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們的種植園活動中,到處都留有孩子們活動的痕跡,他們喜歡在種植地中觀察和照顧植物,小中大不同年齡階段得孩子以及生活經(jīng)驗都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年齡的不同自然對種植的內容、形式等也會截然不同,如小班幼兒在種植活動時只能是簡單的嘗試師幼共同種植和初步記錄植物表面的生長狀況,而對大班幼兒來說他們就可以對所種植物的生長情況、如何養(yǎng)護、如何記錄等來進行持續(xù)的觀察和討論并能產(chǎn)生更多的有效策略,對周圍其他植物及其生長情況也會產(chǎn)生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大班幼兒在種植園的活動中,可以基本上在老師引導的基礎上自主的生成獨特的科學觀察技能和方法,包括對植物生長現(xiàn)象的好奇、提出問題、產(chǎn)生探究欲望、向家長進行詢問調查、積極討論、反思來形成自己的觀點。此外在種植園活動中,大班幼兒要運用測量、排序、分類、比較、記錄等數(shù)學能力來完成相關的一些任務,感受種植園活動所蘊含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科學探究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在整個種植園活動中,孩子們能通自己的感官思維發(fā)現(xiàn)各種植物的外形特征、生長周期、生長需求及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生態(tài)關系等,在接觸自然、探索自然的基礎上,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萌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加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關鍵詞:大班幼兒;觀察;記錄;家園合作;促進成長
在我們的園區(qū)里有一片綠油油的菜地,菜地里有蘿卜、青菜、等各種植物以及昆蟲,這些農(nóng)村中獨特環(huán)境條件都能激起孩子們的探究興趣,幼兒的觀察、探索能力能自主的有所增加,充分感受和體驗到人與植物的關系,可是盡管幼兒非常喜歡參與種植園的活動,但都是在老師的引導和帶領下才會走進種植園,而不會主動去種植園觀察和養(yǎng)護、管理動植物,更加不會帶領家長參觀種植園(如晨間來園和離園時間)。如何才能讓幼兒真正能積極主動參與活動,以及帶動家長一起走進我們的菜地,可以利用家長資源把種植活動開展的更好,讓種植園成為孩子的快樂園,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共分為了三個階段來進行。
一、研究過程
(一)以幼兒的角度確立主題
先根據(jù)大班幼兒的生活以及個人能力等方面的經(jīng)驗,來確定實施的主題,大班的孩子在觀察、養(yǎng)護、記錄等方面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凡事都有規(guī)律,孩子們從小班到大班在觀察能力方面也有不同的規(guī)律,大班的孩子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觀察時會比較專注和認真,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在觀察時能從植物的表面特征來發(fā)現(xiàn)內在的關聯(lián),一點細微差別有時都能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在觀察的基礎上學會記錄,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用自主的、個性化的方式記錄下來,便于孩子們在進行交流時有一定的依據(jù)。有了記錄孩子的自主觀察會更有目的性,也會更加細致和認真。觀察記錄的方式各有不同,大班的孩子可以運用繪畫、數(shù)字的方式,而且大班在記錄的水平上也會自主的形成一些不同的創(chuàng)意。在掌握了幼兒觀察力發(fā)展規(guī)律后,我們在設計、組織種植園活動的過程中,就能從大班幼兒的不同特點、興趣需要,以多種形式、內容豐富、自主小組結合的方式提高活動有效性,并在此基礎上幼兒觀察能力也能有所遞增。
(二)進入園地,操作實踐
