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銀行信貸實務”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實踐,針對學生角度和教師角度進行線上線下教學設計,并從課前、課中、課后展開學習環(huán)節(jié)分析、教學效果分析、學習行為分析,以期能夠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教學設計;信貸實務;線上線下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1)18-0098-04
● 開展基于大數據的混合式教學的背景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育提供了信息化手段與工具,傳統(tǒng)課堂逐步走向數字化課堂。根據《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相關要求,2022年要基本建成“互聯(lián)網+教育”大平臺的目標。但是,筆者發(fā)現單一的線上或線下教學模式都無法較好地支持學生多樣性和個性化發(fā)展需求,而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將教師的教學行為由課堂內擴展到了課堂外,使學生的課下自主學習與教師的課上教學優(yōu)勢互補。
目前,以教育數據挖掘與分析、混合式教學為基礎的教學理論及教學模式研究層出不窮,但針對線上線下具體教學行為及通過數據分析改進優(yōu)化教學模式與教學行為的實踐研究成果較少。本研究從高職金融管理專業(yè)“信貸實務”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出發(fā),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策略設計“信貸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相關活動,并依托超星學習通線上學習平臺,以筆者所在學校金融管理專業(yè)2017和2018級共19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深入探究在大數據背景下如何進行有效的混合式教學活動。
● 混合式教學行為模式
本研究對課程的教學資源及課程線上線下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整合,同時圍繞課前導學、課中學練和課后拓學三個教學階段開展活動,并設計了混合式教學行為模式,如下頁圖1所示(圖內直角矩形代表線下活動,圓角矩形代表線上活動)。
1.線上線下學習環(huán)節(jié)設計
在該模式中,課前導學、課中學練和課后拓學階段的師生活動均包括線上學習活動和線下學習活動,學生主要通過信息化平臺自主選擇學習資源等輔助資料,完成知識記憶和理解等淺層學習活動。課堂學習更多關注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問題的解決能力,進而提高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
(1)課前學習環(huán)節(jié)設計
課前,教師在學習平臺上布置導學任務單,任務單涵蓋了知識點導學和導學測試。同時,將以微課為主的相關導學課程資源發(fā)布在平臺上供學生進行自學。學生查看課前導學任務單,自主學習,完成任務,并完成導學測試。
線上為主的課前導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通過微課等細分知識點的學習資源,完成各個細分知識點的碎片化學習。同時通過自主課前學習,學生記錄學習中的各種疑難問題并在線反饋,教師在線答疑或匯總重難點在課堂上統(tǒng)一解答,通過平臺上每個學生的學習記錄和導學測試的數據分析,教師可以在課前便捷地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優(yōu)化課中教學內容,使課中學練更有針對性、更高效。
(2)課中線上線下學習環(huán)節(jié)設計
課中,教師通過課前的學情數據分析,更有效地組織和引導課堂教學,配合課程內容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活動,如發(fā)布簽到、頭腦風暴、搶答、投票、討論等。同時,利用仿真模擬實操平臺的演示與學生實踐,將抽象難懂的信貸知識轉化為更直觀形象的實操演練,做中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創(chuàng)造性。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平臺發(fā)布隨堂小測試,迅速評價并統(tǒng)計分析測試結構,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難點突破,通過實時線上線下反饋,督促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課中學練的參與度。
(3)課后線上線下學習環(huán)節(jié)設計
課后,教師通過平臺進行總結,并發(fā)布拓學任務單,學生可以根據個性化需求及偏好,利用課后碎片化時間開展課后拓學,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及小組任務。教師通過課后任務完成情況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并根據學情數據反饋,優(yōu)化教學設計,準備下一步的學習計劃。
● 混合式教學效果及教學行為分析
本研究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行為模式在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具體應用,以筆者所在學校金融專業(yè)2017級年未采用基于大數據的混合式教學班級為對照班(共96人)以2018級年采用基于大數據的混合式教學班級為實驗班(共94人),課后通過匯總梳理線上和線下學習行為數據,進行數據分析與挖掘,對比研究分析混合式教學效果。
1.期末考試成績分析
本研究在“信貸實務”課程結束后分別對2017級學生和2018級學生進行同難度的期末考試,平均分數在如右下表所示。
同時,通過柱狀圖對比分析了兩個年級的期末成績不同分數段的人數,本研究將學生的成績分數段分為不及格、60~69分、70~79分,80~89分、90分以上5個分數段,不同分數段的人數對比如圖2所示。實驗組的學生人數占比明顯向高分數段遷移,60.22%的實驗組學生獲良好及以上等級(優(yōu)良分數段為80分以上),比對照組提升了40.22%,而中等分數段(70~79分)的人數為27人,占比下降了21.49%,較低分數段(60~69分)實驗組只有10人,占比下降了18.72%。在實施了基于數據反饋優(yōu)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后,學生的成績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整體成績有所提高,特別是優(yōu)良成績的學生明顯增多,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2.教學效果問卷調查分析
