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曉煥 李強
(作者單位: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山東省歷史學會)
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剛剛過去,又將迎來“九一八事變”90周年。在這即將到來的特殊日子里,筆者特將所藏83年前八路軍魯東游擊隊主編《學習》(周刊)創(chuàng)刊號(《“九一八”七周年紀念??罚┞宰魈骄?,以示紀念。
《學習》(周刊)創(chuàng)刊號(封面、目錄)
《學習》(周刊)創(chuàng)刊號,由八路軍魯東游擊隊政宣科主編,1938年9月18日發(fā)行。系用整張蠟紙手工刻寫,藍、黑兩種油墨油印,對折、兩枚紙捻裝訂,上、下、右三面均未裁邊,正文16頁,外形尺寸15厘米×20.5厘米。封面右上方一枚五星閃閃發(fā)光,下方三人手戴鐐銬,似在奮力吶喊、抗爭。下半部一枚紅色印章為“林耀鄉(xiāng)印”,上半部兩枚印章相同,因年代久遠,已辨識不清。封二為“編輯股”的《發(fā)刊詞》,闡述了辦刊宗旨,其全文如下:
《學習》在我們隊伍的行進中產生了。它的任務是闡揚革命理論,激發(fā)斗爭情緒與報告抗戰(zhàn)行動。
現(xiàn)在不是玩弄詞句的時代,我們沒有風花雪月的閑情,我們承認:抗日游擊隊是政治的武器,抗日游擊隊的羅盤乃是文化與政治。這一問題不但由八路軍的抗戰(zhàn)勝利的事實給解答了;我們的導師列寧不也說過么:“革命即是藝術!”
《學習》在隊伍中不該是點綴品,應該是營養(yǎng)素。所以,我們要求同志們給它有力的內容和新的形式。
《學習》不是編輯股少數(shù)(人)的,本軍全體同志都有給它寫文章的義務。
只要同志們能夠實踐《學習》的口號,根據(jù)《學習》的旨趣,那么,就可保證:
《學習周刊》健全起來,發(fā)生力量!
《學習》(周刊)創(chuàng)刊號刊載的文章依次為:
(一)《“九一八”七周年紀念大會各同志講演詞》(馬保三、馬耀南、楊國夫、張振一、王貫怡);
(二)《第七個“九一八”》(李泰);
(三)《這樣的“九一八”》(亦京);
(四)《德國進攻捷克》(胡洛夫);
(五)《一周大事記》(編輯股)。
并附錄編輯股的“征稿啟事”,全文如下:
《學習》最近將出兩種專號:
(一)我怎樣入八路的?
(二)魯迅先生逝世兩周年紀念特輯。
同志們!把你們參加本軍的經過寫下來,把你們紀念魯迅先生的話寫下來,
投寄本刊。
好,我們熱烈的期待著。
1938年至1941年,正是我黨領導下的山東各抗日根據(jù)地期刊初創(chuàng)階段,各級黨組織雖然非常重視利用雜志作為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投入抗戰(zhàn)工作的有力武器,但由于戰(zhàn)爭年代環(huán)境險惡,炮火硝煙連綿不斷,加上歲月流逝,滄桑巨變,至今遺存下來的實物資料十分罕見。山東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山東省志·出版志》一書亦僅刊載幾十種,且多系油印本,創(chuàng)刊停刊時間不甚準確,刊期、印量等亦多語焉不詳,而對《學習》(周刊)卻并未見提及。山東省壽光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壽光縣志》一書雖對“馬保三”“韓明柱”“八路軍魯東游擊隊第八支隊編制序列”“牛頭鎮(zhèn)起義地址”等均有較詳細記載,但獨未見對《學習》(周刊)的記載。同樣,山東省鄒平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鄒平縣志》一書雖亦有關于韓明柱、馬耀南及其指揮的蒙家莊、劉家井子等戰(zhàn)斗的記載,但也沒有涉及《學習》(周刊)情況。以上種種跡象表明,筆者所藏極有可能是孤本。
《學習》(周刊)創(chuàng)刊號正文內容大致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九一八”七周年紀念日演講詞》,二是與“九一八”紀念相關的其他文章(4篇)。
《“九一八”七周年紀念日演講詞》是《學習》(周刊)創(chuàng)刊號的主體部分,占了大約一半的篇幅。其內文標題與目錄略有不同,即《“九一八”七周年紀念日演講詞——在長山縣苑城紀念大會講》,下面二級標題依次是“馬保三指揮講”“馬司令耀南講”“楊副司令國夫講”“張振一同志講”“王縣長貫怡講”。由此可知,八路軍魯東游擊隊指揮部(習慣上簡稱八支隊)指揮馬保三的演講詞排在首位,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簡稱三支隊)司令員馬耀南、副司令員楊國夫雖然到會晚并且演講也晚,但因其職位較高,所以其演講詞分別排在第二位、第三位。
馬保三在演講詞中,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介紹了“九一八”事變的有關情況,號召大家為了祖先和子孫后代,“必須復土抗戰(zhàn),從死亡線上把中國同胞救出來!”接著,揭露漢奸賣國行徑,呼吁支持東北義勇軍的抗日斗爭,樹立抗戰(zhàn)必勝信心,最后又向大家布置了當前的任務。茲將其演講詞摘錄于后,以饗讀者:
諸位父老,諸位同志!
