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艷華
摘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小學生積極展開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基礎,如果缺乏教學任務的引導,那么即使學生們的知識學習再努力,也會缺乏學習的方向,學生自然也就不能夠對于小學語文知識形成深入性的理解和認識。本文即是從設置課前教學任務、安排課中教學任務以及任務指導課后作業(yè)三個角度出發(fā),對于任務型教學與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結合策略進行論述,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任務型教學;有效結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139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小學語文知識教學的模式與以往發(fā)生了很大的不同。教學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知識教學時,其就要注重任務教學與小學語文知識教學之間的融合,進而才能夠更好地保證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效果。因為傳統(tǒng)的知識教學以教學老師的單向知識傳輸為主,學生很好能夠對于語文知識進行思考。但是在教學老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的引導下,學生在開展語文知識學習時,則能夠很好地保證自身的語文知識學習效果。因為這個過程中,學生進行了思考,這樣也就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們的語文思維能力。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針對任務型教學與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結合策略進行深入地分析和總結,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設置課前教學任務
所謂課前教學任務,指的是教學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知識教學時,其要注重課前教學任務的布置,并且在課前教學任務的引導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知識預習當中。反之,如果缺乏教學任務的引導,學生可能就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開展課前預習,其預習的效果也就會大大折扣。
例如,在教學“坐井觀天”一課之前,教學老師就要讓學生預習課文,而且明確為學生們的課前預習制定具體的教學任務。比如,教學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復述文章內(nèi)容,并且對于文章所表達的主題內(nèi)容進行探索。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課前預習工作的開展只能夠是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而不能是學生借助網(wǎng)絡的方式進行查找,更不能是通過詢問他人的方式進行敷衍。這里讓學生明白,知識的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他人。這里,教學老師就是要鍛煉學生自身的知識學習能力,而不僅僅是為了完成預習任務,這一點一定要格外分清。如果在次日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課前預習任務時通過網(wǎng)絡的方式查找來的結果,教學老師則要對學生進行教育,并且讓學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預習。同時,教學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們的真實預習成果展開語文知識教學,進而保證和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效果。
二、安排課中教學任務
所謂課中教學任務,指的是教學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知識教學時,其可以通過為學生設置具體教學問題的方式展開教學。因為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學習,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所學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其次,課中教學任務的設定需要提前進行安排,而不是等到課堂上再臨時進行提問,否則也就難以保證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小馬過河”這篇課文時,教學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首先,教學老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去年的樹這篇文章你們都閱讀了嗎?”學生:“閱讀了?!崩蠋煟骸澳敲凑l能夠給老師說一說,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什么內(nèi)容?”學生:“講述了小馬去過河的過程?!崩蠋煟骸斑€有沒有其他不同意見?”這里,教學老師不要在一名學生回答結束之后就放棄提問,而是要繼續(xù)追蹤,將其他學生的思考結果也一并挖掘出來。而且,教學老師不要對任何學生的結果進行評價,無論這個答案是否準確,其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學生回答結束之后,教學老師還要讓學生對于這些回答進行篩選,選擇一個最好的答案或者重組一個最好的答案均可。然后,教學老師繼續(xù)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維。
三、任務指導課后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是檢驗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學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之后,可以通過為學生布置教學作業(yè)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后作業(yè)。但是,常規(guī)化的教學作業(yè)往往以教材后面的語文知識為主,但是這種教學方式較為俗套,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能力。對此,教學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以此保證和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效果。比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之后,教學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大自然找尋不同的植物,看看自己能夠有什么樣的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會留心不同植物,并且也可能會因此而熱愛大自然。關于課后作業(yè)的完成,學生既可以獨立作業(yè),同時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作業(yè),如此不僅能夠很好地檢驗學生們的知識合作學習能力,而且也能夠很好地保證和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效果。學生在完成生活化的作業(yè)之后,教學老師還要針對學生們的課后作業(yè)進行檢驗。比如,教學老師可以在次日提問學生都觀察到哪些大自然的聲音,此次對于大自然聲音的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什么不同等。通過聆聽學生們對于大自然聲音的理解和認識,教學老師可以再與課文教學相結合,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任務型教學工作的開展并不輕松,教學老師不僅要重視小學語文知識教學,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只有提高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知識學習當中,也才能夠對于語文知識形成深入性的思考,進而保證和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銀合.小學語文任務驅動法教學探究[J].新課程(上),2016(01):272.
[2]沈玲春.任務驅動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天地,2017(27):22.
[3]劉慧慧.“學習任務單”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張黃鎮(zhèn)望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