在幼兒園中留出一片菜地目的就在于能讓孩子走進自然,在動植物中學會觀察、樂于探究,讓幼兒從自身的感官中觀察到植物的生長過程,在親手養(yǎng)護中感受植物的生長離不開自己辛勤的付出,體驗勞動的快樂,并能獲得初步的種植經(jīng)驗。種植活動之前我們在班里開展了一次關于適宜季節(jié)種植的植物種類,讓幼兒結合生活經(jīng)驗和向家人詢問的方式,經(jīng)過探討黃瓜最終以眾多優(yōu)勢被孩子們選中,有了種植的植物接下來就是進行種植和養(yǎng)護,在這過程中我們以小組帶動式和輪流制的方式,進行播種和養(yǎng)護活動,在這期間將種植園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體現(xiàn)在家園聯(lián)系欄、幼兒成長手冊,以及班級微信群、QQ群之中,讓家長們進一步的了解并能積極主動的配合,將擅長或懂得種植的家長引入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成為我們種植園活動中的一員,為我們的活動出謀劃策,盡自己的一份能力。
(三)在活動中找出存在的問題,師幼一起進行討論和改進
1.觀察
每個孩子都不是一直以來就善于觀察,其實孩子的觀察條理性都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如果孩子在觀察時東看看、西瞧瞧,就極有可能遺漏掉重要特征。這樣不但觀察目的沒有達到,還會形成不良觀察習慣。因此,教師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要適時引導幼兒學會一些觀察的方法,讓幼兒學會有目的、自主的、細致的觀察。在經(jīng)過借閱書本、網(wǎng)絡等資源并進行了多次的嘗試最終尋找出順序法、比較法、記錄法這幾種方法較適合幼兒,能讓孩子們在積極主動的進行科學探索活動。
在這幾方面的觀察要點基礎之上,幼兒的觀察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此外在種植園中我為孩子們提供放大鏡、尺子、麻繩等材料。有了豐富多樣的材料孩子們的觀察探究的欲望自然就會被激發(fā)出來。每天早晨來園時我們班的孩子總是喜歡用放大鏡將他種植的黃瓜仔仔細細地觀察一遍,并記錄下來。有了正確的觀察方法和工具,孩子們對于觀察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因此我也經(jīng)常聽到孩子們對我說:“老師,昨天這棵黃瓜苗只有5厘米高”,今天有6厘米了,長的好快啊?!袄蠋熯@棵也新長出了好幾個小芽芽?!薄拔业狞S瓜開出來黃色的小花,里面還有小小的花蕊呢”觀察的過程是發(fā)現(xiàn)的過程也是探索的過程,提供幼兒喜歡的材料有助于推動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欲望,讓孩子們更加愿意與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參與種植園活動不僅會讓孩子觀察、記錄能力有所增加,同時對于幼兒科學思維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大有益處,重要的是在種植園活動中能讓孩子們完全的放飛自我,身心愉悅的健康成長。
2.記錄
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常用的探索方式就是記錄,嘗試進行觀察記錄,目的在于讓孩子把自己所看到的現(xiàn)象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記錄下來,以此作為交流探討的依據(jù),這樣才能有助于孩子對科學探究活動有正確的認知。為了讓幼兒能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記錄,我設計了一張張植物生長情況記錄表,讓幼兒嘗試使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記錄從種植到發(fā)芽、開花、結果時間,以及澆水、施肥等情況,讓幼兒學習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學習使用科學的比較方法認識植物,并找出植物間的簡單聯(lián)系。在記錄時,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地交流、討論,并自主共同合作完成任務。每個孩子忙得不亦樂乎,感受黃瓜苗在陽光雨露及自己的照料下如何茁壯成長,體驗了種植及觀察記錄的樂趣。在記錄表格的設計和實施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記錄表格,讓幼兒用圖畫記錄從種子——發(fā)芽——長葉——開花的過程,但是在使用這張記錄表時,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每天幼兒只是粗略的看一下植物,不能細致的去觀察變化,鏡頭一:午餐過后我向往常一樣到孩子們到種植園散步,隨手翻閱著小朋友記錄的情況,可發(fā)現(xiàn)記錄表已經(jīng)連續(xù)好幾天沒記錄了。于是我拿著記錄本詢問孩子們,“今天是哪組小朋友記錄,劉勛說:“老師,有什么好記的,總是沒什么變化記來記去還不是這個樣子”鏡頭二:一天早上來園后吳梓萱拿著記錄本跑過來問我:“老師,我不會記,該怎么寫啊,這里全部要畫嗎?”這時在一邊觀察的婷婷也走過來,“老師我也不會,我的黃瓜發(fā)芽了應該畫在哪呀?