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紅
摘要: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身體和心理發(fā)展并不成熟,很多低年級小學生在敘述表達一件事情時,語言組織能力較差,表達不出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這也是很多家長和教師較為發(fā)愁的一方面。但是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強,看圖寫話類的語文教學能較好地幫助小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因而看圖寫話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學校的重視,語文教師更應(yīng)當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看圖寫話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有效教學策略;分析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8-221
引言
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相對較弱,不僅體現(xiàn)在觀察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等方面,其詞匯量和寫作素材儲備也相對匱乏。這給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而開展看圖寫話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和想象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和寫作素材。因此,教師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看圖寫話教學策略,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看圖寫話的興趣,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綜合能力。
一、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來描述內(nèi)容
在語文看圖寫話教學中,借助教材中豐富的插畫能夠使學生的想象力被激發(fā)出來,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畫的時候產(chǎn)生聯(lián)想,與課文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更好的條件,并且能夠使學生更快地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教師應(yīng)指導學生如何通過課文插圖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學習如何觀察插圖,從而使教學能夠順利進行。比如,在學習《小小竹排畫中游》的時候,課文中的插圖表現(xiàn)出了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景色,教師可先讓學生觀察,看看圖中都包含什么景物,并且讓其觀察景物的特點,之后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說出自己觀察到的內(nèi)容,這樣學生能夠逐漸了解插圖的意思。接下來,可指導學生根據(jù)一定的順序?qū)D中的內(nèi)容說出來,在學生說出圖中有小溪、竹排、小魚以及小鳥之后,教師再告訴學生這些是近處的事物,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河岸,使學生能夠由近到遠地觀察,并且掌握圖中的所有內(nèi)容。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能夠?qū)W會觀察插圖的方法,學會從近到遠或者從上到下進行觀察。之后,教師可讓學生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描寫的順序。采用這種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理解圖中的意思,并且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
二、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這一點很好地契合了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例如,在教學《秋天》一課時,教師僅僅憑借教材中的配圖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教師如果可以將其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聯(lián)系,引導學生回想秋天一些事物的變化,會有助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真實情感。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想進入秋天后,樹葉顏色的變化、室外溫度的變化,以及學生穿衣服的變化等,這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多寫作素材。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如觀察小動物進入秋天后的一些變化,尤其是蝴蝶、蜜蜂,讓學生想象它們會不會感到寒冷,引導學生從小動物的習性出發(fā)進行思考,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抓住秋天一些事物和現(xiàn)象的變化,融入自身情感,進而創(chuàng)作出更加真實和有感情的作品。
三、學會觀察,授之以漁
俗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時也是如此。首先,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有序、完整地進行觀察,鼓勵他們進行深入思考。例如,在觀察一幅風景畫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這樣的順序進行觀察;在觀察人物畫或事件圖畫時,要教會學生該怎樣抓住核心人物,并且觀察這幅畫體現(xiàn)出來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等。其次,觀察雖然是重中之重,但在觀察之后也要學會書寫。很多低年級學生的書寫能力較弱,而且在書寫時并不按照觀察的順序進行描述,而是十分雜亂,語文教師也要多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最后,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容易眼高手低,他們在做看圖寫話這類題目時不想動筆,認為在腦子里想象一遍就可以了,這樣是完全不行的,語文教師一定要糾正這樣的錯誤。
四、增加閱讀積累與看圖寫話練習
學習語文重在積累,教師應(yīng)引導學生多閱讀,不僅要學習教材中的課文,還應(yīng)加強課外閱讀學習,并且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積累好詞佳句,能夠通過對課外讀物中的圖畫進行理解來閱讀內(nèi)容,更好地掌握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教師應(yīng)帶領(lǐng)學生學會在看圖寫話學習過程中采用一些藝術(shù)性語言要素,對語言文字進行修飾,適當加入一些適合學生學習水平的成語,并且使學生能夠積累這些成語。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來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選擇帶有豐富插圖內(nèi)容的作品,使學生能夠進行閱讀學習和寫話練習。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當天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幕用筆畫下來,然后在下面用一兩句話對這幅畫進行說明。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會認真觀察和體會。尤其是遇到自己非常感興趣和感動的事例,就會用心地去記憶和體會,這樣畫出來的圖更真實,更有感情,學生寫時更有積極性。當然,為了開闊他們的視野,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留意周邊的人、物、景的變化,并對此進行認真觀察和用心思考。
結(jié)束語
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借助于看圖寫話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使學生在看圖的過程中理解學習內(nèi)容,并且能夠開展關(guān)于語言表達和寫作的練習,能使學生在練習中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能力,在語文學習中有更加完善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葉勁苗.多收集巧引導善想象趣寫作——小學語文看圖寫話的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55):43-44.
[2]韋穩(wěn)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看圖寫話的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59):45-46.
[3]馬嫻敏.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策略分析[J].新智慧,2019(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