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翠平
摘要:許多家長對小寶貝們非常寵愛,孩子在家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孩子有較強的依賴性,獨立意識比較低,意志力薄弱的現(xiàn)象。針對這種現(xiàn)象本文闡述了在一個家庭和幼兒園里,父母和老師之間應該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以及如何對幼兒實施家園的共育,保持家園教育工作的一致性,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理能力,獨立思維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我服務能力等多種獨立的能力。在這種方法培養(yǎng)的同時,積極鼓勵和支持孩子的各種進步,幫助他們建立起自信,使他們能夠具有更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心理承載能力,去勇氣地面臨問題、解決困難。
關鍵詞:自理能力;獨立性;自我服務;獨立思考
國家開放二胎以來,很多的二胎“公主”、“小王子”降生了,家長們歡喜若狂,爺爺奶奶們更是寵愛,樣樣能做的事都被長輩們包辦取代了,孩子在家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當今這個千變?nèi)f化、變幻無窮的現(xiàn)代社會里,是盡量地把自己的孩子永遠保護在他們自己的翅膀下,還是早早地想著讓他們能夠獨立地飛翔,這的確也就是我們做一名老師必須首先要做出的一個選擇。經(jīng)過多年的從事幼教活動和工作的實踐經(jīng)驗,我深刻體驗并認識到只有真正引導孩子們走進了內(nèi)心世界,才能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獨立性,下面僅就粗淺認識,談談自己所見:
一、培養(yǎng)幼兒獨立的自理能力,提高了孩子的獨立性,為孩子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們該高度地非常重視自己孩子的培養(yǎng),但是在工作中我們不可避免地看到,一些孩子父母和其他家長雖然也已經(jīng)認識并做到這個基本原則,但他們往往由于自身的教育工作繁瑣,于是把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就直接地交給了我們幼兒園和其他父母長輩;而有些父母長輩因為溺愛或因為害怕麻煩,從而直接代替他們,不讓孩子做自己他們理應學會去做的事,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完成教育任務的大好機會,錯過了讓孩子在家庭的監(jiān)督、指導、教育等成長的機會,經(jīng)過好一段時間,使得這些孩子逐漸慢慢形成了一種高度依賴性的心理。孩子本身也就是未來這個人類社會的偉大創(chuàng)造者,他們不僅僅應該以此說明自己光要求擁有淵博的科學知識,更應該要求他們十分熱愛生活過程中的各種勞動,并且應該要求具有一定的勞動生產(chǎn)力和勞動中的技巧。因此,老師依據(jù)孩子的心理與生理特征,通過觀察,根據(jù)每個適齡孩子的愛好興趣和學習能力,因勢利導,通過具體、細致的教育方式對其進行自我示范,從身邊每一件細微小事情中從細做起,由易至難,教給每個適齡幼兒一些自我護理服務的一些基本技能,比如如何讓他們通過學習用自己的手擦臉和嘴巴、擦鼻涕和眼淚、洗手、洗臉、穿衣服、鞋襪、整理被單等。這些事情看起來雖然都是很簡單的事,但實際上卻為幼兒提供了很多鍛煉的機會,無形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獨立生活技巧。所以當我們的孩子順利地完成了一項任務之后,老師都要對其予以恰當?shù)目隙ê捅頁P,當我們孩子的內(nèi)心存在價值得到了確認,自己從事各項事情的能力得到了確認,他們也就一定會因此而感到不由衷地興奮和愉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學習獨立性。
二、促進孩子心理獨立和諧地發(fā)展,家長和每個幼兒園都認為應該努力做到一切順其自然,為我們的每個孩子成長營造寬松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
家長應讓孩子按自己的興趣、意愿,按自己的速度,方向自由自在地成長,才能發(fā)展得更好,但是家長應該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因勢利導。孩子們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都會碰到困難,需要我們的家長去支持和幫忙。家長們在幫助兒童的時候就需要特別注意能夠給予兒童最小的限度地幫助,留給兒童最大的發(fā)展空間。因為未來將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優(yōu)勝劣汰將會成為一個必然的現(xiàn)象。我們的孩子今后將來走上一條平穩(wěn)的道路或者是與別人不一樣的路,失敗和挫折也在所難免。如果我們的家長一味地呵護自己的孩子,對他們過度的保護,使他們在自己成長的路途上過于一帆風順,會導致使他們的心理變得太過脆弱,長大以后無疑難以忍受挫折,社會環(huán)境帶來的各種壓力,作為一個追求文明與科技進步的新時代人,如果就會忽略了心理上的"獨立"教育與培養(yǎng),也承受不了些許的挫折。再說,誰也不能盡力替代你的孩子健康成長,但我們自己作為一個老師,卻必須一定要更加有意識地努力幫助自己的每個孩子健康成長,幫助他們從一個很熟悉的小型親子家庭環(huán)境中逐漸走進到陌生的幼兒園這個“大家庭”中,孩子心理的忐忑,需要老師的溫情暖化他們的心,促進孩子早日走進集體、走進社會,直至最終幫助他們學會“獨立”。我想,這才是對兒童真正的尊重和愛。
三、引導孩子們?nèi)ミm應未來對幼兒成長的需求和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提升對孩子的自我服務技巧和為集體服務的能力。
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未來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必然需要,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也是未來的社會要求孩子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兒童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從小到現(xiàn)在,幼兒階段心理活動的積極性明顯上升,并且更愿意自己動手去實踐,參與體驗。家長們可以依據(jù)自己孩子這一階段的心理特征,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必要前提下,放手地讓自己的孩子實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在學前階段對他們的進行自我服務能力的訓練,正是為他們的未來打下了心理基礎與物質(zhì)上的基礎。幼兒階段其手部肌肉群發(fā)育不健全,動作不靈活,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實踐和探索。而有目標、有計劃地對他們的自我服務的練習和為集體服務能力進行培養(yǎng),不但能有效地幫助和促進了小班幼兒手部肌肉的發(fā)育和健康完善,促進他們各種動作的相互協(xié)調(diào)和發(fā)展,而且由于他們的手部肌肉活動次數(shù)越多,更豐富,就越有可能充分開發(fā)出小班幼兒頭部和腦的創(chuàng)造力和潛能,促進幼兒開發(fā)智力。孩子從"我自己做"到“我為班集體做”的教育過程中,能不斷地增強自信心,提高他們獨立思維、獨立做事或者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更有利于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逐漸形成。
總之,為了讓孩子從小就形成良好的獨立學習生活的能力,鍛煉好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和精神,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終身幸福人,家長和老師都應該循序漸進、耐心地引導好幼兒,多給予孩子自己親身嘗試和實踐的機會,培養(yǎng)好幼兒的自主獨立性,在其培養(yǎng)的過程中積極地鼓勵好孩子的每一點成長,幫助他我們要樹立起人格的自信,讓他們必須具有更高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更大的心理承載力,以便去勇敢地面對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趙林鵑.淺談家園合作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J].好家長,2019,000(005):214-214.
[2]王守軍.淺談如何在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8):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