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芳
論明清和民國時期婚俗詩文的賦學因子
李慧芳
(浙江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公共基礎教學部,浙江 杭州 310053;南京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婚俗詩文文本研究、婚俗禮儀與辭賦關聯(lián)是婚俗作品研究領域的兩個新動態(tài),兩者之間隱含內在聯(lián)系?;樗自娢囊猿甏馂橹?,以頌揚婚姻禮義立意,聲韻鏗鏘,典麗矞皇,彰顯了其中的賦學因子;戲謔態(tài)度、“兮”字表征等特點亦提示著與賦體的相通。頌揚大義、綿延吉慶,是婚俗詩文對前代之賦的承祧;當代新中式婚禮司儀主持詞中的用韻、典實與對仗,亦可謂賦學因子的體現(xiàn)。
婚俗詩文;頌揚;聲韻;典麗;賦學因子
自先秦時期為婚姻儀式所作的禮儀性婚辭到現(xiàn)代的結婚證書,婚書①貫穿于整個歷史時期,為婚姻禮義所做的歌詩文亦不少見。與贊美廟堂禮儀的賦頌相比,這類詩文更多地展現(xiàn)禮法習俗,其研究價值基本上囿于婚俗研究的佐證。2010年后學界始出現(xiàn)關于婚書的文本研究,涉及虛字、對偶、用典及四六形態(tài)②;而早自1997年始,婚俗禮儀與辭賦之關聯(lián)已引起學者注意③。此兩方面的研究動態(tài)雖進展緩慢,但其間隱含的內在聯(lián)系,應在婚俗文本的賦學因子之中。
明清至民國的婚俗詩文可分三類:一是旁觀之作,如明馮夢禛《賀大婚禮成》、民國古堇死公《寧波婚禮賦》呈現(xiàn)婚禮場景,莫愁《自由結婚賦》(以老實不客氣為韻)發(fā)自由結婚之見。二是賦示之作,如民國時期青年黨創(chuàng)始人曾琦《結婚三周年賦示若南夫人》、雪蘭《長女小蘭與秦君鳳翔訂婚賦此志喜》、龐鏡容《賀新涼·妙馥婚后有漢皋之行海上賦別》,分別寫給夫人、女兒、朋友。三是酬答之作,內容主要是姻親雙方商議事宜(婚啟)、親友來賀、主家答贈,此類詩文為三類中數(shù)量最多者,又以民國時期多見。著名南社詩人、政治活動家葉楚傖繼娶,《青鶴》總編陳贛一續(xù)弦,均為當時盛事,親友相賀者眾;湖南地方名流、《交通叢報》社社長袁德宣為子娶親,客贈主答之辭亦載于報端。
葉楚傖是著名的南社詩人和政治活動家,他的夫人先后有兩位,發(fā)妻周湘蘭是湖南湘陰人,曾與葉楚傖聯(lián)袂加入南社,1922年因病去世。次年10月葉氏娶繼室吳孟芙,婚禮在上海遠東飯店舉行,介紹人是邵力子、陳去病?;檠缟贤艟l(wèi)、于右任、胡樸安、陳望道等人都有賀詩。如汪精衛(wèi)《楚傖婚后七日招飲于其家賦呈同座諸子》:“楓葉明新霜,芙蓉媚初日。主人葉水心,觴客盈一室。朝來剛畫眉,花粲文通筆。康節(jié)顧而笑,莊諧輒間出。兩髯皆超群,詩筆信橫絕。矯矯二三子,語默真且率。平生柳屯田,廿載魂夢結。相逢不肯釋,把酒共促膝。鯫生郁陶久,今也意為豁。歡言泛秋菊,金杯不辭溢。昨夜涼風來,庭樹聲瑟瑟。薄帷不成寐,萬感胸際咽。嗟我南社徒,中間更蕩析。存者雖無幾,一一霜下杰。所以鍥不舍,文章與氣節(jié)。以此自矜奮,亦以相怡悅。歲寒將何為,努力踐冰雪。相與盡一卮,此情若膠漆?!盵1]于右任《為楚傖、孟芙新婚作》吟道:“蔥茜華堂共舉杯,神仙眷屬喜相陪。曾經精衛(wèi)真填海,私幸于思竟復來。舊學傳統(tǒng)皆有女,新詞覺世并多才。騷壇剩得屯田在,金鼓北征乞主裁?!盵2]
