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梅
部編版教材中的“長課文”明顯增加了,這些“長課文”的一個顯著特質(zhì)就是“文字多”“篇幅長”“容量大”。應該說,“長課文”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小學語文“長課文”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閱讀力、信息提取力、抽象概括力等語文重要學力。在具體的語文教學實踐中,要積極探尋“長課文”的教學策略,探尋“長課文”教學路徑。
一、抓住長課文“主干”,引導學生把握結構
“長課文”的一個主要特質(zhì)就是“長”。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握長課文的“主干”,從繁雜的教學內(nèi)容中選出“教學點”,進而引導學生“化繁為簡”。作為教師,首先應當引導學生關注長課文的核心內(nèi)容,把握長課文的結構,進而培養(yǎng)學生從長課文的語言文字到邏輯形式的層進式學習意識和能力。其次要以全局眼光,從大處著眼,突出課文的主要教學目標,對課文進行整體性關照,進而能有的放矢地進行長課文教學,由此提升長課文的整體教學效能。
比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漏》,是一則有趣的民間故事。該故事篇幅比較長,有875個字,其語言生動、情節(jié)夸張,有著反復的結構。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削掉文中的枝蔓,引導學生復述故事的主要結構,要求學生的復述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具體而言,筆者在教學中以點帶面,將整個的長故事分成了一個個的小故事,并要求學生復述一個個的小故事,由教師展開具體、詳實的指導。比如,指導學生復述“虎蹭賊、賊躥樹”的故事情節(jié)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用動作進行表演,引導學生認識到“蹭和躥”“蹭與甩”“躥與竄”等動作的不同,從而讓學生理解故事中關鍵字詞的含義,并建立起老虎、賊的鮮活形象。比如在指導學生復述“老虎和賊同時嚇昏過去”這一情節(jié)時,引導學生將文本中的動態(tài)的畫面敘述出來,像“滾下山坡”“粘滿泥水”“撞在一起”“對看一眼”“同時大喊”“嚇昏過去”,等等。抓住長課文的主干,引導學生把握長課文的結構,讓學生沉入到語文課文學習之中。以點帶面,就能讓學生從一個個小故事、一個個情節(jié)等的敘述中把握故事的整體。學生對于長課文的閱讀就不再感到恐懼、害怕,而是充滿閱讀的興趣,充滿著閱讀的期待,等等。
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學習能力等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加以引導。面對長課文“長”的特質(zhì),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路徑,讓學生沿著一定的路徑展開學習。如此,逐步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讓學生敢于閱讀長課文、善于閱讀長課文、樂于閱讀長課文。在品讀長課文的過程中,輔之以動作、表情,從而讓長課文閱讀妙趣橫生。
二、抓住長課文“語文要素”,引導學生把握特質(zhì)
語文要素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各種基本因素、元素,包括一些必須的語文基礎知識、能力、策略、習慣等。只有抓住了長課文的語文要素,才能讓學生把握長課文的語文特質(zhì),篩選和確定長課文核心教學內(nèi)容。在把握長課文的語文要素基礎上,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長課文的內(nèi)容,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讀寫方法。抓住長課文的“語文要素”,能夠有效避免教師對長課文面面俱到、不厭其煩的瑣碎分析。
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刷子李》這一篇課文,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篇小說。對于這樣的一篇長課文,教學時教師要抓住其語文要素,將之放置到單元甚至整個教材中的小說文體來進行思考、實踐?!端⒆永睢肥且黄獙懭说男≌f,其人物形象鮮明、表現(xiàn)手法獨特。教學中,筆者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作者對刷子李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的描寫來讓學生感受刷子李人物的“奇”。為此,筆者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你能看出刷子李的奇,課文中的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曹小三的出乎意料,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的,這樣表現(xiàn)有怎樣的好處。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能把握小說“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特色,能把握小說的人物寫作特色,即側(cè)面烘托方法、對比表現(xiàn)手法等,從而有效地落實單元的語文要素,即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在引導學生把握語文要素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也形成了一定的把握,如刷子李的膽大、自信、心細,曹小三的“半信半疑”的心理,等等。抓住長課文的語文要素,就能從長課文一大片的語言文字敘述中,形成清晰的一條線的解讀。
有專家深刻地指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著名語文教育專家王榮生老師說:“語文教師要優(yōu)先思考、解決的問題就是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抓住長課文的語文要素,能夠讓學生把握長課文的特質(zhì)?!罢Z文要素”在教材中的編排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它分散在各個單元、各個篇目之中。從三年級開始,“語文要素”明確地寫在了單元首頁上。小學語文長課文,相對來說內(nèi)容比較多,但只要抓住語文要素,就能以簡馭繁,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文本解讀,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率。
三、抓住長課文的“編排特質(zhì)”,引導學生把握整體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編排是有一定的順序的,即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具體學情,抓住長課文的“編排特質(zhì)”,明確“這一單元”的教學重點、“這一篇”的教學重點等。教學中,教師要突出“這一篇”在整個單元、整冊書乃至整個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對于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一帶而過,而對于學生沒有掌握的內(nèi)容需要重點關注。因此,在長課文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關注本單元、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具體學情,從而對相關內(nèi)容的重點加以關注。
比如,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小英雄雨來》,就是一篇典型的故事性較強的長課文,有八頁之多,五十五個自然段,三千多字,這樣的長課文,盡管有故事情節(jié),但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難免會“望而生畏”。不僅如此,《小英雄雨來》所在的單元是部編版教材中第一次安排的長課文學習單元。為此,教師要把握長課文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即“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應該說,單元中的語文教學要求是不高的,就是讓學生把握主要內(nèi)容。教學中,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情并且結合文本內(nèi)容,制訂了具體的、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學計劃。第一課時重點讓學生把握內(nèi)容,第二課時重點讓學生感受人物形象,第三課時重點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表達。以第二課時重點讓學生感受人物形象的教學為例,由于學生在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已經(jīng)有了感受人物的經(jīng)驗、基礎,因此,筆者重點引導學生聚焦長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引導學生提取相關的重要信息,從而讓學生感受人物形象。實踐中,筆者設計、研發(fā)了兩個小問題:其一是“為什么說雨來是一個小英雄?!逼涠恰罢页稣n文中描寫懷鄉(xiāng)河景色的句子,說一說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边@樣立足于長課文重點內(nèi)容的學習,必將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學生后續(xù)學習小說奠定堅實基礎。這樣的“長課文”閱讀教學,同樣能為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奠定堅實基礎。
在小學語文長課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通過一篇篇長課文的閱讀和學習,能讓學生掌握相關的閱讀策略、方法、路徑等,并讓學生將其有效地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這樣的長課文閱讀教學,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紅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