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鵬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西南昌 330000
氣管切開術在臨床較為常用,對呼吸機導致的呼吸困難、喉源性呼吸困難等有明顯效果,有利于患者保持呼吸順暢,可對患者急癥、呼吸道疾病進行明顯改善[1]。在氣管切開術后,對患者實施護理服務時,大多數(shù)情況下以預防感染為護理目的,可通過氣道濕化、吸痰護理等進行有效干預,但常規(guī)護理通常是被動護理,無法使患者需求得到充分滿足[2]。近些年來,在對患者護理時,以患者為中心有重要作用,可使患者得到更科學、全面的護理服務,可明顯提高護理質(zhì)量[3]。中醫(yī)護理應用到氣管切開術后,可促進術后患者癥狀改善,對于患者康復有重要意義[4]。本研究探討喘可治足三里穴位注射在氣管切開術后氣道護理的應用效果。
選取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 例氣管切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觀察組中,男13 例,女17 例;年齡18~70 歲,平均(58.63±1.25)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 例,顱腦外傷且意識清晰7 例,腦出血12 例,腦梗死3 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16 例;年齡18~70 歲,平均(58.60±1.23)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 例,顱腦外傷且意識清晰8 例,腦出血12 例,腦梗死2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氣管切開術前經(jīng)X 線檢查無肺部病變;②氣管切開經(jīng)呼吸機輔助治療>48 h;③患者及家屬了解本研究內(nèi)容且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其他臟器嚴重病變者;②雙足缺損者;③精神疾病者;④糖尿病及自身免疫疾病者;⑤脫機后肺部感染者;⑥治療中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并發(fā)癥者;⑦患者依從性低,無法配合完成穴位注射[5]。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包括。①心理護理:氣管切開后,患者往往需臥床休息,因患者對病情過于擔心,容易有焦慮、抑郁等情緒發(fā)生,應與患者溝通交流,對患者病情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消除患者負面情緒,使患者保持心態(tài)穩(wěn)定性,積極配合治療。②體位護理:氣管切開后,應協(xié)助患者定時變換體位,在對患者翻身叩背時,需注意氣管套管情況,預防其脫落。③預防氣道感染:加強氣管導管、吸痰管、呼吸機管路的消毒處理,并定期更換,加強口腔護理。④氣道濕化:對患者實施間接濕化法,應按照藥敏結(jié)果、痰培養(yǎng)結(jié)果合理配制濕化液,在吸痰前后將其注入到氣管內(nèi)。根據(jù)患者病情選取適宜吸痰體位,整個操作保證無菌化。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喘可治(廣州萬正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80511,規(guī)格2 mL)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對左右腳足三里均注射2 mL,5 d為1 個療程,持續(xù)使用2 個療程。
觀察兩組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血氣指標變化,不良反應情況。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包括咳嗽、喘息、咳痰,積分為0~3 分,0 分:無癥狀;1 分:偶有短暫癥狀;2 分:癥狀頻繁,對日常生活造成輕度影響;3 分:癥狀嚴重,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6]。血氣指標變化,包括動脈氧分壓(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
sure,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不良反應,包括輕度皮
膚瘙癢等。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的咳嗽、喘息、咳痰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的咳嗽、喘息、咳痰評分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護理后的咳嗽、喘息、咳痰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臨床癥狀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臨床癥狀評分的比較(分,±s)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
組別咳嗽護理前護理后喘息護理前護理后咳痰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n=30)觀察組(n=30)t 值P 值2.52±0.29 2.54±0.28 0.272 0.787 1.67±0.23a 0.59±0.15a 21.543 0.000 2.75±0.23 2.81±0.22 1.032 0.306 1.14±0.22a 0.51±0.06a 15.132 0.000 2.07±0.25 2.11±0.23 0.645 0.522 1.04±0.13a 0.47±0.08a 20.453 0.000
兩組護理前的PaCO2、PaO2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的PaO2高于護理前,PaCO2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護理后的P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血氣指標的比較(mmHg,±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血氣指標的比較(mmHg,±s)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1 mmHg=0.133 kPa