陳贛一出自清代科舉望族江西黎川陳氏,民國初年始先后入袁世凱、張學良幕,曾主筆天津《益世報》,任職京師禮制館等,1932年于滬創(chuàng)辦《青鶴》雜志。陳氏交游甚廣,與近世名家章太炎、夏敬觀、楊云史、葉恭綽、陳三立、袁克文、吳湖帆、錢基博、章士釗、于右任、溥心畬等皆有往來。1936年11月陳贛一續(xù)娶夫人鄭椒若,證婚人有于右任、葉恭綽等人,諸多“同人”賦詩詞以賀,新城同鄉(xiāng)楊聲昭、表兄楊毓瑊、劉成禺、戴正誠、吳庠等均在列④。陳贛一將其一一收錄在《青鶴》雜志“詞林”欄,并有字記之:“月之五日,贛一與中州女士鄭椒若女士結婚于上海滄州飯店,柬約親友觀禮。朋好以詩詞聯(lián)語相贈者至多。聯(lián)姑從略,詩詞則以姓名筆畫為先后。雖其間不無雅謔之句,或善頌善禱之辭,要亦青鶴之資料也?!盵3]
“亦為資料也”或許亦是《交通叢報》社社長袁德宣收錄賀婚詩文于該報之意。袁德宣曾于1920年為鐵路學校教務長之妹勵楨與陳君澤甫結婚賦賀,載于當年第65期[4];1922年袁氏之子耀寰與女子紉芳結婚,曹璜、張熠光、鄧一鶴、陳俊、徐顯立、王延劍等賦七律,家普、辻劍堂賦七絕以賀,亦載于該報當年第86期。后來1925年袁佩芳與張子鐸結婚,王文豹、葉直叟、定藩賦賀詩,亦載于《交通叢報》。
除此類較為集中的酬答賀詞外,零星的婚俗賀文也不少。宋濂《送編修張藻仲還家畢姻詩》、袁枚《尹六公子花燭詩》《陳古漁新婚》、厲鶚《呂炳星進士合巹歌》、金圣嘆《贊婚》、樊樹山《謝南皮師贈婚費書》、吳上千學《清平樂·賦賀國英素貞同學,于仲春月圓后之三日結婚》、曹敏《戊辰仲春伍樹芬先生招宴女一部諸生出示二十周結婚紀念影余幸參末席拼飲幾醉賦呈一律》、梅禪《劍秋老伯與德配徐夫人結褵四十年矣仿西俗行金婚禮賦長句一首奉賀》、趙禮元《繡麟續(xù)娶又賦悼亡寄此廣之》等,均屬此類。
民國陸醉仙所編“民眾指導叢書”之一《日用文件指導》之三“文詞指導”中論及“結婚之頌詞箴言”曰:“此類文詞,既須切于事實,復須合于品性,最難工致。”并說明撰法要領。如“文體宜駢偶”條曰:“駢偶者,四六相間成文者也。此體盛于六朝,降至近代,已式微矣!而應酬文詞,仍行之不怠。以此類文詞,典麗矞皇,能表現(xiàn)美術而合乎頌揚,故不因時代而稍替?!逼洹奥曧嵰绥H鏘”條曰:“駢偶之文,首重聲韻,抑揚相間,平仄葉調,非特讀時有余音繞梁之興味,且能傳達其事實之真神,此駢偶文貴乎聲韻鏗鏘也。否則,文為駢偶,而聲韻失調,則讀者味同嚼蠟矣!”其“詞句宜藻麗”條曰:“欲求詞字藻麗,須多用典實,并使所用之典實,互成對仗,則典麗矞皇,自能引人入勝!”其“事實宜選擇”條曰:“撰應酬文詞……須以客觀之眼光,采其事實可資以頌揚者一二,演述成文,然后以主觀之態(tài)度,略加闡發(fā),則其功德無不躍然紙上矣?!盵5]124–125
此四條中,前三條提取“駢偶”“聲韻”“典實”“對仗”之撰法,第四條彰顯“頌揚”之立意。正如前文所述,這幾點撰法雖已使學人注意到此類文詞的文學性,但其與賦體文學的內在關聯(lián)尚無人闡發(fā)。
其一,婚俗詩文之“明義”。班固《兩都賦序》云:“賦者,古詩之流也?!盵6]874劉勰《文心雕龍》云:“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觀,故詞必巧麗。麗詞雅義,符采相勝……賦者,鋪也?!盵7]白居易《賦賦》中“觀夫義類錯綜,詞彩舒布。文諧宮律,言中章句。華而不艷,美而有度。雅音瀏亮,必先體物以成章;逸思飄飖,不獨登高而能賦”[6]1716,則以賦體為科舉考試張目。詞采既盛,格律工整,而其義必雅。《詩經·鄭風·豐》序曰:“婚姻之道缺,陽倡而陰不和,男行而女不隨?!盵8]婚姻作為人一生中的大事,在千百年來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樗自娢乃灀P的夫婦之義僅列君臣、父子之后,位處三綱,是人倫之大義,其義亦明。
