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連慶
運動是影響能量消耗的主要因素,在體重管理及維持體重下降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對于肥胖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控制飲食和運動使能量達到“負”平衡,也就是能量消耗要大于能量攝入。
醫(yī)生們開出的醫(yī)學減重的運動處方和飲食處方,就像是天平的兩頭,只要飲食和運動處方都制定得比較合理并有效執(zhí)行,95%的人能夠很好地減肥,僅有5%的人需要外科手術(shù)來治療肥胖。
運動處方是指導人們有目的、有計劃、科學地進行運動訓練的個性化方案。運動處方應包括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類型四個要素。
運動頻率指每周運動的次數(shù)。超重及肥胖人群應每周運動3~5次(或5次以上),最好是隔天一次或每天一次,不可間隔時間太長。因為運動有一個累計效益,超過72小時不運動,之前運動產(chǎn)生的健康效益就會大打折扣。
運動強度是運動處方的核心。對于大多數(shù)超重及肥胖人群應保持中等至較大強度,中等強度運動正是通過脂肪來供給能量,此時消耗的脂肪量是最大的。高強度運動時則是肌糖元供應能量的比例更大,脂肪消耗不如中等強度。計算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的方法:
用220減去年齡就是預測心率,這個心率的60%到70%就是適合的運動強度。
中等運動量,表現(xiàn)為運動時呼吸和心跳稍有加快,呼吸不急促,微微出汗,稍微感覺到累,第二天起床沒有感到疲勞。
運動一小時后沒有饑餓感,吃飯也不會狼吞虎咽為宜。如果運動后更餓也吃得更多,說明運動量過大,需要減量。
例如,60歲的老年人可以通過“運動時能不能說話或唱歌”來判斷他的運動強度。邊運動還能唱歌,說明運動強度太小了;如果運動時話都懶得說,說明強度太大了。
看重復的阻力大小,建議選擇中等強度,大概是能重復8到12次。比如抬舉啞鈴,重復10次很累,這個強度剛剛好。輕松做到20個不累,說明這個強度太輕。如果做5個就不行了,說明強度太大了。
運動時間是指每周/日累計運動的時間或一次運動持續(xù)的時間。運動時間與運動頻率、運動強度共同決定運動量的大小,超重及肥胖人群應每天累計運動30分鐘以上,每周共150分鐘,逐漸增加至每天60分鐘,每周300分鐘,因為運動60分鐘以內(nèi)就能夠很好地消耗一定的脂肪,原則上一次性持續(xù)運動不建議超過1小時。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因為一次性運動超過30分鐘對關(guān)節(jié)不好,可以分成2~3個時間段來運動,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運動類型通常指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和柔韌性運動。由于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對代謝、身體成分構(gòu)成和體能作用有互補效益,研究顯示,有氧運動結(jié)合抗阻運動比兩者單一運動能產(chǎn)生更好的減重效果。對于肌肉量少或肌肉弱的患者,應增加抗阻運動量。柔韌性運動,其實就是各個關(guān)節(jié)的屈伸。柔韌性運動對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沒有直接效益,但是如果沒有柔韌性很好的運動,那么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就會大打折扣。
抗阻訓練的活動有哪些?青年人可肩上推舉或舉啞鈴,鍛煉二頭肌。老年人可以用抬力繩,做的時候力量柔和不容易受傷。女孩子要減大腿,深蹲是王牌動作。減腹部,可以選擇仰臥卷腹和仰臥舉腿。
以上的運動量都是三組,每組重復8到15次。此外,做平板直撐,可以鍛煉腹部和背部肌肉。收腹快速走,每分鐘90米,每天大概60分鐘。
每一次運動都要有三部曲,即使只有10分鐘活動也是一樣。熱身10到15分鐘,然后訓練大于10分鐘,整理5到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