今天是幾月幾號我也忘記了”我接過記錄本正想告訴她們怎么記時,旁邊又圍過來幾個孩子,也是一臉困惑的表情:“老師,有些到現(xiàn)在都還沒有發(fā)芽,我都不想記了。”“老師,應該畫在哪里啊?”孩子們圍著我一個一個問題從口中傳來。為什么孩子們不會記錄,難道記錄表的設計出現(xiàn)了問題。我仔細分析了一下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在設計記錄表的時候,沒有從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出發(fā)。部分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去記錄,其次我沒有深入挖掘記錄表的價值,只是把他當作一種任務,只是簡單的記錄發(fā)芽、長葉、開花,幼兒興趣不大,幼兒的觀察也只是大概的看一下,如果能引導幼兒仔細去觀察如:今天發(fā)現(xiàn)長了一片小葉子,過幾天再看葉子變大了還多出了幾片新的小葉子;植物多高了等,然后再讓幼兒進行記錄。還可以讓家長也參與觀察記錄中來,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察、記錄,這樣幼兒興趣和記錄的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記錄表調整后孩子對觀察記錄有了很大的興趣,特別是和家長一起記錄,不僅讓孩子對黃瓜的生長過程有所里了解,更多的是感覺到親子配合的樂趣,家長們也體會到了家園共育的價值。孩子每人一個觀察記錄本,把看到的黃瓜變化自己動手畫下來,然后進行語言描述并請家長幫忙用文字進行記錄下來,這樣孩子就會更加樂意走進種植地細致的、完整的觀察過黃瓜的生長過程。因為這是他們自己親手種的,自己來養(yǎng)護、自己來記錄,看著從種子長成小苗、再到開花、長出果實,這期間的點滴變化都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所得成,所以孩子們的心情無比的愉悅和興奮。小小的一片菜地給孩子們的卻是一個觀察與發(fā)現(xiàn),付出與收獲的自由空間,在這里他們會主動分工、合作、交流、分享,學會了照顧植物生長,懂得植物與人之間的密切關系,也讓孩子們體會種植過程中的艱辛,果實的來之不易,收獲豐收的喜悅。種植園活動的開展,孩子們學會了認真、細心,獨立能力得到了鍛煉,觀察力、思維力以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激發(fā)了探索科學的興趣,豐富了自己的生活和知識經(jīng)驗,幼兒的多方面能力得到鍛煉,從中也感受到了小小的一片菜地帶來的樂趣卻是無窮無盡的。
二、種植園帶來的成果
(一)班級小主題《黃瓜》的構建和實施
在開展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先讓幼兒了解黃瓜是我們常吃的蔬菜中的一種,是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的食材,以其色澤翠綠,肉質鮮嫩,清脆爽口,清香甘甜而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且吃黃瓜的好處有很多,因為其簡單易吃又有很高營養(yǎng)價值,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吃黃瓜。在整個主題開展中,我們開展了很多的主題教學活動和動手操作活動,讓幼兒與黃瓜有了近距離的接觸,并在此主題中將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去看一看、聞一聞、做一做、嘗一嘗,親身體驗、觀察黃瓜的生長過程,豐富自身的生活和知識經(jīng)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孩子們一起去經(jīng)歷了一個令人興奮、愉悅的主動學習的歷程,發(fā)現(xiàn)了黃瓜與自己的生活有如此密切的關系。
(二)撰寫了案例和隨筆
在種植園中,孩子們不僅關注到了問題,而且還在自發(fā)地討論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并學會了運用比較的方法,尋找不同結果,逐漸了解植物生長質量與澆水量之間的關系,種植園的種植、觀察、記錄和管理活動仍再繼續(xù),我很期待孩子們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生活和知識經(jīng)驗,也期待在種植園活動中找到更多的驚喜和樂趣。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2]石振宇.如何促進幼兒主動性學習[M].中國農(nóng)村教育出版社.2012,04.
[3]劉令燕,潘美芳,張繼忠.《小小園丁》幼兒園種植活動[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05.
杭州市余杭區(qū)閑林中心幼兒園?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