其二,婚俗詩文之“雅音”。在以往的賦史寫作中,唯有鈴木虎雄《賦史大要》討論了一些音韻問題。他在“賦之結構”里面講到了“賦體句法及賦中隨時押韻”的問題,以《卜居》《漁父》《高唐》《七發(fā)》為例,列舉“隨時押韻諸例”;然后提到賦中押韻法,有隨時押,有隔押,有連押,有首尾押,并舉宋玉、司馬相如、劉向、江淹的賦為例[9]。
在婚俗詩文中,連押本已多見,如郭沫若為徐悲鴻證婚所賦新詩:“嘉陵江水碧于茶,松竹青青勝似花;別是一番新氣象,磐溪風月畫人家?!盵10]此以“茶花家”為韻。又如吳上千學《清平樂·賦賀國英素貞同學,于仲春月圓后之三日結婚》上闕:“桃夭如笑,吉報宜家兆,鰈影雙雙香篆裊,占斷人間歡好?!毕玛I:“今宵華月初殘,嫦娥輸卻團圜,認取玉盤缺處,明朝譜上眉端?!盵11]分別以“笑兆裊好”“殘圜端”為韻。隔押也屬多見,如曾琦《結婚三周年賦示若南夫人》的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不隨坡老尋春夢,且向嚴陵理釣磯,進退雍容人共見,曾看明月照初衣。”[12]以“磯衣”為韻。又如《日用文件指導》所載《男家主婚人訓詞》:
民國某年某月之吉,某君某令媛(或令侄女或令妹須視主婚何人以為定)某某女士與某某第幾子結婚。造端伊始,為作訓詞,詞曰:
男為乾健,女曰坤柔,陰陽配偶,厥惟好逑,既婚姻之禮備,斯夫婦之道修,從此倡隨以為樂,依然男女之自由,今日某某與某女士行結婚禮,一則小子何知,慮童心之未化,一則名門在望,固姆訓之先優(yōu),念造端之伊始,其式好而無尤,毋時好之相逐,惟進化之同求。琴之耽,瑟之好,其為嘉偶妃,勿為怨偶仇,以享幸福,以振家庥,勿貽世界羞,勿為老人憂,是所望也,斯亦幸焉,是為訓![5]127–128
這段訓詞以“柔偶逑修由優(yōu)尤求仇庥羞憂”為韻,除了開場白和訓詞中介紹、過渡、總結性語句外,整體押韻,基本是隔句為押。
以“忠窮耕名身生真人”為韻,此為開頭一段不押韻而隨后押韻之例。證之民國古堇死公所作《寧波婚禮賦》,其法相同。開頭曰:“翳婚禮之不同,隨鄉(xiāng)風而攸異。述我邦之習俗,供朋輩之諧談。當香餅吃完之日,正高湯裝好之時。先是而大宰豬羊,趨吉則高懸龍虎。掛燈結彩,大總管煞費經營;沖酒瀉茶,小幫忙非常把結。陳設華堂,羨執(zhí)事有心皆熱,探窺花轎,笑來賓無眼不穿?!贝藶椴谎喉嵵?。然下文曰:“俄而童子喧嘩,送娘先到;華蓋斜張,高燈前導。鋪陳簇簇,鼓吹洋洋,紛紜儀從,逼進門墻??偣芤缓簦瑤兔λ膽?,大炮三聲,海邊千響。人滿階前,輿停堂上?!边@段以“到導洋墻響上”為韻,為押韻之文。然再往下是:“紅粉姑娘,捧鏡函而出轎,白頭老婦,持秤竿而掀巾。起居齷齪,主香半屬老兒;字句模糊,讀祝大都稚子……”[14]自此直到文末,再無押韻痕跡了。
《賦史大要》所舉隨時押之例又有一段押A韻、下一段押B韻者,如《高唐賦》序中敘云雨一節(jié),及其次王與玉問答。原文是這樣的:
讓喜幛懸滿一堂,映照燭的光;讓紅氈鋪滿地上;讓鑼鼓鏗鏘。低吹簫,慢拍鐃,讓樂聲響徹通宵。
洞房中要用香薰,要牡丹插瓶,要圓月般的金鏡/照一對新人,帳沿中/要有蜂/輕落進繡球花叢。[15]
而《自由結婚賦》共分五段,依次以“老實不客氣”為韻,實為婚俗文中隨時押韻的范例:
一見傾心,兩人要好。佳偶自成,同情共表。訂條約于雙方,無嫌猜于兩小。既三生之有約,便結成歡喜姻緣。合八字以無庸,說甚么庚寅乙卯?只要卿憐我愛,即教二姓以聯(lián)歡。從茲夫唱婦隨,永定百年之偕老。則有系出名門,天生麗質。玉貌嬌柔,風情放逸,沾染文明新潮,破除頑固舊習。于是父母不能做主,佳人自擇乎才郎。有時師生可以開親,教員變成了夫婿。倡婚姻自由之說,名論果然不虛。閱男女生育之書,試驗總宜切實!爾其戲院逢迎,公園出入。時見玉人,愿藏金屋。或游街市以招郎,或入廟門而拜佛。休提眼角留情處,不禁春意之纏綿。安排心事倩誰傳?已覺香魂之飄忽。膀兒吊去,盼之子以于歸。目的達來,要媒人而必不。若乃膚如凝脂,臉夸小白。女貌男才,心歡意合。破禮義之家規(guī),學開通于民國。照片互相交換,已成公共之條文。情書私與往來,禁止旁人之偷拆。雙方面直接交涉,成功總不必因人。兩個兒隨便團圓,喜事更無須請客。尤可怪者,結固非難,離亦忒易。偶訂同心,本來隨意。女人既不嫌二夫,男子又何妨再娶?合則留不合則去,暫圖片刻之歡娛。喜其始不喜其終,脫去雙方之關系。何必倫常拘守,過為男女之防閑?好將禮教廢除,倡導摩登之風氣。[16]
其三,婚俗詩文之“典麗”?;樗自娢挠玫錁O為普遍,“京兆畫眉”作為描摹夫妻情深畫面的佳喻,使用率極高。如“京兆風流又畫眉”(梅禪《劍秋老伯與德配徐夫人結褵四十年矣仿西俗行金婚禮賦長句一首奉賀》)、“深淺入時問夫婿,一枝湘管畫娥眉”(王文豹《袁女士佩芳與張公子子鐸結婚賦賀》)、“彩筆畫眉原老手,深林把臂賭詩腸”(戴正誠《賀甘簃仁兄大喜》)、“評雪吟詩文筆在,妝臺可取畫雙眉”(吳雪梅《國歷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表姊陸杏娟與姚君結婚即席賦此賀之》)等皆是?!叭钙林羞x”多為婚啟所用,以寄結親之誠;嘉禮已成,賀者則多用“向平之愿”體會父母之心,“冀北孫陽頻自許,向平婚嫁莫夷由”(雪蘭《長女小蘭與秦君鳳翔訂婚賦此志喜》)、“漸次向平私愿了,半肩重卸僅堪娛”(曹璜《浚明親家蒙嗣耀寰嘉禮賦賀》)即屬此例。至于借三國何晏“傅粉何郎”的典故來贊新郎豐姿(單黼卿《同社何映霞十月結婚征詩為賦二律》“平叔豐儀傾菡萏”)、以謝道韞詠雪“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典故來夸新娘才情(楊聲昭《甘簃姻兄與椒若女士舉行結婚賦此為贈》“料得晴窗親筆硯,解吟謝絮嗣清芬”)之類的典實,更是無處不在。為使讀者即時知曉典實出處,有些婚俗詩文隨手加以注明,如金圣嘆《贊婚》:
昨某生作蹇修。(媒曰蹇修。)為令郎聯(lián)佳偶。郎才女貌。兩無負焉。鳳占協(xié)吉。(齊大夫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鳳凰于飛。和鳴鏘鏘。)不蔡而知也。(蔡地出大龜。言不用龜卜可知,)若舉雁奠之儀。(聘定儀物,稱雁奠。)容申雀賀之敬。〔答〕柯語遙傳。(柯語,媒言。)某老先生肯容小兒輩坦腹。(王羲之坦腹東床。希鑒以女妻之。)蒹葭倚偶于玉樹。(蒹葭,蘆荻之屬。)第恐種玉無緣(昔有人種菜得白璧。遂以成婚。)尤望足下贊襄為感。[17]
而樊樹山《謝南皮師贈婚費書》開頭宣明謝書原由“月日伏奉小帆前輩,宣諭盛意,并賜婚費五十金”后,正文以典實為對仗:
來從朱邸,暖到青廬。拯曲逆之長貧,憐阮修之晚娶。(伏念某)四方蓬矢,一榻茶煙。伯魚之娶再三,人言以為撾舅;商瞿之年四十,師門盼其生男。屬以冰上導言,將于霞朝成禮。方拮據于納采,忽驚喜于分金。宜室宜家,恰費露臺之半。秣駒秣馬,欣從月殿之游。(此皆我夫子)惠溥門墻,恩周怨曠。酬豨答以高價,曲成藥籠之材。噓桃李以春風,吹結綠陰之子。某惟有禮遵少賤,仁逮細君。效華祝者三,合闌阇之十。新人善織,遙瞻博望之仙槎;女子知名,亦問韶州之風度。[18]
