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
摘要: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始終是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尤其是在新課改以來,在“大語文觀”引導下的語文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成為值得每個語文教師深入思考的一項重要課題。那么,在小學語文這個語文學習的起始階段,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知識、掌握能力的主要場所,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儼然成為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閱讀方法
“書是讀懂的,而不是教師講懂的?!比~圣陶先生的這句話道出了學生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怎樣上好閱讀課,是我們語文教師長期探討的一個問題,同時,作為語文學科的重要內容之一,閱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要想讓學生在今后的個人發(fā)展中占得優(yōu)勢,最有效的途徑便是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讓閱讀成為習慣,讓書香浸潤童年?!案褂性姇鴼庾匀A”,閱讀能夠帶給學生的遠不止思維和眼界的開闊,更是對學生思想境界和審美境界的無形提升,讓學生能夠直達人類真理的殿堂,站巨人之肩而筑成功峰巒??梢姡喿x能力對學生發(fā)展之重要意義。那么,課堂教學作為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的主要途徑,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從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學生閱讀興趣低是語文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導致語文課堂缺乏應有的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學生對閱讀的價值與意義沒有足夠的認識,再加上自我約束力差,致使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诖?,筆者將從“激發(fā)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完善教學評價”三方面入手,對此展開具體闡述。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首要前提,興趣猶如一場電影的開場,開場是否深入人心預示著這場電影在觀眾心中的印象,同理,課堂是否具有濃厚的興趣氛圍影響著學生進一步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優(yōu)化教學過程,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投入到閱讀中去。
例如:在教學“守株待兔”這一則寓言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巧設導入,比如,通過“多媒體+問題”法作為導入,展示課文插圖,先通過圖畫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交流想法,然后再通過問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思考,引出課題。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初步總結文章大意,并嘗試用一句話來概況文章內容。進而,再創(chuàng)設合理的表演情境,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在課堂上展開角色扮演,在扮演中體會寓言中所蘊含的哲理,并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最后,教師應進行適當的總結,突出重點,鞏固學生的理解和認知。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讓學生始終帶著興趣展開探究,為逐步提高其閱讀能力奠定基礎。
二、掌握閱讀方法
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是閱讀能力提高的關鍵。對于小學生來說,方法是其學習過程中的“救命稻草”,學會方法,能夠讓其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充滿自信。而閱讀作為一種漸進的過程,多樣化的閱讀方法能夠讓學生深入體會到文本的價值和魅力。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嘗試不同的閱讀方法,體會不同方法下所帶來的具體的閱讀感受,從而讓學生能夠初步去思考文本的審美價值,促進其閱讀能力的深入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從閱讀方法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教師應以多媒體技術為手段,豐富教學形式,通過圖片和視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對文章內容產生美的認知。另一方面,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采取分讀法,指明讓幾個學生分別學生讀一段,讓其仔細閱讀這段內容,找出其中喜歡的句子,分享自己的理由;同時,讓學生自主體會快讀、默讀、細讀等閱讀方法,讓其說出閱讀感受,并指導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困惑,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最后,教師應與學生共同總結歸納文章內容,再次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完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作為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學習信心的有效途徑,更是師生進一步溝通的“橋梁”。一個高效率的課堂離不開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構建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閱讀效果展開合理的評價,并通過多樣化的評價形式,提高師生、生生互動的頻次,從而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可靠保障。
例如:在上語文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在評價上下足功夫。一方面,教師應對學生的閱讀過程展開合理評價,包括學生的閱讀前的準備和狀態(tài),閱讀過程中是否認真投入以及閱讀結果。以此來綜合評價學生的閱讀成果,提高學生的閱讀信心。另一方面,教師應采取生生互評、師生互評、自我評價的方式,比如,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文本閱讀的自我評價,并對其進行相應的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其樹立正確的閱讀觀。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夠讓其在閱讀中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對其語文素養(yǎng)的進一步發(fā)展也有著顯著的積極意義。但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閱讀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學方法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前者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后者則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從這個角度來看,要求每個語文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優(yōu)化教學方法,讓課堂去主動適應學生的發(fā)展、時代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顧效英.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策略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07):4.
[2]董衛(wèi)梅.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教育,2021(1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