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鑫
摘? ?要: 外宣翻譯,是外部世界了解中國政策和中國道路的重要窗口。譯文,要讓外國讀者看得懂,這是外宣翻譯工作的一個基本準(zhǔn)則。本文通過學(xué)習(xí)“習(xí)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漢英對照本,論析外宣翻譯視閾下漢譯英的一些基本問題。
關(guān)鍵詞: 外宣翻譯? ?習(xí)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學(xué)習(xí)心得
為響應(yīng)國家政治理論學(xué)習(xí)的號召,進一步加深對“課程思政”的理解認(rèn)識,我對習(xí)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漢英對照本進行了學(xué)習(xí)。把原文和譯文對照學(xué)習(xí),于自身而言,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領(lǐng)會文件的精神,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翻譯能力;于教學(xué)而言,一方面可以積累英語教學(xué)的素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課堂教學(xué)的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質(zhì)量,將德育元素融入英語教學(xué),真正實現(xiàn)專業(yè)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向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yīng)。
2018年12月,中國外文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局、當(dāng)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和中國翻譯研究院共同出版了《中國關(guān)鍵詞:十九大篇》(漢英對照),分成上下兩冊。該書主要圍繞習(xí)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中文詞條專題編寫、解讀及英語編譯,旨在以國外受眾易于閱讀和理解的方式,闡釋中國理念和中國思想,解讀中國政策和中國道路。
更多考慮外國讀者的不同情況而在譯文文字上有所變通,這方面的情況值得進一步研究。
習(xí)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diào),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shè),講好中國故事,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毫無疑問,外宣翻譯在其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靈活處理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術(shù)語,需要譯者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
傅雷說:“以甲國文字傳達乙國文字所包含的那些特點,必須像伯樂相馬,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nèi)而往其外。而即使是最優(yōu)秀的譯文,其韻味較之原文仍不免過或不及。翻譯時只能盡量縮短這個距離,過則求其勿太過,不及則求其勿過于不及。”(羅新璋,1984:559)
從這段引文可以看出,譯文是難以和原文完全吻合的,譯者所追求的無非是盡量接近原文。這就給譯者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留下了很大的余地。譯者越主動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他的譯文就越接近原文。為此,本文想利用以下幾個選段,談?wù)動嘘P(guān)漢譯英的一些基本問題的體會。
一、詞語的翻譯
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詞語在漢譯英時,要學(xué)會靈活處理。
例1:這些故事貫穿著中國歷史文化之“道”,中國改革發(fā)展之“道”,中國參與世界治理之“道”。(第254頁第7行)
These stories tell how Chinas history and culture advance, how China has forged ahead with it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how China is involved in global governance.(p.255)
主要是關(guān)于“道”的翻譯。原文中的“道”特別打上了雙引號,說明這個字在漢語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確實如此,“道”是一個帶有濃厚的中國文化特色的字,對于“道”的翻譯也層出不窮。在這里,譯文并沒有特別強調(diào)“道”的文化性,而是把“道”簡單處理成“方法”的意思,連用三個how引導(dǎo)的賓語從句。我認(rèn)為譯文這樣處理,主要還是考慮這句話的主語是“中國故事”,所以弱化了對“道”的特別對待。并且用tell翻譯原文中的“貫穿”,也是為了更符合英文的表達習(xí)慣。
漢語經(jīng)常使用四字的詞語或成語,以增加中文張力,達到朗朗上口的效果。漢譯英時,不要“死譯”和“硬譯”。這里,“死譯”是指字對字地對號入座式的翻譯,“硬譯”是指沒有吃透原文含義,只是把字面意思翻譯出來,卻忽略作者原意的做法。如果一味“死譯”或“硬譯”,就很可能造成信息重疊。請看以下幾例:
例2:建設(shè)美麗中國是中國夢的重要內(nèi)容,就是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yīng)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第278頁第5行)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Dream. It calls for respecting, protecting and be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that “l(fā)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p.279)
例3:習(xí)近平……創(chuàng)立了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引領(lǐng)軍隊開啟強軍興軍新征程,推動軍隊面貌發(fā)生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化,可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重塑再造”。(第312頁第5行)
