前的陳舊觀念,從幼兒綜合發(fā)展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等方面去要求和指導幼兒,促進幼兒更好發(fā)展。
作為幼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不斷學習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心理學以及專業(yè)學科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從而能夠以更加扎實的理論經(jīng)驗更好地教導幼兒,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家長也需要對這一階段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了解和分析,同時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做到陪同孩子共同成長,從根本上促進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促進孩子健康發(fā)展。
二、如何利用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經(jīng)常開家長會,加強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
對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離不開家長和幼兒園的合作。因此,如何利用家長和幼兒園促使幼兒健康成長,成為家園合作的重要問題。作為幼兒園,要經(jīng)常開家長會,加強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充分發(fā)揮二者的功能和作用。家長要將自己孩子在家里的一些表現(xiàn)如實地匯報給教師,讓教師能夠了解到幼兒在家里的行為,包括優(yōu)點和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才有利于教師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那對于幼兒在幼兒園中的表現(xiàn),教師也應該及時告知家長,對于幼兒存在的一些問題,幼兒園與家長要積極進行溝通和分析,幼兒園可以多開展活動,比如說開展親子游戲,不僅能夠增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感情,也能夠讓父母看到孩子在幼兒園中的表現(xiàn),明確孩子自身的優(yōu)點和需要改進的問題以及與其他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而能根據(jù)自身孩子的特點對癥下藥,改正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幼兒園可以舉辦“我?guī)透改缸黾覄铡敝黝}活動,讓幼兒從事擦黑板、擦桌子、擦玻璃、打掃衛(wèi)生這樣的活動,一方面讓幼兒能夠理解到父母的艱辛,體會父母的辛勞;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習慣,從而促進自身健康發(fā)展。
(二)建立一定的強化機制,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幼兒在這一階段和其他階段有著不一樣的特點,這一階段的幼兒由于年齡比較小、沒有自理能力,因此對于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一定的長期性和復雜性。針對這一特點,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建立一定的強化機制,不斷地對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進行強化,使他們能夠養(yǎng)成并保持這一習慣,從而成為生活中的日常。而且幼兒好勝心強,有一定的競爭意識,同時也樂于表現(xiàn)自己,幼兒園和家長可以通過建立一定的獎勵機制,通過物質獎勵或者是口頭表揚等方法,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能夠自覺遵守班規(guī)校紀、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幼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其進行表揚,使被表揚的幼兒能夠一直保持自己的行為,變得更加優(yōu)秀,也能夠使其他幼兒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改進,向這個幼兒學習。
除此之外,如果有一些幼兒總是有不好的行為習慣,比如說不講衛(wèi)生、總愛丟垃圾,對此行為家長和教師多次勸說無效,那么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安排這些幼兒擔任班干部或者衛(wèi)生委員,讓他們管理其他幼兒的日常清潔事務。在這個過程中促使他們對自己之前的行為進行改正,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最后,教師或者家長可以在教室里或者家里設置一個表彰墻,對于表現(xiàn)比較好的幼兒,可以獎勵他們一朵小紅花,這樣的獎勵能夠幫助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約束自己,促使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家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感染孩子
幼兒具有向師性,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的行為,幼兒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行為舉止會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想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感染幼兒。幼兒時期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認識以及對于一些觀念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給予他們的,因此作為父母,必須嚴格要求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不可以說臟話、不可以隨手丟垃圾、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吵架等,父母的良好行為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使他們能夠在以后的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同父母保持一致。
另外,對于成年人來說,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周期一般為21天,對于幼兒來說會更長。幼兒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因此,教師和家長在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堅持不懈,不能中途放棄。不只是家長,作為幼兒教師,也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幼兒樹立榜樣,讓幼兒在潛意識里就能有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這樣才能夠通過幼兒園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促進幼兒朝著更好、更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總的來說,家園合作對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建議幼兒園經(jīng)常開家長會,加強幼兒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建立一定的強化機制,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家長和教師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感染幼兒,共同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推動幼兒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君.家園合作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研究[J].新課程,2020(17).
[2]喬卉.試論家園合作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9(20).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