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父親以畫謀生,他編畫冊、繪插圖、搞設計,還為大中華橡膠廠、萬國襪廠等做廣告創(chuàng)作了畫謎,在蘇州、上海的報紙上有二十多期,上海報紙登的幅面較大,畫得也精致,共有三次,均由上海宏大橡膠廠主辦,獎品為自行車外輪胎一副。記得有一幅畫了桃紅柳綠池邊系著一匹休閑的馬,猜當時影片名一,外國人名一,謎底是“翠堤春嘵” 和“馬歇爾”。蘇州的都是“豆腐干式”的,例如畫了一個木匠師傅在鋸木,路上一人手挾包裹向?qū)γ娴漠斾佔呷ィā爱敗弊謨H見三分之二,以防“露面”),要求猜七字俗語一句、成語一(卷簾格),謎底為“一人做事一人當”、“門當戶對”(倒讀為“對戶當門”)。再如:一寫字間內(nèi)有三個人,中間一人翹著二郎腿在看報,左右兩人伏案工作,要求猜一句成語,謎底是“一不做,二不休”,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每則畫謎總要有兩三個內(nèi)容撮合而成,畫筆簡括,獎品為膠鞋。與民共樂,現(xiàn)今上了年紀的人還會有印象。
當時我念初中,課余受命摘抄新電影、新劇名和一些新詞語,以備父親作畫謎之需。一次父親畫了一個頭上纏繃帶的入睡士兵,懸念著鋼盔、步槍,一只蒼蠅叮在眼皮上,這一幅畫謎,要求猜地名、影片名和三國人名各一。還未把稿子送出,我即把“包頭”、“從軍夢”、“張飛”一一猜出了。父親會心地笑了。自此我也播下了謎的種子,一投入,竟成為終生愛好之一了。
父親制畫謎既無師承,又無謎友,更無組織。從中結識了集藏謎書的高伯瑜先生,和在上海編纂《虎會》的屠心觀、周濁先生,每期《虎會》都郵寄到家。父親也為他倆繪畫謎,猜謎不易,尤如射虎,文字燈謎,故稱文虎。還為周先生的扇面上畫了一幅臥虎。我還特意去滬拜訪周老。后來,我把扇面虎用在我的謎集《雄虎》扉頁上,以示懷念。父親57歲右手患病后,曾以“新我左筆”題寫了《中國謎報》《全國燈謎信息》《漳州燈謎藝術館》《姑蘇謎林》等名稱,還親自參加了姑蘇謎會開幕活動。
我受父親影響,與文字謎結成不解之緣,它是以一字多義、多音和形體組合為特征的。娛入謎途數(shù)十載,出了專集,參加謎活動跑遍全國各省會,中央電視臺謎賽當評委,有待今后專文介紹,現(xiàn)選取蘇州文藝界人士謎一組,供讀者助興。
□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謝孝思(書畫家)
面句出自唐人孟郊《游子吟》。區(qū)區(qū)小草,怎樣報謝溫暖春光(喻母愛)給予的恩澤呢?
□ 漢高祖興邦建業(yè) ? 劉振夏(畫家)
□ 吐蕊芙蕖香陣陣 ? 張繼馨(畫家)
芙蕖為荷花別稱,散布遠香為“馨”,荷花又有“遠香”之稱。
□巾幗不讓須眉 ? 瓦翁(書法家)
舊時重男輕女,生男稱“弄璋”,生女稱“弄瓦”,須眉為翁,“瓦”在“翁”之前,示“不讓”之意。
□ 布下天羅地網(wǎng),蕩滌污泥濁水 ? 張澄國(文化干部)
□ 春光艷色宜秋千 ? 金煦(民間文藝家)
“秋千”本為“運動項目”,也為謎格名,用此格后,謎底二字須倒讀扣面?!办恪睘楹挽阒?,扣“春光”,“艷”為秋色,此謎格名入面,采用了破格之法。
□ 擲果盈車為何意 ? 潘君明(民間文藝家)
“擲果盈車”典出《世說新語·容止》。言西晉文學家潘岳(亦名潘安)容貌之美,每出,婦人見之皆擲果于車,以表愛慕之意。此意潘岳自明,因以“潘君(尊稱)明”扣之。
□ 動手拆房子 ? 崔護(書畫家)
“手”動之后,則成“摧戶”,符合“拆房子”之意。
□ 誰說曹操是佞臣 ? 魏本雄(畫家)
□ 婕妤擋熊護元帝 ? 馮立(新聞界人士)
漢元帝游虎園,有熊逸出,欲入殿,眾驚而無所適從,馮婕妤直前擋熊而立,為帝所重,立為昭儀。今以此歷史故事相扣。
□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程質(zhì)清(書法家)
面為唐人杜牧《清明》句,言旅途之客問酒家何在?“質(zhì)”作“詢問”解,“牧童遙指”弄清了道路之所在。
□ 泰伯 ?仲雍 ? 吳民先(書畫家)
周太王欲立幼子季歷,長子泰伯與弟仲雍同避江南,改從當?shù)仫L俗,斷發(fā)文身,成為吳國民眾的祖先。
□ 文化強國 ? ? 費之雄(書畫家)
文為錢,之虛詞可忽略,花錢為費。雄為強有力的國家和人。
一個人的姓名,多由父、祖輩所取,文藝界人士喜歡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重新起名,甚至連姓都改掉,所起姓名則多含文化色彩,不易與人雷同。這給入謎提供了有利因素。通過制謎,他們都從來沒想到還能與詩句或其他事物,相互關聯(lián)起來。
搞謎者自有一種謎癮,謎腔,往往在其他方面也顯露出謎的痕跡來。人們也以為制謎人,腦子里多生一根筋,花樣特別另類。費老從事書法創(chuàng)作不滿足于題寫現(xiàn)成的詩句,總想因人而異,使作品給人以勉慰,又增添生活情趣。一位人像攝影師來為父親攝像,父親也給他留幾個字,他稍加思索,“獵象能手”四個大字揮就,攝影師滿意而歸。還有一位京劇團打鼓的演員,要請父親寫字,寫什么呢?最終被他想出來了——“穩(wěn)、準、狠”,字字敲在鼓點上,既別致,又貼切,在場者無不擊節(jié)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