組別PaO2護理前護理后PaCO2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n=30)觀察組(n=30)t 值P 值61.35±3.69 61.29±3.71 0.063 0.950 71.95±3.85a 77.58±4.05a 5.518 0.000 55.15±2.46 55.20±2.51 0.078 0.938 48.76±2.53a 42.69±2.41a 9.515 0.000
對照組未發(fā)生不良反應,觀察組1 例患者出現(xiàn)輕度皮膚瘙癢,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無需針對性處理,在治療后自動消除。
氣管切開術可使嚴重喉阻塞得到解除,于較短時間提高患者生命搶救率,使患者能在黃金時間內(nèi)得到搶救[7]。氣管切開術時間較短,通過快速切開氣管,放置套管到氣管中,可促進患者氧氣吸入,有效解除窒息,可將痰液吸出,減少上呼吸道死腔,對呼吸順暢有明顯促進作用[8]。對患者實施氣道切開術后,會導致氣道組織結(jié)構(gòu)受到破壞,且氣道無法使吸入氣體加濕加溫,若吸入氣體無法濕化,往往導致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越來越黏稠,有的還有分泌物結(jié)痂情況,導致呼吸受到影響,且有可能導致肺部感染發(fā)生[9]。因此,對氣管切開術實施合理護理有重要意義。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氣管導管護理、氣道濕化、吸痰護理、口腔護理等,可預防氣管內(nèi)聚集大量痰液,使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且操作較為簡單易行,對患者癥狀改善有一定作用。但是單純采用常規(guī)護理,對臨床癥狀的改善效果有限。近些年來,中醫(yī)應用到氣管切開術后,其效果顯著[10]。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咳嗽、喘息、咳痰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的P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未發(fā)生不良反應,觀察組1 例患者出現(xiàn)輕度皮膚瘙癢,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觀察組加入喘可治足三里穴位注射可促進臨床癥狀緩解,改善血氣,且無較為顯著不良反應。與對照組單純采取常規(guī)護理比較,其優(yōu)勢較明顯。血氣分析中PaCO2可有效評估患者代謝情況,對換氣功能損害程度進行評估,當肺泡通氣量較大時,往往導致PaCO2顯著下降。PaO2可對機體缺氧情況進行評估,PaO2越高表明氧含量越充足。
喘可治注射液成份主要為淫羊藿、巴戟天,輔料為氯化鈉。巴戟天藥性微溫,可入肝、腎經(jīng),具有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之效,可化痰、止嗽喘。淫羊藿藥性溫,可入脾、腎經(jīng),具有溫腎助陽止咳之效[11]。兩種藥物聯(lián)合,可入脾腎經(jīng),具有溫腎助陽、止咳平喘之效,可對患者機體免疫功能進行合理調(diào)節(jié)[12]。在中醫(yī)學中,腎主納氣,也就是說,腎可攝納肺吸收的清氣,有利于機體內(nèi)外氣體進行正常交換[13]。當腎氣不足、腎陽虛衰時,腎無法正常納氣,患者容易有呼吸困難、動則喘的情況發(fā)生。通過喘可治注射液進行治療時可由腎入手,對其實施溫補腎陽,利于固本,對腎主納氣恢復有明顯作用。在淫羊藿中有效成分主要為淫羊藿多糖、藿苷、藿黃酮等,充分發(fā)揮免疫調(diào)節(jié)、抗菌、抗病毒效果,具有祛痰、平喘作用。在巴戟天中存在大量單糖、多糖、樹脂等,可發(fā)揮抗應激作用,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有效調(diào)節(jié)[14]。淫羊藿、巴戟天可使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功能得到調(diào)節(jié),使患者內(nèi)分泌、免疫力得到改善。喘可治可使巨噬細胞大量形成細胞因子,利于機體免疫力提高,可使呼吸道細胞因子保持較高平衡,對炎性反應有明顯抑制作用,可提高免疫功能,且能有效抗菌、抗病毒[15]。
經(jīng)絡穴位療法在中醫(yī)藥體系中較為重要,是較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可經(jīng)人體經(jīng)絡腧穴、治療方法的變化對機體功能進行調(diào)節(jié)。通過穴位療法可使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網(wǎng)絡得到有效調(diào)控。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重要穴位,具有升發(fā)胃氣、燥化脾濕的作用,可使身體免疫功能得到有效調(diào)節(jié),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可對脾胃功能進行調(diào)節(jié),具有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效。通過足三里穴位進行喘可治注射液的注射治療,可溫陽、補益脾肺。穴位注射結(jié)合了針刺與藥物作用,針剌與藥物吸收使穴位得到有效刺激,具有針灸作用,且可長時間發(fā)揮作用。針刺可使機體得到整體調(diào)節(jié),使得藥效加倍增加。足三里是機體保健的重要穴位,可強健身體、調(diào)和陰陽。喘可治注射液經(jīng)足三里注射治療,可補腎納氣平喘,有利于氣血疏通,使得外邪宣泄,陽氣溫養(yǎng),對于患者癥狀改善有明顯促進作用,而且不會導致不良反應增加[16]。
綜上所述,喘可治足三里穴位注射在氣管切開術后氣道護理的應用效果佳,可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血氣功能,不良反應少,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