《賦史大要》講到“賦之對句”有隔對、長隔對,隔對如相如《子虛賦》曰:“其山則……交錯糾紛,上干青云;罷池陂陀,下屬江河?!庇秩缤醢抖春嵸x》“澎濞慷慨,一何壯士;優(yōu)柔溫潤,又似君子?!遍L隔對如“聽其巨音,則周流泛濫,并包含吐,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聲,則清凈厭瘱,順敘卑達,若孝子之事父也。”[13]71其“交錯繽紛”對“罷池陂陀”,“上干青云”對“下屬江河”,“澎濞慷慨”對“優(yōu)柔溫潤”,“一何壯士”對“又似君子”,隔句相對,交相錯綜;長隔對更是跌宕起伏,余味悠長。樊書雖沒有達到如此境界,但其對仗工穩(wěn),字句之間也典雅堂皇。
作為婚姻禮儀的祝頌之詞,婚俗詩文固守婚姻大義而鋪以綿延吉慶之辭,與賦體相較,其意相通而法相應。除了義、音、詞外,戲謔態(tài)度、“兮”字表征等特點也彰顯其賦學因子。在一些婚俗詩文中,賦之游戲與詼諧可見,如上文所錄《自由結婚賦》首段。如《日用文件指導》載《男賓代表頌詞》:“翳上古之草昧兮,判陰陽以兩儀;洎文化之將啟兮,曰天尊而地卑,運遞嬗乎中古兮,乃夫倡而婦隨;惟元公之制禮兮,誦二南之風詩……”[5]131全篇采用以“兮”字為主要表征的句式,在明清以來的婚俗詩文中雖不多見,卻能體現(xiàn)其與賦體之間的脈絡傳承。而稍后所載的《新娘答詞》開頭則與《九歌·東皇太一》高度相似:
日吉兮辰良,及時遣嫁兮,女子之常,侍巾櫛而執(zhí)箕帚兮,更洗手而作羹湯,惟兢兢于女誡兮,敢隕越于閨房,男女平權漫云時尚兮,效齊眉舉案以相莊,荷過情之宏獎兮,益感愧而悚惶,恕孱庸之無狀兮,冀蘭教之芬芳,進文明于女界兮,愿與諸姑姊妹,享幸福而被榮光。[5]134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幭庥瘳櫍翆奄猸偡?;蕙肴蒸兮蘭籍,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疏緩節(jié)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19]55–56
洪興祖補曰:“沈括存中云:吉日兮辰良,蓋相錯成文,則語勢矯健。”[19]55婚禮與祭祀同為盛會,以“吉日”“良辰”相錯成文反復寓意鄭重與祝禱,以“兮”字營設語句的節(jié)奏與韻味,有異曲同工之妙。
明清以來婚俗詩文對當代婚俗文的影響,可從當代新中式婚禮司儀主持詞之最具代表性環(huán)節(jié)“拜堂”一觀端倪:“(請新人相隔兩步相對而立。)龍飛鳳舞結良辰,夫妻對拜喜盈門,(新人跪,)白頭偕老夫妻恩愛,有請一拜;比翼齊飛事業(yè)添彩,有請二拜;早生貴子幸福康泰,有請三拜!(禮畢,掌聲請起?。边@段主持詞以“辰門”“愛拜彩泰”為韻,以“龍飛鳳舞”對“夫妻對拜”,“白頭偕老”對“比翼齊飛”,“夫妻恩愛”對“事業(yè)添彩”,以“龍鳳”喻夫妻,以“比翼”?!百衫稀保芍^古今祝頌之詞的結合運用,如說是賦學因子在當代婚俗詩文中的體現(xiàn),亦無不可。
① “婚書”一詞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語境里有兩種指稱:其一,合婚占卜之書;其二,指男女議婚、成婚往來之禮書與文字憑證。
