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華
摘要:開展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且良好的閱讀能力的基礎也是開展其他學科的基石。由于目前小學語文的不斷改革,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槟壳暗拈喿x教育,將讀與寫相結合融入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提升小學閱讀效果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引領目前小學閱讀教學的重要步驟。由于目前小學一年閱讀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忽略寫作,因此要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前提下,來探究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
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往往都是以老師作為教學主體,老師在課堂上對閱讀文章進行講解分析,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只能坐在臺下認真聽,但這種教學模式和我們帶來的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隨著教學的不斷改革,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將關注度放在學生身上,以此來提高課堂的學習效果以及整體教學質(zhì)量。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是一種包含科技和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需要老師采用讀與寫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對文本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對文章的認知,達到高效課堂的效果。理解統(tǒng)編教材編寫意圖,落實語文要素材。依據(jù)“課程標準”、學情、教材特點對各單元課文提出具體、可操作性的教學建議。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運用策略學習課文,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同時,要引經(jīng)據(jù)典,結合大量生動的案例讓老師們知道語文教學應該怎樣解決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本文就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開展提出相關的策略。
一、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將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閱讀理解和文章寫作相結合,在指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時,從中摘取好詞好句來鍛煉寫作能力。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大部分老師只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沒有從修辭手法分段以及精彩語句等方面進行分析,這就導致了無法從平常的閱讀訓練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運用在寫作中。其次是寫作鍛煉的缺乏導致在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語序不當,缺乏好詞好句,文章結構混亂等問題。隨著新課改的實行,老師必須認識到將讀與寫相結合,在實際教學中的重要性,并積極落實,在閱讀中鍛煉寫作,在寫作中鍛煉閱讀,從而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老師必須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自身情況,其次是通過信息技術的媒體平臺來建立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這樣不僅僅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還能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從而達到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效果。另外再進行閱讀訓練時,老師應該選取一些優(yōu)秀文學作品讓學習其中的優(yōu)美段落以及修辭手法,以便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師缺乏讀寫結合意識
由于教師普遍缺乏讀寫結合意識,這就導致了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未被全民普及。并且學生處于小學階段的語文課本的內(nèi)容較為單一,閱讀文本的篇幅較短,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生詞的講解分析,忽略對文章的理解,以及對文章結構的分析。正是因為如此導致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割開,導致學生產(chǎn)生了讀寫分離的錯誤觀念,這種情況是非常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二)寫作練習頻率較低且指導較少
在語文課堂中對于寫作方面的練習較為薄弱,同時對于寫作方面的方法與技巧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正因如此,導致了讀寫教學結合模式無法順利實施。并且由于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任務遠遠大于寫字教學,是因為閱讀理解練習不僅僅局限于對文本的理解,還包括了對于文章結構的分析,好詞好句的背誦。大部分老師會采取背誦閱讀范文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日常小學語文寫作缺乏專項訓練,通常一周只有一次寫作課程,所以只有一次鍛煉的機會,老師對日常提交的寫作作業(yè)批改也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采取評分的方式對寫作進行總結,導致學生的關注度集中于作文分數(shù)而不是提升作文內(nèi)容,以至于出現(xiàn)寫作教學質(zhì)量下降的情況,也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三、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根據(jù)課本教材,進行仿寫訓練
課程教案是開展語文課堂的主要輔助工具,同時也是老師和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重要來源。目前小學生使用的教材都是由成為教育學專家共同編制的,其中包含的教學資源是豐富。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老師應該先將教材資源放在首位,深度剖析教材可利用資源,結合書本知識來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在開展閱讀課程時,也可以利用好詞好句讓學生開展模仿練習,從而與寫作課程相連接。比如在學習《北京的春天》這篇課文時,可以從筆者老舍的角度去對文章進行剖析,筆者采用了最樸實無華的語言文字來描述在春節(jié)期間的一些習俗傳統(tǒng),但仍然可以傳遞出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這個思路進行一篇關于自己家鄉(xiāng)春節(jié)時的作文,可以抒發(fā)對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喜愛以及贊美。通過這種模仿訓練,可以提升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也可以提升自我寫作能力,有效的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增強生活體驗,發(fā)揮日記的作用
由于學生處于小學階段,對身邊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對身邊事物包含了豐富的情感,老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寫日記的形式來記錄日常生活發(fā)生的事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書寫日記時,一方面可以將自己豐富的情感抒發(fā)出來,另一方面可以將有趣的事情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日后語文寫作的素材,這樣的素材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使文章更貼近生活。除此之外,學生寫日記也是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但是現(xiàn)實往往不盡人意,學生在寫日記時往往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作業(yè),并非是內(nèi)心情感的真實抒發(fā),這就導致了日記內(nèi)容過于單一,枯燥無味,還存在抄襲作文書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使日記并未實現(xiàn)其自身價值,沒有起到鍛煉寫作能力的教學效果,只是學生為了完成作業(yè)的形式。面對這種情況,老師要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進行教學改革,增強在課堂上對于閱讀與寫作結合的聯(lián)系,引到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日記,充分發(fā)揮其真正價值,來提升教學質(zhì)量。比如在學習《黃山奇松》這篇課文時,文章通過傳遞黃山松的奇特和美麗來熏陶學生的審美,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的向往之情。在完成文本學習后布置一篇關于這篇文章的讀后感日記,讓學生切換角度,去發(fā)現(xiàn)自己家鄉(xiāng)的魅力之處,結合自身的游玩經(jīng)歷來凸顯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抒發(fā)自己的熱愛,達到了對文章內(nèi)容真正的理解。
(三)開發(fā)想象能力,提倡續(xù)寫訓練
由于學生處于小學階段,思想能力較為活躍,動手能力強,因此他們蘊含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這也是學生處于該階段的優(yōu)點,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這種特性來開展教學活動,挖掘學生潛在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語文這門學科具有藝術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所以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不能滿足現(xiàn)在學生的需求,應該打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正確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氛圍,理解課文筆者的思想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豐富想象。在開設閱讀課程時結合讀寫教學模式來開啟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并且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比如在學習小木偶的故事這篇文章時,在文章結尾之處有一句話是在小木偶身上,后來發(fā)生什么事呢?我來接著編下去......”,讓學生沿著這個思路繼續(xù)撰寫文章,采取隨機提問的形式,來讓學生對自己撰寫故事進行展現(xiàn)。課后可以布置一篇相關題材的作文,讓學生進行續(xù)寫任務,達到鞏固與提升的教育效果,與此同時,這種續(xù)寫的教學作業(yè)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言組織能力。
四、結語
為了將閱讀、寫作和思維能力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在提升小學生語文思維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效果,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同時也達到了教學質(zhì)量不斷提升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東野廣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596(14):54-54.
[2]盧聰勇.讀中學寫,以寫促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指導策略[J].好家長,2017,000(007):54-54.
[3]陳進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法的整合實踐闡釋[J].課外語文(下),2018(5).
(梅州市平遠縣中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