He has in particular laid out our Partys vision that guides us on a new journey to remake our military, an unprecedented effort of historic significance that will propel our military to further greatness. (p.313)
例4:中國有義務(wù)對貧窮的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有時甚至要重義輕利、舍利取義,決不能唯利是圖、斤斤計較。(第360頁第6行)
China has the obligation to provide assistance to poor countries within the limits of its own resources. It is sometimes necessary to work for justice at the expense of self-interest and fulfill this obligation despite an unfavorable calculus in financial terms. (p.361)
例5: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第450頁末行)
Deterrence against corruption will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institutional cage fortified, to provide a shield against corruption temptation, and help create a political environment as clean as a pristine river. (p.451)
例2中,首先是“尊重自然、順應(yīng)自然、保護自然”這十二個字的處理。由于“尊重”“順應(yīng)”“保護”是三個不同層次的動詞,需要分別翻譯?!白匀弧痹谠闹兄貜?fù)了三次,體現(xiàn)了中文四字句的特點;但英文不喜歡重復(fù),所以漢譯英時,三個動詞并列翻出,賓語跟在最后??谔栔?,又有兩個四字詞語“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熬G水青山”跟本段主題契合,作為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可以直譯為“l(fā)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外國讀者并不會產(chǎn)生疑問。但是,如果把“金山銀山”直譯為“gold and silver mountains”,就不能使外國讀者產(chǎn)生同樣的聯(lián)想,相反,外國讀者可能會聯(lián)想到美國的“淘金熱”時期,中國勞工稱舊金山為“gold mountains”,這與原文所表達的意思風(fēng)馬牛不相及。譯文沒有拘泥于原文的喻體,而是把“金銀”所代表的寶貴財富的意思給翻譯出來。
例3的原文中,最后的十二個字其實包含了三個成語,高度凝練了習(xí)近平新時代強軍思想的重要意義,擲地有聲,氣勢磅礴。但是,漢譯英時,還是要從翻譯意思出發(fā)。這三個成語表達的意思,即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的意思已經(jīng)在前文有所體現(xiàn),即“推動軍隊面貌發(fā)生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化”??梢赃@么說,“推動軍隊面貌發(fā)生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化”是對三個成語意思的概括,三個成語緊跟在“推動軍隊面貌發(fā)生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化”之后,是為了增強表達效果,將氣氛推向高潮。考慮到中文具有前后呼應(yīng)、信息重疊的特點,經(jīng)常使用四字甚至八字表達同一個意思,英譯時必須壓縮合并或減譯,提取核心意思,力求簡潔、流暢(韓剛,2018:45)。
例4、例5的情況類似,八個字兩個成語。英譯時,直接取同義翻譯即可。
二、語篇的翻譯
下面通過一個語篇,探討政治術(shù)語的翻譯。
例6:
“打鐵必須自身硬”
2012年11月15日,習(xí)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采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見面時,提出“打鐵還需自身硬”。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打鐵必須自身硬”。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國執(zhí)政,就是要帶領(lǐng)人民把國家建設(shè)得更好,讓人民生活得更好。要肩負(fù)起這個使命,中國共產(chǎn)黨就必須加強自身建設(shè),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不斷提高領(lǐng)導(dǎo)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fēng)險能力,不斷提高科學(xué)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更好地為人民服務(wù)。不全面從嚴(yán)治黨,黨就做不到“打鐵必須自身硬”,也就難以發(fā)揮好領(lǐng)導(dǎo)核心作用?!按蜩F必須自身硬”,硬就硬在中國共產(chǎn)黨人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黨要團結(jié)帶領(lǐng)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lǐng)導(dǎo),毫不動搖把黨建設(shè)得更加堅強有力。(第376頁)
“It Takes a Good Blacksmith to Make Good Tools”
This expression was used by Xi Jinping on November 15,2012, while he was being interviewed b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ists covering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s the governing party, the CPC must lead the people in building a better country and enable the people to live better lives.
