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燕
【摘要】每年秋季都是新生入園的階段,由于小班幼兒要離開熟悉的家庭生活,獨自進入陌生的幼兒園集體生活環(huán)境,一定會有一個入園適應期。在這這個階段,小班幼兒常常會出現哭鬧等焦慮情緒,這些問題是家長和教師必須面對的難題,為了緩解幼兒的入園焦慮,我們必須做好小班新生的家長工作,從而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有效縮短小班新生入園適應期,不斷提高小班新生幼兒的入園適應能力。本文結合小班新生家長工作的實際情況,探討具有可行性的操作策略,為幼兒園開展家園共育工作,提高小班新生入園適應能力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新生;家長工作;策略
在小班新生入園的這個初期階段,有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對幼兒園的生活不適應,因此在送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后,遲遲不肯離開,有的會在幼兒園大門外,眼巴巴地看著孩子,家長的這些舉動,在不同程度上都會影響幼兒的入園適應。因此,我們嘗試通過開展家長工作,打消家長的顧慮,幫助家長調整心態(tài),進而通過家園合作的形式,有效開展入園適應工作,進而提升工作的效果。因此本文對于小班新生家長工作,進行了分析與探討,為教育同仁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一、真誠對待,打好家長工作的基礎
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建立當中,真誠是重要的基礎做好小班新生家長工作,也離不開真誠的態(tài)度。對于小班新生家長來講,面對孩子不適應新的環(huán)境,肯定非常的擔憂,我們一定要理解家長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每天入園活動中,教師一定要親自守在教師的門口笑臉相迎,并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主動地和家長問候聊天,一方面使幼兒感受到老師和家長是非常熟悉的,另一方面也使家長放心。幼兒教師用真誠的心來對待家長和幼兒,會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進而換取家長的信任,贏得他們的支持與幫助。
例如,在幼兒園開學第一天,有一名幼兒由奶奶送到幼兒園結果孩子坐在小板凳上以后,和奶奶揮手再見,奶奶卻不肯離開,并對教師千叮嚀萬囑咐。教師看透了老一輩家長的心思,知道她是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睡不好,擔心他們如廁不方便,等等。那么,教師就會主動地帶著這位祖輩家長,參觀幼兒園衛(wèi)生間,還有午睡間,向她介紹班級里的每一項活動設施,以及孩子在幼兒園會參與哪些活動內容,并且教師會跟幼兒祖輩家長說明自己也是一位母親,一定會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這位小朋友,祖輩家長聽后大多會放松心情。
在此基礎上教師向祖輩家長了解孩子的一些情況,進而做到心中有數,老人也才能放心的離開。在幼兒園離園活動中,祖輩家長看到孩子開心的笑臉,也感到很欣慰,到第2天再次入園時,這位祖輩家長把孩子送到教室,便揮手離開了,有效縮短了他陪孩子的時間。這也是家長配合我們做好小班新生入園工作的具體表現,我們也感到非常的欣慰。
二、勤于溝通,架起家園互動的橋梁
在家長工作中,家園之間的溝通是做好家長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重要基礎,在小班開學之初教師一定要抓住各種機會,與幼兒家長進行主動的溝通和交流,讓幼兒家長充分了解孩子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并及時的幫助家長開展相關的家庭教育,以提高孩子的入園適應能力,對于有些家長我們還要進行科學的教育理念的傳播。
例如,我們班有一個小朋友非??蓯郏撬麉s有一個口頭禪就是:“我不會”。我們鼓勵她唱歌,他會說“我不會”;當我們一起搭建積木時,她會把積木往老師手里一塞,請求老師說:“請您幫我?!倍疫@名幼兒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僅不會穿脫衣服,而且上廁所之后也不會提褲子。當教師耐心的進行指導時,她不但不學還委屈地哭鬧起來,那么在家園共育工作中我們了解到,這名幼兒是有祖輩家長帶大的,因此,失去了大量的自我服務的機會導致他現在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當我們在與祖輩家長進行溝通時,這位家長卻說孩子還小,請老師多幫忙,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們并沒有一帶而過,而是真誠地與這位家長進行了豐富的溝通。
首先我們使家長認識到并不是教師不愿意關心孩子,不愿意幫忙,而是這樣長期下去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對他的發(fā)展沒有好處。接下來教師會舉幾個具體的事例,讓祖輩家長懂得年齡小并不是借口,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教育理念,才是問題的關鍵。祖輩家長聽后常常也會改變態(tài)度,并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在家庭生活中給孩子提供自我服務的機會,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這名幼兒也發(fā)生了改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認真傾聽,不斷贏得家長的支持
在傳統(tǒng)的家園共育工作中,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時,常常是教師講,家長被動的聽,而為了有效地實現家園溝通做好家長工作,作為幼兒教師也應該學會認真傾聽家長的心聲,幫助家長解決后顧之憂。
例如,我們班有一名幼兒是留守幼兒有祖輩家長不想長大,在開園初期,這位爺爺面露難色,因為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內,他不能夠在離園時間來接孩子。雖然幼兒園專門安排了值班室來照顧這些離園比較晚的幼兒但是對于小班幼兒來講,他們根本就不愿意待在這里。那么,根據這個家庭的實際情況,教師立即跟這位老人說:“沒有關系,我來陪伴她,您放心吧!”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幼兒教師在離園活動中主動地和孩子一起玩游戲,一起談話聊天,直到他的家園來接他為止。由于教師給了無私的幫助,使這位祖輩家長特別感動,在日后的入園適應工作中這位家長非常的理解和支持。
綜上所述,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教師與家長是教育的共同體,因此在小班新生中家長工作中,我們必須通過密切的家園聯系,構建家園之間的互動橋梁,建立起和諧的家庭關系,通過家園共育的形式,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促進他們身心和諧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朱凱利.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家長工作新策略[J].才智,2018(20):54.
[2]魏艷娟.家園溝通中幼兒教師共情的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