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東
(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重慶 401121)
城市建設中常規(guī)的高架橋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梁、鋼混疊合梁、鋼箱梁。鋼筋混凝土梁國內(nèi)多采用現(xiàn)澆方式,這種方式施工占地面積大,施工周期長,但它最為便宜。鋼箱梁的現(xiàn)場施工速度最快,占地最小,在工廠將鋼梁預制好,運輸?shù)浆F(xiàn)場進行連接即可;但是鋼箱梁造價較高,同時鋼箱梁在運營期間有噪聲較大的缺點。鋼混疊合梁采用底部為鋼結構,頂部為混凝土結構,底部鋼結構和部分混凝土橋面板塊均可以在工廠預制,運輸?shù)浆F(xiàn)場,其余部分橋面板則在現(xiàn)場現(xiàn)澆。從環(huán)境角度,鋼混疊合梁的橋面為混凝土結構,運營噪聲小[1];在施工方面,鋼混疊合梁橋采用部分預制、部分現(xiàn)澆的方式結合,施工場地占用和鋼箱梁有同樣的優(yōu)勢。從造價上,鋼混疊合梁比混凝土稍貴,但比鋼箱梁更加經(jīng)濟合理[1-2]。另外,鋼混疊合梁的跨度較鋼筋混凝土梁大。因此,鋼混疊合梁在我國城市橋梁建設中應用越來越多[3]。
某工程修建于濱河路步道之上,全長約2.4km,為了占用現(xiàn)狀濱河步道的人行空間,本項目均采用高架結構。為了盡量減少施工對現(xiàn)場的影響,經(jīng)研究確定,除曲線半徑較小的橋位采用混凝土梁結構外,其余高架均采用鋼混疊合梁橋。
本項目鋼混疊合梁橋標準寬度8.5m,最大寬度10m。受各種邊界條件的限制,全線橋梁典型跨度為20~30m,橋跨布置為3×20m、3×30m、4×30m,均采用連續(xù)梁結構。鋼混疊合梁典型橋跨布置如圖1 所示,典型橫斷面如圖2 所示。
圖1 典型橋跨布置(單位:cm)
圖2 典型橫斷面(單位:cm)
(1)道路等級:城市次干路。
(2)設計行車速度:40km/h。
(3)橋面最大縱坡:5.5%,橫坡1.5%。
(4)橋梁設計荷載:城-A 級。
(5)橋梁結構設計基準期:100 年。
(6)整體溫度:整體升溫25℃、降溫25℃。
(7)地震設防烈度為Ⅵ度,設防分類為C 類。
為了保證更好的景觀效果,橋墩均采用變截面花瓶墩(見圖2)。墩底標準截面尺寸根據(jù)墩高確定,墩高12~22m 的墩底標準截面尺寸為寬1.8m×長1.6m;墩高12m 以下的墩底標準截面尺寸為寬1.6m×長1.4m;墩頂寬度根據(jù)主梁底部寬度尺寸確定,寬度為5.8~6.8m,縱向尺寸和墩底相同。橋墩樁基根據(jù)計算采用2.2m、2.5m 直徑樁基礎。
疊合梁橋全寬8.5~9.5m(如圖3 所示),梁高1.6m,由混凝土橋面板和鋼梁組成。橋面板采用C50 鋼筋混凝土,分預預制和現(xiàn)澆兩部分,預制采用PVA 纖維混凝土,墩頂負彎矩區(qū)及濕接縫的現(xiàn)澆段采用無收縮混凝土?;炷翗蛎姘鍨樽儗捊Y構,橋面板懸臂長度不變,橋梁寬度通過中部等厚段調(diào)整。根據(jù)鋼主梁跨間距離不同,橋面板橫向跨中標準厚度為25~30cm。橋面板兩側懸挑長度為1.7m,懸挑端部厚18cm,根部厚35cm。為了防止雨水沿著預制板底板流動形成水痕,在懸臂端部設置滴水槽。
圖3 疊合梁一般構造(單位:mm)
橋面板和鋼梁通過φ22mm 剪力釘連接,為了保證預制橋面板和鋼梁緊密貼合,在工字鋼梁兩側設置橡膠墊塊,同時在中間設置環(huán)氧砂漿。剪力釘?shù)脑O置個數(shù)由鋼梁和橋面板之間的剪力確定,根據(jù)受力分析可知,橋面板和鋼梁之間的剪力在跨中部分較小,在邊支點和中支點支座位置剪力較大。結合疊合梁快速施工,將跨中部分橋面板采用預制施工,僅在預制橋面板中預留500mm×500mm 的后澆槽口,同時在預制橋面板之間設置500mm的后澆帶,在這些后澆帶處設置剪力釘與鋼梁相連。由于邊中支點處橋面板和鋼梁之間的剪力較大,需要設置較多剪力釘,故此部分橋面板均采用現(xiàn)澆方式施工。
