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以安全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體會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效果為,首先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安全教育的背景,其次從科學運用信息技術、加深學生學習印象、關注師生交流互動、強化學生安全意識、模擬安全事件場景、提高學生安全保護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強化安全教育效果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進行安全教育的相關途徑,提高小學時期道德與法治教學質(zhì)量和水平,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安全教育;道德與法治;背景;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5-0113-02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Safety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Shanglou Primary School, Gaolaojia Township, Shanxian County, Heze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ZHANG Gengling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safety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first analyzes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for safety education. Secondly, from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epen students learning impression, pay attention to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strengthen students safety awareness, simulate safety incident scenarios, improve students safety protection capabilities,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engthen safety education effects. It also explores the relevant ways of safety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nd then strengthens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 and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Safety education;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Background; Measures
在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改革的過程中,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內(nèi)容日益豐富,對應的安全教育意識在逐步加強,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存在局限的認知水平,對應的安全意識不夠顯著,在遇到不良誘騙的情況很可能被誤導,這影響著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是熱點話題,具體如下。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安全教育的背景
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zhì),不只是要讓學生學習法律,還要讓學生遵紀守法,關注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通過情境教學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身臨其境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提高對安全隱患的防范意識。所謂的情景教學需要特殊場景的支撐,借助生活的案例進行設計,還可借助教材的故事進行設計,全面對學生引導,讓學生真切地受到心靈熏染,掌握如何處理危機。
家庭中也是存在安全隱患的,若發(fā)生安全事故會極大程度上威脅學生身心健康,包括墜樓、觸電身亡與溺水等案件。基于此,小學生的家長也需樹立安全教育意識,特別強調(diào)教師尚未講述的危險事物,避免小學生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觸碰存在安全隱患的物品,造成嚴重后果。
二、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進行安全教育的相關途徑
(一)科學運用信息技術,加深學生學習印象
如今信息技術已經(jīng)廣泛地存在于教育教學中,給教學活動的進展提供便捷條件。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直觀地呈現(xiàn)相關知識,加深學生學習印象。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大多數(shù)采取口頭表述的方案,學生被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新時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要積極地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體現(xiàn)信息技術的效用,便于安全教育的巧妙滲透。如“家中安全”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需加深學生對家庭安全問題的分析,讓學生意識到日常在家要保持警惕,不要做出危險行為。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視頻,以動畫的形式促進學生對電和火的認知,得到更為顯著的教學成效。
(二)關注師生交流互動,強化學生安全意識
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此門學科和語文以及數(shù)學等課程不同,尚未進行固定知識結構的設置,特別是安全教育。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靈活應變的能力,教師就要在教學期間應關注師生交流和互動,盡可能地渲染良好教學氣氛,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安全意識,使學生系統(tǒng)化地掌握安全知識。安全教育的整合,要求師生之間形成和諧的關系,教師動態(tài)分析學生情緒變化,可鼓勵學生對安全問題進行互動研究,要求學生思考若自己處于危險的環(huán)境要如何處理,及時引導學生抒發(fā)自己的學習心得,全面分析安全常識,切合實際地將知識運用在具體生活中,由此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凸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成效。
(三)模擬安全事件場景,提高學生安全保護能力
對安全教育意識的滲透,教師應給學生模擬安全事件場景,提高學生解決安全問題的能力,由此學生在面臨安全問題時可科學地處理。場景模擬一方面是對學生學習成效進行檢驗,另一方面對學生安全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指引作用,需要教師及時整合教學內(nèi)容。
如在“紅綠燈指示”相關知識講解中,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強調(diào)交通規(guī)則的要點,給學生營造十字路口場景,讓一名學生作為交警的身份,接下來引導多個學生扮演行人,提供對應的素材,鼓勵學生對紅綠燈的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道路指引,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了解紅綠燈變化,準確地作出判斷,這種活動幫助了學生切合實際地學習和運用知識,規(guī)避事故的發(fā)生。
除此之外,教師應給學生滲透校園安全思想,如在校園門口不要擁擠,不可以朝向窗外拋出物品,時刻關注安全。學生在使用手工課以及美術課的一系列工具時,要時刻接受教師的監(jiān)督和管理,在教師帶領下使用剪刀工具。生活中和安全知識相關的事件還比較多,教師要言傳身教透徹地分析安全知識技能,從根源上強化學生安全意識。
(四)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強化安全教育效果
因為小學生具備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教師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需進行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賦予教學課堂較強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特征,延伸學生知識面,號召家長進行家校共育系統(tǒng)構建,形成相對完整的安全管理機制,與家長一同監(jiān)督學生學習效果,全面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安全性的成長環(huán)境,使學生學會自我保護,安全地成長。
三、結語
綜上所述,安全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是比較重要的內(nèi)容。安全教育問題備受國家的關注,且社會上各界人員均意識到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小學教師要思考安全教育環(huán)節(jié)與內(nèi)容的優(yōu)化途徑,盡可能地規(guī)避學生出現(xiàn)安全事故,創(chuàng)新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和風格,優(yōu)化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加深學生對安全意識的感知,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提高安全意識,保證學生可以在學習安全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人格,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確保學生可以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字銘.如何將生活實際與道德與法治教學相融合[J].當代家庭教育,2020(01).
[2]雷勁.帶給學生健康,安全,向上的生命風貌——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的探索[J].福建教育,2020(12).
[3]李燕.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20(47).
[4]王金創(chuàng).淺談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19(16).
[5]宋陳紅.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三路徑”[J].新課程導學, 2020(9).
[6]錢友淦.基于學情分析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以統(tǒng)編教材“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為例[J].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2020(04).
作者簡介:張更靈(1964.5-),男,漢族,山東菏澤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道德與法治。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