今天是“九一八”七周年,回想七年前,今天讓我們不勝今昔之感。今天不是我們流淚的日子,今天是我們精誠團結一致殺敵的時候!
七年前的今日,兄弟正在東北洮南路駐防的軍隊中工作;可是敵人的血手竟在今天伸到了沈陽,演出了我們所不忍想象也想象不出的暴行來。這當兒,東北軍人眼見這幕血劇的展開,莫不翹首頓足盼望上級的反攻命令;誰想到的命令竟是讓我們“不對抗”!在這樣的“命令”下,我們終于放下了槍,對著大好河山,落下熱淚。
以后,兄弟便和親愛熱烈的弟兄分手,到黑龍江省與馬占山將軍會合,在馬將軍處的一次干部會議上,我們決議了“不接受上級的這種命令”,并且喊出來這樣一個口號:“誓死不做亡國奴,決與敵人血拼!”于是,黑龍江的空氣緊張了。
但這時,在東北只有黑省的馬占山將軍抗日,東北民眾和義勇軍莫不盼望全國民眾的呼□□,全國軍隊的□□;但是,千里關山,故國的消息終于杳然!
在敵人的鐵蹄下,□□【布滿】了□□【漢奸】的□□,□□□□□【漢奸不僅做】敵人的劊子手,殺害自己同胞,還做敵人的前哨兵,打東北義勇軍,□□【漢奸】袁金凱(鎧)等就在《盛京時報》(日兵關東軍機關報)上,□罵義勇軍是“匪”、“賊”,鼓動敵軍搜□,這時義勇軍的活動,十分艱苦。
民國廿二年,在東北發(fā)動了廣大游擊部隊,在趙尚志、周保中、李延祿、王德泰、……幾位抗日領袖領導之下,外興安嶺和吉、黑邊界都成了游擊區(qū)域,我們已經看到游擊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的前程。
同胞們!七年來有一年一度的“九一八”紀念日。這一天,我們黃帝的子孫,中華民族的兒女,莫不回憶過去的□□,把握現(xiàn)實的任務,與憧憬祖國解放的將來。錦繡山河,是我們先祖先宗所締造,先圣先賢所經營。為了死去的祖宗和未來的子孫,我們豈忍把大好河山淪于敵手;豈忍看四億同胞做人奴隸!我們有熱血的頭顱,我們必須復土抗戰(zhàn),從死亡線上把中國同胞救出來!
馬保三講演詞
我們當前的任務是:(一)軍民團結一致,共同血拼到底?。ǘ┧形溲b團體,執(zhí)行統(tǒng)一陣線,打消個人企圖與封建思想、共同抗日!(三)各盡所能,各出其力,擁護抗戰(zhàn),參加抗戰(zhàn)?。ㄋ模┈F(xiàn)在青紗帳已倒,抗日部隊更進入艱苦階段,肅清漢奸,鞏固后方,是民眾當前的急務!
紀念“九一八”的意義在此,兄弟的要求也就是這些了!