② 此類成果目前主要呈現(xiàn)為文本解讀及文書學、語言學、文體學、文學研究。如何斯琴《古代婚禮文書漫談》(《文史知識》2015年第7期)、《文本與生活:宋元明日用類書的婚禮知識輯錄》(中國民俗學會2014年學術會議論文),趙紅艷《中國傳統(tǒng)婚俗文書研究》(云南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或依時序介紹婚禮文書,或從內容及其內在機制將婚書之間、婚書與其他文書進行比較以了解婚書特性;許思源《我國傳統(tǒng)婚書演變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方麗華《宋代婚儀文書之文體形態(tài)研究》(《安徽文學》2010年第4期)、鄔志偉《論宋人婚書的文體形態(tài)與文學性》(《暨南學報》2015年第8期),重在婚書的格式、語言及文藝研究。
③ 池萬興《論魏晉南北朝的婚姻賦》(《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注意到婚姻賦珍貴的文獻價值。侯立兵《漢魏六朝賦中的民俗文化》(《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對相關婚育、禮儀民俗作了闡發(fā)。王宇成《〈洛神賦〉圣婚情結分析》(《大觀周刊》2010年第346期)、王亞男《高唐神女與神婚儀式》(《文學教育》2012年第6期)、張群《唐前宮廷婚戀賦探析》(《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多止于賦體與圣婚儀式或婚俗的內容淺析。臺灣學者廖國棟有《建安辭賦之傳承與拓新》一書(臺灣高雄復文圖書公司1998年初版、文津出版社2000年再版),圍繞征戰(zhàn)、游戲、生命、神女閑邪、婦女婚姻等展開論述。另高莉芬《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邂逅采桑女”的儀式與空間》(2001年國際賦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鄭色幸《京都的人文風景:唐賦中的后妃書寫及其意涵》(2014年第十一屆研討會論文)涉及賦體與習俗儀式、女性,魯瑞菁《圣婚與圣宴:〈高唐賦〉的民俗神話底蘊研究》(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從“圣婚”與“圣宴”兩種習俗儀式角度發(fā)掘高唐巫山神女的神話與文化底蘊。
④ 見《青鶴》1936年第5卷第1期。
[1] 汪精衛(wèi).楚傖婚后七日招飲于其家賦呈同座諸子[N].國學匯編,1923(81):1.
[2] 張永久.葉楚傖的本色[J].書屋,2010(9):33–37.
[3] 艾融.陳贛一與《青鶴》雜志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10:16.
[4] 袁德宣.鐵路學校首教務長令妹勵楨女士與陳君澤甫結婚賦賀[J].交通叢報,1920(65):7.
[5] 陸醉仙.日用文件指導[M].上海:南星書店,1936.
[6] 許結.歷代賦匯[M].校訂本.南京:鳳凰出版社,2018.
[7] 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136.
[8] 阮元.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344.
[9] 許結.賦學講演錄:二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13.
[10] 絳樹.徐悲鴻又作新郎:郭沫若證婚賦新詩[J].海光,1946(17):11.
[11] 吳上千學.清平樂·賦賀國英素貞同學,于仲春月圓后之三日結婚[J].學粹,1929(2):59.
[12] 曾琦.結婚三周年賦示若南夫人[J].青年中國,1947(2).
