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顏青
摘 要:很多家長會忽視孩子從幼兒園升到小學之間的過渡階段,認為孩子還小,不用過多地去擔心。事實上,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很重要。幼兒園與小學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目標都有明確區(qū)別,很多孩子突然從幼兒園升到小學,難以適應環(huán)境的差異以及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也難以適應相對幼兒園更繁重的小學課業(yè),因此出現(xiàn)各種問題。而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是值得一試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幼小銜接;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3-0003-02
【Abstract】Many parents ignore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their childrens promo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elementary school,thinking that their children are still young and do not need to worry too much. In fact,the connec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elementary school is very important. There are clea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goals of kindergarten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Many children suddenly move from kindergarten to elementary school,and it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hanges in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and it is also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heavier elementary school tasks compared to kindergartens. problem. The use of "experience-based" teaching methods is a problem-solving idea that is worth trying.
【Key words】Experiential teaching;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elementary school;Teachers
所謂“體驗式”教學是新一輪課改倡導的教學方式之一。其中的“體”意指學生的身體,要學生親身經歷,參與其中,“驗”有驗證的意思,要求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不斷觀察、發(fā)現(xiàn)、驗證,積累活動經驗,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偟膩碚f,這種學習方式是使學生不斷在實踐中學習知識、驗證知識,正如幾十年前那場聲勢浩大的討論所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在“體驗式”教學活動中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引發(fā)對知識的興趣,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而學生從幼兒園接收到的教學方式,跟小學的教學方式又有較大的差異,那么,教師如何做好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教學,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幼兒園至小學銜接現(xiàn)狀及存在的普遍問題
很多家長跟老師會非常關心小學升初中、或初中升高中的這兩個階段的銜接,認為這時孩子的生理狀況和心理狀況都會發(fā)生較大的改變,非常值得引起重視,甚至給孩子報各種班,尋求各種輔導,以期孩子能平穩(wěn)妥當?shù)亩冗^這些階段。但忽略孩子從幼兒園升小學的階段銜接。這個階段中,孩子習以為常的幼兒園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可能導致孩子難以集中精力聽課,甚至出現(xiàn)因學習習慣差,或學習有困難而害怕學習等現(xiàn)象。如果這時教師或家長對孩子加以苛責,很可能對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很大打擊,甚至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之后會厭煩學習。所以,教師和家長都應關注幼兒進入小學的變化,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用科學的方式來引導,耐心等待,用心扶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讓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健康的度過這個階段。
(1)學習生活上存在較大差異
幼兒園教育,普遍以寓教于樂為主。教師帶領幼兒參與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每次活動時間短,20分鐘左右,幼兒在玩樂過程中,參與體驗、學習。而小學每節(jié)課有40分鐘,課堂上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不能隨意走動,更強調紀律性。教學方式由純粹的游戲轉為課堂教學,相對幼兒園有較大的改變,對于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學生來說,比較難以適應。
(2)教學任務變化較大
幼兒園教師主要起到給孩子啟蒙的作用,旨在讓他們認識世界,啟發(fā)天賦。如通過游戲發(fā)展孩子的認知能力,通過畫畫啟發(fā)孩子的想象力,通過音樂激活孩子可能存在的藝術細胞,通過多領域的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等。都是通過較為輕松有趣的方式進行。而小學教學任務相對較重。每節(jié)課都有明確的教學任務,要完成相應的書面練習,學業(yè)上要求達標,學科多。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理解知識,讓學生通過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加深對世界的認知。教學方式以課堂授課為主。
(3)對學生的心理變化不夠重視
學生在幼兒園里一直以愉快的游戲為主,忽然進入小學,面對紀律性極強的課堂,難免出現(xiàn)不適應心理。而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對這些不會有太大的心理反應,到學校好好聽老師上課就行了。教師也認為學生到了學校就應該毋庸置疑的遵守學校紀律,一上來就以嚴苛的紀律標準要求學生,要求學生做到最好。這無疑給學生很大的心理壓力。當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達到老師家長的標準要求,學生可能會對自我產生懷疑,認為自己不夠優(yōu)秀,對今后的學習生活產生消極影響。這些都需要老師跟家長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進行引導,才能及時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