接下來分別是三支隊馬耀南司令員、楊國夫副司令員,八支隊高級干部張振一(1945年任中共渤海區(qū)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和長山縣抗日民主政府王貫怡縣長的講演詞。馬耀南的講演詞,將1937年和1938年“九一八”長山縣抗戰(zhàn)形勢進行了比較,指出當前工作方法與任務的不足,號召大家齊心抗日;楊國夫的講演詞,怒斥了當時的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望敵而逃,棄山東數(shù)千萬百姓于不顧的丑惡行徑;張振一在講演中,肯定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斗爭中的先鋒領導作用;王貫怡縣長講演中,號召各界民眾團結在共產黨周圍,放棄個人成見與私利,共同抵御日寇,保衛(wèi)家鄉(xiāng)。
如上所述,與“九一八”紀念相關的其他文章共計4篇,茲僅選介第一篇,即李泰《第七個“九一八”》。
首先,作者指出,七年前的“九一八”是我們“還在劇烈的痛疼著”的“創(chuàng)傷”:“七年前,炮毀了我們的沈陽,強占了我們的東北,多少同胞在日本法西斯軍閥的刺刀下喪失了生命,多少房屋在日本獸兵的焚燒中變成了一片瓦礫?!瓦@樣,我們的三千萬同胞,失掉了土地,失掉了自由,失掉了生命的保障?!?/p>
接著,作者又介紹了“九一八”事變后義勇軍英勇抗日的事跡:“在關外,更有中華民族最英勇的一群,在冰雪中,在江水旁,在人跡罕到的森林里,吃不飽,□□□,穿著襤褸的衣服,他們不流淚,不失望,不怕敵人的飛機大□【炮】,不怕敵人絕情的圍剿,英勇的作戰(zhàn),使敵人受到絕大的威脅……”
然后,作者又介紹了“七七”事變一年多來中國抗戰(zhàn)的概況及其作用:“七年后的今天,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更踏到中國內地來了。在中華民族的國土上,正開展著神圣的民族自衛(wèi)戰(zhàn)爭,敵人在□【既】定的一貫的大陸政策下,想滅亡我們整個的中國,整個的中華民族,我們從(全面)抗戰(zhàn)十四個月的經驗中,證實了敵人的企圖完全失敗了?!跀橙苏碱I的地域內,除了極少數(shù)城市之外,都在我們游擊隊的手中,而且仍能保持著行政機構的完整,這些保證了中國民族解放戰(zhàn)爭勝利的前途,并且說明了日本法西斯軍閥的末路就要到來。”
最后,作者呼吁全國同胞齊心抗日,爭取第八個“九一八”紀念日之前收復失地:“第七個‘九一八’就這樣的度過了,在過第八個紀念日的時候,我們希望在收復失地之后。”“這,只有在我們全國同胞的努力大小來決定?!?/p>
《學習》(周刊)創(chuàng)刊號(《“九一八”七周年紀念??罚珍浟税寺奋婔敄|游擊隊(八支隊)指揮馬保三、高級干部張振一,八路軍三支隊司令員馬耀南、副司令員楊國夫,長山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王貫怡等5位領導人的講演詞,反映了八支隊(駐長山縣焦家橋)與三支隊(駐鄒平縣城)在長山縣苑城召開的“九一八”七周年紀念大會的主要情況。說明這是全面抗戰(zhàn)初期共產黨人在發(fā)動群眾、開辟抗日根據(jù)地過程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應該指出的是,對馬保三等人召開的“九一八”七周年紀念大會一事,現(xiàn)存相關革命文獻、抗戰(zhàn)史料與地方黨史史志、文史資料中卻均未見記載。而《學習》(周刊)創(chuàng)刊號保留了馬保三、馬耀南、楊國夫等重要黨史人物的演講詞,無疑為這次紀念大會和馬保三等人物經歷、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寶貴參考資料。
有關長山縣苑城召開的“九一八”七周年紀念大會之事,相關革命文獻、抗戰(zhàn)史料乃至地方黨史史志、文史資料中緣何均未見記載呢?這是值得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根據(jù)曾擔任過八支隊特務中隊指導員的陳紀明在《回憶八支隊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一文中回憶:1938年6月下旬,根據(jù)清河特委和省委意見,八支隊決定由膠東回師西進。7月底,“當我們司令部進駐衛(wèi)固的時候,有鄒(平)、長(山)三支隊副司令員楊國夫同志來這里聯(lián)系,和(八支隊副指揮)韓明柱同志研究了八支隊進駐鄒、長時的活動問題。會后,我們的部隊繼續(xù)西進,到達長山城附近暫停,司令部進駐苑城,這時,三支隊的司令部駐苑城以西的司家莊一帶,八支隊司令部的同志到司家莊去與三支隊共同研究軍事行動。……一九三八年八月上旬,我們的司令部進駐焦橋。……當時的三支隊司令部就駐在鄒平城里?!?/p>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三支隊司令員馬耀南在大會講演詞開頭便說:“今天,從鄒平(城里)趕到這里參加大會,所以遲到了?!比欢?,就在召開這次大會后不久的10月8日,八支隊副指揮韓明柱就在長山縣西南蒙家莊戰(zhàn)斗中犧牲了。陳紀明回憶:“蒙家莊戰(zhàn)斗,當時打死打傷敵人三、四十名,給囂張一時的敵人以沉重打擊??墒俏覀兊暮弥笓]員韓明柱同志,不幸犧牲,這是我軍的極大損失,我軍上下極感悲痛!……在全軍上下萬分悲痛的氣氛中,舉行了很隆重的儀式。韓明柱同志的靈柩是大隊以上的干部親身抬送,安葬在焦家橋的一塊環(huán)境優(yōu)美而又僻靜的地方?!?/p>
如此推算,就在八支隊、三支隊聯(lián)合在長山縣苑城剛召開“‘九一八’七周年大會”的20天后,八支隊副指揮韓明柱就英勇犧牲了,巨大的悲痛加上戰(zhàn)爭年代瞬息萬變的特殊環(huán)境,即使在親身經歷過這一切事件的陳紀明回憶文章中也只字未提“‘九一八’七周年大會”,更別說《學習》(周刊)創(chuàng)刊號及其他相關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