本研究在“信貸實務”課程結束后對2018級實驗班的學生進行了不記名問卷調查,重點調查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認可度和對混合式教學效果的評價。通過對2018級實驗組94人的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其中66%的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的教學效果比較好,移動終端等教學平臺的使用有利于信息資源的展示與獲取,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的提高。此外68%的學生認為對比傳統(tǒng)的課堂教授模式,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更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同時,對授課教師進行深度訪談,授課教師也強調在混合式教學平臺數據分析的支持下,可以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直接觀察到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可以根據數據的預警提示更有效地調整教學進度,根據學生個性化學習數據,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差異性教學活動??傮w而言,學生對基于大數據開展的混合式教學方式認可度和參與度都有顯著的提升,他們更喜歡通過平臺的數據匯總及時提醒自主學習。
3.學習行為的評價分析
本研究借助混合式教學平臺,對學生的線上和線下主要的學習活動進行平臺數據跟蹤,對其問卷調查、簽到、頭腦風暴、小組任務、討論、章節(jié)測試等六種學習行為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學生在大部分學習活動中表現積極,特別是簽到活動的參與度超過90%。問卷調查、頭腦風暴、討論和測試活動的參與度要在75%以上。數據結果表明,課中開展的簽到、投票、頭腦風暴和課上討論等活動在教師的監(jiān)督組織下,活動參與度較高,而課后章節(jié)測試環(huán)節(jié)與期末考試內容息息相關,學生更愿意花時間在課后完成。在六種活動中,參與度最低的是線下小組任務和小組作業(yè),不到50%。此類線下團隊合作,更加依靠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容易產生搭便車的現象,參與度低,效果欠缺,需要教師調整及優(yōu)化學習活動安排。
4.個性化學習行為分析
混合式教學平臺可以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形成學習活動數據,提供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情況報告。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個性化學習報告進行自我督導,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學習活動數據進行詳細的學情分析,及時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優(yōu)化教學設計,輔助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例如,在平臺上可以跟蹤學生對課前導學和課后拓學的個性化學習狀況,深度分析學生對課程資源的學習偏好與學習效果。另外,學生課程資源學習時間統(tǒng)計數據說明課程資源的自主學習和課堂線下學習緊密相關,學生的課堂教學時間集中在上午8點到10點,而學習資源的高峰期集中在課后10點到12點,即學生完成線下課堂后,趁熱打鐵,帶著課堂的疑問及思考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對課程資源的類型偏好進行了實驗組的調查問卷分析,79%的學生更加偏向于視頻類課程資源,13%的學生選擇文檔類資源,還有少量學生(8%)喜好語音類課程資源。本研究從不同角度對學生課程資源的學習情況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為教師的課程資源發(fā)布時間與資源類型選擇提供了數據分析支持。
綜上所述,基于數據分析的“信貸實務”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學生更積極參加教師輔助組織的線上與線下學習活動,而依靠學生自覺能動性為主的小組學習活動的參與度有待提升。另外,學生的個性化學情數據也為教師更高效地推送資源、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結語
混合式教學為財經類專業(yè)學習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而教育大數據的發(fā)展與應用,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和教師進行學情分析與學情跟蹤評價,更有效地支持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與教師高效教學管理,推動混合式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大數據、互聯(lián)網等技術與教育正不斷深度融合,教師應該更合理地使用智能教學平臺,多角度動態(tài)地分析學生的學習活動數據,更有效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差異性教學,真正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
參考文獻:
[1]趙妍.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以《點擊英語》課程為例[J].福建茶葉,2020(03):263-264.
[2]劉威童,汪瀟瀟.混合式教學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 2019, 29(01):107-113.
[3]張歡瑞.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基礎英語聽說》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8(12):62-66.
[4]孫曙輝.在線教學4.0:“互聯(lián)網+”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4):17-20.
[5]湯勃,孔建益,曾良才,等.“互聯(lián)網+”混合式教學研究[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18,34(03):90-99,118.
作者簡介:張蕾(1984,11—),女,漢族,廣東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混合式教學、教育信息化、金融管理。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東省高職財經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教改項目“大數據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以‘銀行信貸實務課程為例”(CJ201845);2020年度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校級質量工程慕課項目“信貸實務”(M00C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