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楠
[摘? ? ? ? ? ?要]? 目的:探討云班課平臺在醫(yī)高?;瘜W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以2018級護理專業(yè)大一班(五專)和大四班(三專)學生為研究對象,利用云班課平臺開展教學活動,并對其學習情況進行比較。結果:三專生的學習效果、興趣和自覺性等均高于五專生。結論: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活動。
[關? ? 鍵? ?詞]? 云班課;三專生;五專生;醫(yī)用化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32-0132-02
云班課是利用移動智能設備進行課堂內外師生即時反饋互動的云教學管理服務平臺,具有管理學生、上傳資源、管理課程、設計活動等功能。云班課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師生間即時互動,融入微課、音頻、動畫等新媒體技術,通過云服務實時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以游戲化的經驗值激勵學生學習,教師以點贊形式給予經驗值獎勵,實現過程性評價和個性化教學[1]。近年來,云班課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2-4]。
黔南民族醫(yī)學高等??茖W校是一所醫(y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其護理專業(yè)既有“三專生”又有“五專生”[5]?!叭龑I敝父咧衅瘘c,學習年限為三年制的??茖W歷層次的學生;“五專生”指初中起點,學習年限為五年制的??茖W歷層次的學生[6]。教師普遍反映五專生難管、難教,教學效果差。本文借助云班課平臺,比較三專生和五專生學習特點的差異性,旨在探索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移動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
一、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在黔南民族醫(yī)學高等??茖W校選取2018級護理大一班(五專)99名學生設為對照組,大四班(三專)97名學生設為實驗組。
(二)教學方法
兩組學生所用教材、授課教師、授課內容、授課時數、授課方式均相同。
1.課前準備
教師創(chuàng)建班課,指導學生加入班課;將學習任務上傳至班課資源,手動或定時發(fā)布;創(chuàng)建“測試”“頭腦風暴”“投票/問卷”“輕直播/討論”等教學活動。
2.課堂教學
教師隨時利用云班課的“限時簽到”“一鍵簽到”或“手勢簽到”功能發(fā)起簽到,了解學生出勤情況;利用“舉手”“搶答”“隨機或手動選人”“小組評價”等功能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利用“頭腦風暴”功能創(chuàng)建主題,學生可在其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3.課后活動
在云班課的“輕直播/討論”區(qū),師生間隨時隨地可進行問題探討。
(三)評價方法
期末考核綜合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實驗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等幾部分,兩組學生均采用統(tǒng)一的試題和評分標準。借助云班課的“投票/問卷”“頭腦風暴”等功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習慣和感受等。
(四)統(tǒng)計學處理
利用統(tǒng)計學方法描述和分析兩組學生的期末綜合成績,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和分析
(一)成績對比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綜合成績對比如表1所示。三專生和五專生期末綜合成績分別為(68.2±10.6)分和(62.7±8.0)分,三專生的平均分高于五專生,差異有顯著性(P<0.05)。三專生成績優(yōu)秀(≥85分)的占比6.2%,良好(75~84分)的占比19.6%,及格(60~74分)的占比66.0%,不及格(<60分)的占比8.2%。五專生成績優(yōu)秀的占比0%,良好的占比5.0%,及格的占比81.8%,不及格的占比13.2%。由此可見,三專生的平均分、優(yōu)良率和及格率均高于五專生。
(二)課堂活動參與度對比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云班課中的課堂活動參與度對比如表2所示。三專生對“投票/問卷”“頭腦風暴”“輕直播/討論”“測試”活動的參與度均比五專生高。
(三)學情對比
筆者在云班課中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開展“投票/問卷”活動,進行化學學情調查,表3中列出了部分調查結果。三專生對化學課程感興趣的占比59.5%,五專生占47.1%。75.0%的三專生對醫(yī)用化學課程的學習有信心,五專生則為61.5%。學習過程中,能在平時查漏補缺的三專生占64.3%,而五專生則為40.0%??梢姡龑I鷮瘜W學習的興趣、自信心和自覺性都高于五專生。
(四)使用云班課情況對比
筆者在云班課中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開展“投票/問卷”活動,進行云班課使用情況調查,表4中列出了部分調查結果。三專生有87.5%認為云班課的反饋系統(tǒng)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五專生則為68.0%。87.5%的三專生希望今后能一直使用云班課進行學習,而五專生則為74.0%??梢?,三專生比五專生更容易接受云班課平臺。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在相同的教學模式下,三專生的平均分、優(yōu)良率和及格率均高于五專生;三專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均比五專生高;三專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自信心和自覺性都高于五專生;三專生也比五專生更容易接受云班課平臺。
三、結論
三專生的學習效果、興趣和自覺性等均高于五專生,這些差異決定了其培養(yǎng)模式的不同。在使用云班課平臺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活動,以滿足其需要。五專生的課堂教學容量可少一些,應用性與實踐性知識可多一些,適當增加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
參考文獻:
[1]王向東.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以醫(yī)用物理課程為例[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36(17):76-77.
[2]郭光范.基于“藍墨云班課”在高職油田化學類課程教學中的實踐[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0,19(6):151-152.
[3]劉德智,陳雅瓊,張穎,等.基于藍墨云班課App實施醫(yī)用化學教學的實踐探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9,37(22):69-71.
[4]賀延蘢.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高職教育課堂模式的探究:以《化學基礎與分析技術》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3):43-46.
[5]曹芳.藥理學同一教學方式對護理專業(yè)五專生和三專生教學效果的對比分析:以黔南民族醫(yī)學高等??茖W校為例[J].黔南民族醫(yī)專學報,2014,27(3):228-229.
[6]嚴碧芳,吳振東.學前教育專業(yè)三專生與五專生學習特點現狀調查:以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3,28(4):5-1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