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球
摘要:結合時代發(fā)展特點和教學需求的變化,依勢而上,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的高段閱讀教學中,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都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在新課背景下,教學應該有所為,在積極轉變思想觀念的基礎上,應該立足整體,調(diào)整教學方向和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本文主要主要探索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前言:在教學改革的大趨勢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應該順流而下,積極迎合,把握教學趨勢,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一部分,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閱讀能力,注重閱讀教學策略的探析和應用,同時,應該整合教學資源,優(yōu)化閱讀教學手段,以學生的需求和特點為基本開展針對性閱讀活動。
1當前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如教師所用教學方法更加的多元化,但是仍然存在明顯的問題,不僅影響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也限制了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不注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降低了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的總體水平。總的來說,當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兩點。
1.1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
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仍然得不到體現(xiàn),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就要為學生提供體驗式的閱讀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性的閱讀活動,促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感悟、了解文字的運用之道,并逐步掌握其運用的方法,但是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以講授為主,多注重知識點的講解,理論知識的灌輸。教學思維還未能完全轉化,片面的認為只要知識講解足夠透徹和全面,學生就可以掌握相應的知識點,也可以得到相應的提升,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技能的提升,但是由于講解過于乏味枯燥,使得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大大折扣[1]。閱讀課堂中,教師過度注重個人講解,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思考、表達、運用,在整個閱讀學習過程中均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生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習慣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也無法得以提升。
1.2學生的閱讀思維單一
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要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教師就要注重學生語言思維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可以聯(lián)想、拓展,進而應用語言和文字,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思維過于單一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沒有積累足夠的閱讀知識,二是沒有掌握有關于閱讀的技巧。小學階段,學生自主性不強,沒有自主積累閱讀知識的習慣,也不會去主動閱讀書籍,一些學生雖然會閱讀一些課外文本,但是也存在著走馬觀花的現(xiàn)象,自身的閱讀技巧和語言運用技巧尚未得到提升,從而影響閱讀思維的培養(yǎng)。閱讀技巧方面,閱讀是探索性、研究性的動態(tài)活動,只有掌握閱讀技巧后,才可以有效提升學習效果,才能將所學轉成自己的知識,從而實現(xiàn)靈活應用。
2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策略
2.1深挖文本關鍵點
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閱讀文本有著豐富多樣的表達形式,體裁豐富,內(nèi)容龐雜,選材廣泛,但是究其內(nèi)容,都有核心價值點,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握文本的關鍵之處,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注重分析,加強解讀,充分的挖掘閱讀文本的價值點,從而促使學生理解文章主旨,體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并在體會和感悟中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在長期的積累和學習中將所學應用到寫作中,從而提升學生的詞匯積累量,激發(fā)學生的文字應用思維[2]。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緊扣文本核心內(nèi)容,并設計合適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文本內(nèi)容,感悟文本情感。例如,在學習《月光曲》一課時,在感受文本情感時,教師可以從:“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這一段引導學生分析貝多芬創(chuàng)作音樂時的內(nèi)心感受,分雖然是第三者的直觀感受,但是也是主人翁情感的折射,促使學生分析其中的情感價值,并分析這些語境特點,并對其中的關鍵詞如:“霎時間”、“一縷一縷”等詞語的巧用之處,指導學生分析詞語運用的精到之處,通過文本關鍵點的挖掘激發(fā)學生的語言運用思維,促使學生闡明自我想法和讀到這段文字的感想,從而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2.2創(chuàng)設互動式課堂
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盡快改變教學理念,針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未能凸顯這一問題,教師要積極作出改變,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可以表現(xiàn)自我,可以闡明想法的平臺,并構建互動式的語文閱讀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促使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參與閱讀實踐活動,最終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互動式的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掌握語言運用的技巧[3]。例如,在學習《宇宙生命之謎》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高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促使學生在自主的探究活動中,提升自身語言素養(yǎng),如問題設計:“在科學不發(fā)達的時期,你怎樣認為這些神話故事,說出你的看法,可以從文章中找到幾次探索宇宙的活動,分別那幾次,各有什么特點”,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促使學生總結和歸納本文內(nèi)容,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促使學生在實踐和交流中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2.3把關文本結構,促使學生合理運用
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要開展層次性的閱讀,通過粗讀和精讀才能體會文本內(nèi)涵,提升自身閱讀技巧,學生才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所以閱讀教學不應該局限在語言文字,語言文字的應用不僅體現(xiàn)在基本的語言和文字上,還要重點分析文本結構,通過對本文結構的分析,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技巧,對于不同的文章而言,其結構都具有鮮明的特色,能夠很好的吸引讀者的眼光,有的文章前后呼應,有的文章采用的是倒敘的表達形式,這都歸功于文字語言應用得當,才能促使文本結構更加的精妙。因此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讓學生掌握文章的布局方式,并促使學生將其應用在寫作時,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技巧。例如,在學習《金色的魚鉤》一課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其文本結構特點,并指導學生根據(jù)其結構和整體分布寫一篇作文,依托“快樂讀書吧”開展班級作文比賽,通過主題式的作文研討,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3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的最終目的在于實際的應用,其體現(xiàn)在聽、說、讀、寫、感悟、理解等方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應該順勢而為,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秦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2021(08):110+112.
[2]劉天鴻.閱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1(20):45-46.
[3]楊天仁.閱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1(2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