[13] 鈴木虎雄.賦史大要[M].殷石臞,譯.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14] 古堇死公.寧波婚禮賦[J].余興,1914(1):22.
[15] 朱湘.草莽集[M].上海:開明書店,1927:23–24.
[16] 莫愁.自由結婚賦[J].立言畫刊,1939(63):11.
[17] 金圣嘆.金圣嘆書信[M].上海:新華書局,1935:123–124.
[18] 樊樹山.樊樹山尺牘[M].上海:新文化書社,1935:15–16.
[19] 洪興祖.楚辭補注[M].白化文,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
On the Influences of Fu on the Matrimony Poetry in the Ming Qing Dynasties and the Republican Period
LI Huifang1, 2
(1. Zhejiang College of Mechatronics, Hangzhou 310053, China; 2.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The study of wedding poetic texts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wedding rituals and rhetoric are two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on wedding works, with an implicit inner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The wedding poems are mainly reparations, with the intention of celebrating marriage rituals and rhymes, and are elegant and elegant, showing the element of Fu's elements in them. The rhyme, allusion and counterpoint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wedding coefficient's speech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the embodiment of the Fu's elements.
matrimony poetry; praise; rhythm; elegance; Fu's elements
I206
A
1006–5261(2021)04–0071–07
2021-03-22
浙江省教育廳高校國內訪問學者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項目(FX2020090);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常規(guī)性課題(Z19JC083)
李慧芳(1977―),女,河南西華人,副教授,博士,南京大學訪問學者。
〔責任編輯 劉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