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p>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時期,也是發(fā)展能力、構建精神世界的重要階段。作為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師,與學生的接觸的次數(shù)還是比較多的,也是學生最重要的引路人,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課堂知識的學習,還需要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育;創(chuàng)設互動話題;小組合作討論;開展實踐活動
隨著社會對于素質教育的重視,人們也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德育教育,教師也開始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而作為小學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師,充分地發(fā)揮學科的作用,也應該在注重學生其他方面發(fā)展的同時,重視德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但是因為我國關于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中德育教育的關注較晚,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都存在了一些問題,因此德育的有效教育尚不理想。因此,小學教師應當改變自己老舊的教學觀念,摒棄那些滯后的教學手段,完成自己的蛻變,利用新穎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來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樂趣課堂,調(diào)動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關注,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的各種活動中樹立自己正確的三觀。
一、創(chuàng)設互動話題
師生之間有效的互動能夠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小學教師也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對于課堂的興趣,通過采用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互動話題,將學生帶入到德育教育的課堂氛圍中,讓學生能夠在歡樂的課堂話題互動中,產(chǎn)生自己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興致,從而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但是如果道德與法治教師只是根據(jù)課程大綱以及教材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課堂知識的教學,學生就無法得到想象力的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各項潛能都會受到限制,學生的興趣也無法得到激發(fā),長此以往,將會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健康發(fā)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當防止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可以在教學時適當?shù)剡x擇一些關于教材內(nèi)容的話題,并將這一課堂話題付諸于課堂的互動中,讓學生能夠在話題的互動中領悟到關于德育的相關內(nèi)容,以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教導學生學習“公共生活靠大家”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施為學生播放自己準備的課件,課件中將會出現(xiàn)這幾種場景,一是在學校里,有人在破壞那些為大家服務的公物;二是在公園里散步的人們隨便亂扔垃圾,使公園的環(huán)境遭到破壞;三是在日常的買飯過程中,人們紛紛擁擁,很少有人按序排隊;四是在班級內(nèi),有的同學在認真學生,但是會有一部分人大聲說話,非常吵鬧。然后教師可以結合這四個場景來與學生進行互動,如教師可以問“同學們,有人在公共生活的場所做一些不合適的行為,這樣的行為對不對?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如果是你們,你們會怎么做?”學生會踴躍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隨著教師不斷地加快互動,以及持續(xù)地深入話題互動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心中對于自己該做與不該做的行為有了初步的了解,提升了學生的社會公德心,進而也推動了學生的素質的培養(yǎng)。
二、小組合作討論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真爛漫,他們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及風格,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天性以及他們與眾不同的特點,來確定課堂的活動的設計,賦予每一位學生課堂學習主人公的角色,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充分地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讓學生通過交流與思考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更深地了解德育的相關內(nèi)容,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與他人的討論來完成教學目標,讓德育的內(nèi)容能夠滲透到學生的話題討論中,并且需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來讓學生進行小組的討論。然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的成員根據(jù)自己在討論中的表現(xiàn)而評選出小組的代表,將小組的討論結果以及成員的觀點都表述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對于話題討論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完成自己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進而實現(xiàn)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完成。
例如,在教導學生學習“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時,首先教師需要設置一個討論的話題內(nèi)容,“請各個小組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討論一下成長中的問題這個話題,并舉例說明交流的重要性以及不健康行為的危害。”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地探討一下,讓學生充分地交流自己的做法以及想法,教師在旁邊負責觀察學生的談論以及總結他們的討論結果。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隨機選擇一位小組代表讓他表述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當學生都回答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及時地進行公平的評價,并且予以鼓勵和表揚,幫助學生建立起對于課堂活動思考的信心。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思維的共振中得到自身思維的健康發(fā)展,讓學生能夠完成自身安全意識的提高,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三、開展實踐活動
德育教育應當更加地注重現(xiàn)實生活的實踐,現(xiàn)實只有在實際生活中完成自己身心的規(guī)范,時刻注意著個人行為的端正,得到法律與道德意識的提升,才能夠真正地獲得學以實用的效果。而且不同于其他課程的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與生活休戚相關,也只有通過真實的實踐,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夠真正地得以運用。但是,學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的課程中,根本不能完成德育的實踐,他們只能在課堂上對于道德與法治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基本的了解,但是當真正地實際生活實踐時,學生無法有效地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維護自己的利益,保護自己的安全。針對這種情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進行自己教學觀念的改變,將課堂學習延伸到現(xiàn)實實踐中去,讓學生能夠實踐自己的德育觀,從而真正地發(fā)揮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導學生學習“愛護地球,共同責任”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時,現(xiàn)代的許多學生都處于無所事事的狀態(tài),他們沒有想過關于愛護地球的事情,也不懂得如何力所能及地為保護地球。因此教師可以以“愛護地球,共同責任”作為課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社會實踐中學會運用自己的方法,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保護地球環(huán)境,以此來讓學生能夠學會運用自己的頭腦來愛護地球,使得學生能夠成為有責任心、學會愛護地球的青少年。
總之,在這注重品德教育的時代,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學會利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完成德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中樹立自己正確的三觀,完成自己道德素質的提升,使得學生能夠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章樂.引導兒童生活的建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對教學的引領[J].中國教育學刊,2018(01):9-14.
[2]唐燕.“摹仿生活”: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生活化的實現(xiàn)[J].中國教育學刊,2018(0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