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的思維水平和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還不夠完善,處于發(fā)展關鍵時期的他們,往往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難以集中注意力,不能達到學習目標?;诖?,教師應從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入手,通過優(yōu)化反饋策略,指導學生正確學習,在提高學習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反饋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1)22-0050-02
物理理論知識教學離不開實驗教學,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要關注考試結果,更多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要通過物理課程中的實驗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對學生的反饋過程進行優(yōu)化,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1? ?細致觀察,揣摩學生心理變化
任何科目的學習都離不開模仿和創(chuàng)新。初中生對實驗課程接觸較少,尤其是針對具有較強嚴密性的物理實驗往往不能直接完成。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演示具體實驗內容,再讓學生自己操作,并對學生的實驗方法、具體步驟等進行細致觀察,揣摩學生心理變化,完成實驗教學目標[1]。
如在“質量與密度”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引入“質量”和“密度”這一概念時,由于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系統(tǒng)性、理論性的物理概念,因此對具體的內容和知識掌握不夠深入。教師可通過演示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可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用量筒測出物體的體積。而學生在此之前幾乎沒有見過天平和量筒等測量器具,所以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下,會仔細觀察教師的操作步驟,對具體演示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接著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利用天平和量筒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操作是否規(guī)范,揣摩學生心理變化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之處要及時糾正,讓學生明確物理實驗的嚴謹性。根據(jù)實驗所得到的數(shù)據(jù),教師可引出公式“密度=”,物理符號可以表示為“”,再讓學生根據(jù)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計算,在學習實驗方法的同時完成學習目標。
學生對教師最直接的反饋來源于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和學習方法,同時也要時刻觀察學生的表情、語言、動作等,揣摩學生的學習心理,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物理實驗課程而言,通過分析觀察,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提高物理課堂品質。
2? ?設計有效問題,幫助學生明確思維方向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提問能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思考,明確教學重點,并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對于教師而言,提問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判斷學生是否適應自己的講課方式、方法,同時能夠檢驗學生是否認真聽講。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通過設計有效問題,判斷學生的思維水平,引導學生明確思維方向。
在教學“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如“在雨天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閃電并聽到雷聲,那么同學們請回憶一下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呢”。學生根據(jù)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可以回答出是先看到閃電。由此,教師拋出能引出本節(jié)內容的問題: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學生一般無法對這一問題進行科學的回答,但會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引出“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這一觀點,并且結合教材為學生講解其具體原理,引出聲音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和傳播的途徑、速度等。教師借助這樣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指明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問題的設置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初中生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缺乏專業(yè)、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對此,教師要“以問引問”,通過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引出所要學習的知識,讓學生明確探析的方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明確思維方向。
有效問題的設置要具有科學性且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要讓學生充分思考物理知識的結構和內涵,明確物理學科對生活的影響。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提問,充分考慮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情況,讓學生明確探析的方向。
3? ?組織課堂練習,了解學生認知程度
課堂練習是學生學習物理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驗教學中自己動手參與實踐,在夯實理論基礎的前提下,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如在教學“密度與浮力”時,筆者為學生準備了一些實驗材料,包括木塊、鐵塊、盆、水等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在教學中,筆者為學生演示操作過程:將體積相等的木塊和鐵塊分別放入盛滿水的盆內,發(fā)現(xiàn)鐵塊下沉,而木塊則漂浮在水面上。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經(jīng)過反復實驗,學生發(fā)現(xiàn)鐵塊總是下沉,而通過置換因素,改變材料的質量、大小等,仍然會出現(xiàn)鐵塊下沉的現(xiàn)象。對此,教師引出“密度與浮力”的關系,結合之前對于密度ρ的學習,分析“物體密度>液體密度”、“物體密度<液體密度”、“物體密度=液體密度”三種情況下的物理現(xiàn)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接著由此結合教材給出公式“F浮=
ρ液gV排”,并結合實驗內容為學生闡述每一個物理符號的含義。物理實驗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同時提升其動手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具體實驗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課堂練習的引導,從提高操作能力入手,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
4? ?抓住錯題,開展深度探究
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錯誤。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找到出錯的原因并及時改正,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好地開展深度探究。
如對于“斜坡上靜置一輛小車,這輛車受到哪些作用力”這道題。學生分析這道題時,能夠得出小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但往往會忽略題目中的條件——小車靜置于斜面。因此教師要指出學生的錯誤之處,為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并指出正確的解題過程。物理學科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不能簡單地對答案進行講解,更多的是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難以掌握的、易出錯的題目上。對此,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的錯題,帶領學生深度探究。
利用好學生的錯題是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關鍵。在教學中,學生的錯題能使教師更直觀地分析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而對教學進行系統(tǒng)的優(yōu)化。所以在實際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沒有掌握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5? ?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
評價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難以滿足新時代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對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開展多元化評價,從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三個方面入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為學生的物理學習指明方向[2]。
如在教學“機械運動”時,教師可引出運動這一概念,將運動和靜止這兩個概念進行比較,明確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范疇,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現(xiàn)象回答問題,了解機械運動的定義。根據(jù)機械運動延伸出運動的路線,給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定義。根據(jù)這些定義,教師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有關機械運動的例子。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評價,使學生深入理解有關機械運動的理論知識。不僅如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請學生回答問題,讓其他學生辨別答案的準確性,探討如果是錯誤的應如何改正。需要注意的是,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優(yōu)點以及不足之處。
學生的發(fā)展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評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評價的方式方法,也要更多地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的同時,更有信心去完成物理實驗學習。
本文從揣摩學生心理變化、設計有效問題、組織課堂練習、抓住錯題、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五個方面出發(fā),探討了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反饋優(yōu)化策略,旨在通過實驗教學反饋的優(yōu)化來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同時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戴初錦.優(yōu)化中學化學教學策略,實現(xiàn)優(yōu)質的有效教學[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6).
[2]陳敏華.高中教學領導力模型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10(3).
【作者簡介】
徐明志(1985~),男,安徽來安人,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