To take on this mission, the Party must strengthen itself, maintain its own advanced and incorruptible nature, maintain its flesh-and-blood ties with the people, constantly elevate its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ve standards, constantly improve its ability to resist corruption and risks, and constantly strengthen its ability to administer scientifically, democratically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so as to serve the people better.
Unless it comprehensively exercises strict self-governance, the Party cannot be the “good blacksmith” who “makes good tools”, and it will be unable to play its core leadership role. The “blacksmith” refers to the CPC, and the quality required comes from the firmly held ideals and beliefs of Party members. “It takes a good blacksmith to make good tools” is a solemn commitment made by the Party to the people. (p.377)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一句非常生動形象的政治術(shù)語,這句話的關(guān)鍵是如何理解“自身”。它是指原材料,還是指鐵錘或鐵匠?《習(xí)近平談治國理政》的英文版由中國外文局出版,第一卷中這句話的譯文為“It takes good iron to make good products.”把“自身”理解為“原材料”。第二卷中,譯文被改為“be a good blacksmith in forging good tools”。談到這中間的變化,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王明杰回憶道,在翻譯第二卷時,定稿小組再次學(xué)習(xí)了習(xí)近平同志的原話:“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不全面從嚴(yán)治黨,黨就做不到‘打鐵還需自身硬,也就難以發(fā)揮好領(lǐng)導(dǎo)核心作用”。于是,定稿小組成員一致認(rèn)為,這里的“自身”是指黨或黨員本身,把“自身”譯為“鐵匠”更加符合原意。(王明杰,2020:40)對政治術(shù)語的翻譯,一定要吃透原文精神,尋求最貼切的對應(yīng)詞語。這就要求譯者必須弄懂每一個字的含義,才能下筆翻譯。除此之外,在充分表達出原文意思的前提下,譯者也要努力保留原文生動的形象,比如這里使用blacksmith對“打鐵匠”進行直譯,十分接地氣??傊?,“打鐵還需自身硬”是一個成功的英譯范例,既準(zhǔn)確充分地傳達了原文的思想,又保留了原文生動的形象。
在這個語篇中,我們發(fā)現(xiàn),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層次,譯者將原文分成了三段,第一段交代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提出背景,第二段指出了如何實現(xiàn)“自身硬”,第三段對“打鐵還需自身硬”之所指做了說明,更對其含義做了解釋。要特別指出的是最后一段,通過與原文的對比可以看出,譯者增加了對“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句政治術(shù)語的解釋。譯者為什么要這么做?通過上文王明杰副局長的分享,我們了解了“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句政治術(shù)語背后的翻譯故事,也看到了定稿人在這句政治術(shù)語的翻譯上,可謂反復(fù)斟酌、力求至信。譯者之所以這么做,目的是讓國外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理念和中國政策。
統(tǒng)觀整個語篇,我們還發(fā)現(xiàn),“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原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五次,譯文是以“This expression”開始,符合英語的表達習(xí)慣,用替換的方式避免重復(fù),讓譯文更顯地道?!癐t takes a good blacksmith to make good tools”這句完整的翻譯只出現(xiàn)了兩次,一次是在題目里,一次是在語篇末??梢姡g者在謀篇布局方面花了一番心思,由最后這部分內(nèi)容在這里與本節(jié)的題目相呼應(yīng),讓語篇一氣呵成、自成體系。
三、結(jié)語
從以上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中國關(guān)鍵詞》的譯者怎樣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性。我認(rèn)為,所謂創(chuàng)造性,就是要在譯文里使用最好的表達方式。這就要求譯者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尊重英語表達的習(xí)慣,發(fā)揮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
參考文獻:
[1]中國外文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局等.中國關(guān)鍵詞:十九大篇(漢英對照)[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8.12.
[2]韓剛.韓剛B2A“譯點通”:90天攻克CATTI二級筆譯[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8.3.
[3]羅新璋.翻譯論集[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4.
[4]王明杰.高標(biāo)準(zhǔn)翻譯出版領(lǐng)導(dǎo)人著作——以英文版《習(xí)近平談治國理政》為例[J].中國翻譯,2020(1):36-41.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金融職業(yè)學(xué)院2020年度校級科研項目“公共外語課程思政教學(xué)設(shè)計與實踐探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YB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