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興
[摘? ? ? ? ? ?要]? 良好師徒關系的建立是現(xiàn)代學徒制開展成效的重要判斷標準。只是以師徒之間的不同性別組成、不同年齡的學生(學徒)、學生(學徒)實習時間、師徒相處時間和交往質量、師徒之間的相互認可、師徒功能發(fā)揮與學生(學徒)對師傅的專業(yè)認同、師傅與學生(學徒)的數(shù)量組合、師傅所在企業(yè)的規(guī)模和性質為觀察維度,才能構建出新型師徒關系,并保障學徒培養(yǎng)的高質量。
[關? ? 鍵? ?詞]? 現(xiàn)代學徒制;師徒關系;觀察維度;培養(yǎng)質量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35-0218-02
只有把良好師徒關系的建立作為現(xiàn)代學徒制開展成效的重要判斷標準的基石,構建新型師徒關系的觀察維度,立足于校企深度合作,構建出學校理論知識本位教育與企業(yè)技術技能本位工作相融合,以“雙師”(教師、師傅)理實深(度)、廣(度)、亮(度)指導為核心,以“雙課”(課堂課程、車間課程)傳授為紐帶,以“雙學”(學生、學徒)為本的新型師徒關系人才培養(yǎng)模式,才能保障學徒培養(yǎng)的高質量。
一、師徒之間的不同性別組成
不同性別組合而成的師徒關系對指導效果的影響,在國外通常認為師徒關系與不同性別者的工作滿意度與進步性有關,不同性別組合而成的師徒關系對指導效果不相一致,特別是相異性別組合而成的師徒之間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個人關系,學徒不但會更努力地學習技術技能,而且言行舉止都表現(xiàn)得非常得體。但在我國卻存在與此完全相反的結論,如據(jù)陳旭披露,當師徒性別一致時,徒弟從師傅那里學到的專業(yè)技能與交往藝術等稍微高點,而當師徒性別不一致時,徒弟從師傅那里學到的專業(yè)技能與交往藝術等反而略低一點,但這種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與此同時,不論師徒性別是否一致,徒弟從師傅那里學到的專業(yè)技能都高于從師傅那里學到的交往藝術。
在同一師傅的傳授下,不論是男性學生(學徒),還是女性學生(學徒),不但總體上從師傅那里學到的專業(yè)技能都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差異,而且個體間也無明顯差異。但是從師傅那里學到的交往藝術卻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即男性學生(學徒)不但明顯高于女性學生(學徒),而且前者個體間的差異性不大,而后者個體間的差異性卻較大。據(jù)調查,學生(學徒)認為,無論是男性師傅,還是女性師傅,在專業(yè)技能的傳授上,不但總體上相差無幾,而且個體間的差異也可以忽略不計。而與此同時,無論是男性師傅,還是女性師傅,對學生(學徒)專業(yè)技能傳授的重視程度普遍高于對交往藝術傳授的重視程度。但男性師傅傳授的交往藝術要稍多于女性師傅,而女性師傅傳授的專業(yè)技能卻稍多于男性師傅。
二、不同年齡的學生(學徒)
在高職院校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年齡在18~20歲,通常而言,年齡較大的學生(學徒)在相同的學習時間內,甚至是花費較少的學習時間,從師傅那里學到的專業(yè)技能和交往藝術卻高于年齡較小的學生(學徒);同樣,高年級的學生(學徒)在相同的學習時間內,甚至是花費較少的學習時間,從師傅那里學到的專業(yè)技能和交往藝術也高于低年級的學生(學徒)。進一步而言,在高職院校中,三年級的學生(學徒)由于與二年級的學生(學徒)相比,通常年齡稍大且接受了較多的教育,心智也較為成熟,所以,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專業(yè)技能和交往藝術及獲取的方式,因此,就會比較看重師徒關系,熱切希望從師傅身上學到更多實用、有效的理論知識、技術技能和人際關系,以有利于自己今后的發(fā)展。而年級越低和年齡越小的學生(學徒),由于尚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所需知識,所以,與師傅之間至多是一種“工作關系”,從師傅身上學到的東西也就相對較少。
三、學生(學徒)的實習時間
只有學生(學徒)的實習期達到必須的最低的時間要求且時間的安排要盡量合理,才能有足夠的時間供師徒之間相互了解,形成最佳的師徒關系,并使學生(學徒)在實習中真正學有所得。高職院校在落實教育部“學生頂崗實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的要求時,一般會有兩種安排方式:一是第四至第六學期,每次2個月,共計安排3次學生進行實習,但這種方式相對較少;二是在第六學期時安排學生進行為期半年的實習,并以后者為主。在為期半年的實習中,由于學生(學徒)在實習開始的頭2個月對師傅具有崇拜感和對工作充滿好奇心,所以,不但對師傅評價很高,而且認為從師傅身上學到了更多實用的理論知識、技術技能和人際關系;但在3~4個月時,由于出現(xiàn)審美疲勞和情緒倦怠,所以,無論是對師傅的評價,還是對從師傅身上學到的知識的成效評價都大不如前;而到了5~6個月時,特別是實習結束前的一個半月,學生(學徒)經(jīng)過中期的迷茫后,已經(jīng)找到了職業(yè)發(fā)展方向和定位,由此與師傅的情感進一步加深,更加期盼得到師傅的指導,并通過師傅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乃至與師傅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系。由此可見,學生(學徒)的實習時間在不低于半年的總要求下,一次性6個月的實習效果就不如在第四至第六學期內,每次2個月,共計安排3次學生實習,從而通過學生(學徒)的新鮮感獲得最大的實習效果。
四、師徒相處的時間和交往的質量
一方面學生(學徒)的實習時間要達到規(guī)定要求,但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學徒)在實習期間內師徒之間相處時間的長短。如果學生(學徒)在實習期間與師傅相處時間過短,便無法進行廣度和深度交流,在雙方缺乏有效了解的前提下,師傅只能泛泛而教,學生(學徒)也未必知道從師傅身上學什么東西,必然制約學生(學徒)培養(yǎng)質量。只有保障師傅每天與學生(學徒)有足夠的相處時間,才能確保師徒之間真正了解,建立起亦師亦友的師徒關系,達到師傅傾心教育與學生(學徒)用心學習相結合的理想培養(yǎng)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