鋼梁由兩片工字鋼組成,工字鋼梁的間距隨著橋?qū)捵兓ぷ咒摿焊拱逯行木€距為4.5~5.5m。鋼梁材質(zhì)為Q345qD,主梁高123cm。
工字鋼梁上翼緣的寬度主要取決于剪力釘數(shù)量和橫向布置寬度;通過布置分析,標準段工字鋼梁上翼緣寬度采用60cm 較為合適。在橋面板和鋼梁形成整體之前鋼梁單獨受力,上翼緣板受壓,根據(jù)受力計算,上翼緣板厚度采用25mm 較為合適。工字鋼梁下翼緣寬度取決于施工、運營階段的總體受力和支座選型的尺寸大小;根據(jù)此兩方面因素綜合考慮,主梁下翼緣寬在跨中標準段為60cm,在邊跨標準段為80cm,在中支點附近為1.1m;鋼梁底板厚度根據(jù)受力需要取為40~50mm。
工字鋼梁腹板厚取決于主梁在施工和運營階段的剪力大小,根據(jù)受力分析,腹桿在跨中采用16mm 板厚,在邊中支點處采用20mm 板厚,為了保證腹板不發(fā)生失穩(wěn),在腹板兩側設置成對豎向加勁肋,間距為1m;同時主梁間采用工字形橫梁加強橫向聯(lián)系,橫梁間距為4.0m,高度為60cm。
由于橋面板和鋼梁之間的剪力在端支點處非常大,僅在頂板和混凝梁之間設置剪力釘不能完全滿足受力要求,故將端橫梁頂板面與主梁上翼緣平齊,在端橫梁頂板也設置剪力釘與后澆混凝土連接;考慮到端橫梁直接與橋面板相連,故將端橫梁加高到90cm。在中支點處,由于工字鋼梁底板處受力加大,故將中支點橫梁整體下移與工字梁底板連接,保證工字梁在中支點處不發(fā)生失穩(wěn),同時適當加高中支點橫梁到80cm,保證橫梁足夠剛度。
(1)上部結構施工:鋼梁采用工廠預制,然后運至現(xiàn)場安裝;橋面板采用長3.5m、橫向全寬預制,然后運至現(xiàn)場安裝;橋面板現(xiàn)澆梁段的支架搭設在預制鋼梁上或者支撐在地面,現(xiàn)場澆筑部分橋面板與工字鋼采用剪力釘連接。
(2)下部結構施工:樁基礎應采用機械成孔;橋墩墩身采用支架現(xiàn)澆施工;橋墩承臺及橋臺基坑采用明挖方式施工。
(1)首先開展下部結構樁基礎、橋墩施工;由于主梁鋼梁和部分橋面板都是預制結構,故可以同步在工廠加工鋼梁和制作預制橋面板。
(2)搭設鋼梁現(xiàn)場焊接施工支架,完成鋼主梁縱橫向連接焊接,鋼主梁形成整體。
(3)拆除鋼梁臨時連接支架,吊裝三跨跨中部分混凝土預制橋面板,并澆筑橋面板中間孔洞和預制橋面板之間的后澆帶。
(4)在跨中橋面板上添加預壓荷載:為了保證中支點處后澆混凝土橋面板有足夠的壓力,從而滿足運營階段中支點混凝橋面板的受力,在澆筑邊中支點混凝土之前,先在跨中預制橋面板范圍施加壓重荷載,壓重重量根據(jù)卸載后中支點需要的壓力確定。
(5)澆筑邊中支點處混凝土橋面板。
(6)待后澆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后,卸載跨中部分壓重,中支點處混凝土橋面板獲得受壓儲備,疊合梁整體體系形成。
(7)最后施工橋面鋪裝、防撞欄桿等橋面系結構。
鋼混疊合梁在我國橋梁建設中越來越多,在設計和施工中應注意如下關鍵技術點:①疊合梁應著重考慮體系轉換前后受力。在體系形成之前,鋼梁獨立受力;在體系形成后是混凝土橋面板和鋼梁共同受力;②在運營階段,疊合連續(xù)梁中支點頂部混凝受拉,可以在澆筑中支點混凝土之間,先在跨中預壓,代后澆混凝土達到強度后,拆除預壓荷載,混凝土獲得壓力儲備;③鋼梁頂板的寬度需要根據(jù)剪力釘個數(shù)和布置方式確定,否則不能滿足橋面板和鋼梁之間的傳剪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