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新
摘要:技工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不僅僅是技能的提升,更包含有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在技工學校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學意義深遠,不僅能夠實現學生知識的積累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個人素養(yǎng)的提升方面也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將對技工學校語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以促進語文教育意義的發(fā)揮,實現技工教育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技工學校;語文教學;現狀分析;改進策略
前言
技工學校最大的特點就是更加注重技能的學習與實踐的應用,常常忽略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基礎性的知識課程。而新課標的提出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作出了闡述,盡管技能是學生立足社會的根本,但語文卻是輔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養(yǎng)成人文素養(yǎng)的基礎,因此,在技工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對語文教學有足夠的重視,根據語文教學現狀提出改進策略,為技工學校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提升以及適應職業(yè)變化的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一、技工學校學生語文教學現狀
1.1學習意識薄弱,人文素養(yǎng)難體現
大多數技工學校學生的生源來源廣泛,因此其基本素質參差不齊,又因沒有高考的壓力,語文學習意識也就更加薄弱一些,且在眾多學生心中,之所以上技工學校,為的就是學一門手藝,只要學好專業(yè)課和實訓課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在文化課上浪費時間,所以潛意中并未對文化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語文教學中學生懶散,教師積極性不高,課堂長期處于一種低迷沉悶的狀態(tài)。而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不端正,導致語文的教學價值難以實現,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因此受到了阻礙。
1.2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改革難適應
其實就技工學校來講,要實現教書的目標,更要掌握育人的根本,實現價值取向的轉變。當今技工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技能的提升為主,所以在文化教育領域難免以偏概全,導致相應的人文教育以及職業(yè)精神的培養(yǎng)流于形式。且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技工院校語文教學從內容構建到策略實施再到教學評價,皆未構建出適合技工院校的獨有的教育理論體系,未能實現教學理念以及教學行為的深入思考,照搬套用中職或者高職的教學方式不僅難以做到因材施教,更是難以適應當今教改的基本要求。
1.3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氛圍難提高
其實技工學校的學生正處于一種青春叛逆期,所以很多時候單純的說教對于他們來說是沒有用的,但對于他們來講,其思維方式也是比較活躍的,在課堂上更樂于接受新鮮知識的輸出,多樣化的課堂模式更能投其所好。不過當前在技工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依舊采取老套呆板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的灌輸,所以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學生都覺得語文的學習枯燥沒有新鮮感,甚至產生厭煩的情緒。
1.4閱讀范圍狹隘,知識拓展難實現
閱讀教學在技工學校語文教學中分量極重,閱讀量越大學生的視野越廣,積累的知識也越多。但當前技工學校很多學生都難以實現主動閱讀,就算是讀了也不過是泛泛之談,根本未能實現深入的理解。且隨著網絡文學的盛行,大量毫無營養(yǎng)的各種題材小說占據了學生的閱讀空間,很多學生分辨能力較差,難以實現網絡閱讀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盡管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但實際上卻是在做無用功。
1.5教學評價保守,綜合素質難發(fā)揮
有方向才會有行動,才會有動力,所以對于技工學校來說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才是促進學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提高的根本。但當今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學評價依舊停留在普通中學的階段,那就是通過試卷的書面測評來實現教學成果的檢驗,這樣一來與技能教育嚴重脫節(jié),很難實現語文基本素養(yǎng)與職業(yè)技能教育的融合,因此在學生的就業(yè)道路上,也難以用文化的角度來進行崗位的設計和適應。且很多同學都是為了考試而學習,根本意識不到語文教學的意義所在,很難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技工學校語文教學改進策略建議
2.1培養(yǎng)明確目標,實施因材施教
明確學習目標的建立,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種強有力的刺激,但技工學校的學生基礎不盡相同,所以學習目標的制定也要結合學生實際來制定,最好能夠以小見大,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逐步提升。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顧忌到不同學生的信息加工水平,采取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接受的學習方式進行知識的輸出,進而根據學生的接受水平來實現針對性的拓展,促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最終形成語文學習的持久動力。
2.2及時更新理念,打開語文缺口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既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是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所以當技工院校的學生走向社會,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術,更要有一定的交際能力、協(xié)作能力等綜合能力的配合。所以技工學校的語文老師應該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的過程中實現與其他學科的緊密配合,并實現語文知識同其他專業(yè)知識的結合,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打開語文教學的缺口,提高語文學習的實用性。
例如,在我們學習朱光潛的《學業(yè)職業(yè)事業(yè)》這篇教學課文時,為了能夠有效促進我們的學生正確地理解自己所學的學業(yè)、職業(yè)和事業(yè)間的相互關系,理清這篇課文的論證內容和思路后我們就可以適當地結合專業(yè)前景以及就業(yè)趨勢來進行實現對課文內容的闡述和解讀,再通過對相應比喻性的論證以及舉例性的論證等這些論證手段讓我們的學生在探討中逐漸地認識到擇業(yè)應充分考慮到自己的稟賦和興趣,從而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們建立正確的擇業(yè)觀。
2.3建立多維課堂,注重師生交流
前面我們說到傳統(tǒng)教學課堂過于枯燥,如果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則能夠實現明顯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不用的的課文內容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采用多種方式相融合的教學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熱情,讓教學過程中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例如朗讀法、表演法以及互動討論法都是多維課堂建立的良好選擇,而相應情境的建立,更能夠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事半功倍。
例如在學習《一碗清湯蕎麥面》這片課文的時候,就可以采取情節(jié)表演的形式實現課程的深入??梢詫⒄n文的內容改變成一個短篇的劇本,讓學生分別扮演文中的角色,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更在在短劇的準備和表演的過程中實現感情的升華,從而去體會文中所表達的那種堅強與善良的美好品質,同時也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實現一定的思考。
2.4引導課外閱讀,強化思維拓展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是增強語文知識的應用和理解能力,更是實現自身素質升華的根本。因此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課外閱讀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營造閱讀氛圍,鼓勵學生實現閱讀拓展。同時還應該幫助學生把好閱讀內容選擇的關卡,秉承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基本原則,打破固有觀念,因勢利導地使學生掌握閱讀的重難點,強化學生的思維拓展,實現閱讀的點滴積累。
2.5多種評價融合,能力全面拓展
其實語文教學鍛煉的就是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所以技工學校語文教學的評價不僅僅應該停留在試卷上,更應該根據專業(yè)的需求實現教學開展相應教學的檢驗,例如對于營銷專業(yè)的學生,評價的側重點在于口語表達能力;而對于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來講,評價的側重點在于文字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技工學校的評價機制中可以采用試卷為主,通過各種征文比賽以及演講比賽等實踐性活動為輔的評價原則,促使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轉化為專業(yè)能力。
綜述
綜上所述,想要實現技工學校語文教學效果的提高,必須要從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學現狀出發(fā),針對學生的特色實施一定的教學策略,采取多種手段相融合的方式,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切實地提高科研院校語文的能力以及其人文素養(yǎng),從而真正實現科研院校高素質的技術性、專業(yè)化和技能型人才輸出。
參考文獻:
[1]何艷.關于中職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1,40(0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