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軍
摘要:隨著中小學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弊端日益凸顯,從應試教育向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的教學改革正全面推行。初中階段傳統(tǒng)的科學實驗教學,教師一般按照教材實驗講述一遍,然后學生按照教材和教師所述進行一遍操作。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機械、呆板,缺乏自主性,沒有自主探究能力,更不會具備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將無法適應和滿足當前科技飛速發(fā)展背景下對人才的要求??茖W實驗本身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科,針對這門學科,自主探究模式的教學方法的探索必不可少,本文主要探討了,自主探究模式下,對科學實驗教學方法的研究。
關鍵字:自主探究;初中科學;實驗教學
前言
自主探究模式,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學生做必要的引導,而非照本宣科似的灌輸式教學。對于科學實驗的教學,與后者相比,學生不再機械地死記硬背一些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去發(fā)現問題、大膽地提出猜想、準備所需的實驗器材、設計和制定實驗方案、科學地記錄實驗數據并對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進而得出實驗結論并交流和討論,最后教師對此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點評,讓學生全程參與科學實驗過程。下文結合以下三點具體探討。
一、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創(chuàng)設課堂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下中學生生活在信息化的環(huán)境里,周圍充斥著許多電子設備和每天激增的信息,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閾值都大大提高。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已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穎的課堂引入,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互聯(lián)網大背景下,教師可借助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一個課堂情景,給學生帶來視覺或聽覺上的沖擊力,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欲和求知欲,讓學生自發(fā)地去進行探索。
例如,《長度和體積的測量》,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和體積的基本單位,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能用生活中已知的長度進行估測等。在學習該節(jié)課前,教師通過互聯(lián)網搜集一些相關的視頻素材,給學生觀看。比如,教師可播放一段關于古人如何測量的視頻,在遙遠的古代,人們是如何度量身邊的物體的長度和體積的,結合當時的歷史配上相應的出土的測量工具,像商代的象牙尺,秦朝的商鞅方升,還有漢朝王莽的銅卡尺,等等。讓學生在感嘆古人的偉大智慧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對現在人們測量工具的探知欲。
再比如在學習《物質的特性》這一章節(jié)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大自然的奇特景象,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大雪紛飛以及身邊的冰棱、玻璃上凝結的窗花、小草上的冰霜、還有冰雹、舞臺上的煙霧繚繞、人工降雨等。從神奇的大自然到身邊隨處可見的現象,既讓學生感覺的大自然的神奇,又不失對身邊熟悉事物的感觸??赡軟]學習之前,學生都習以為常,但教師可引導學生,所有這些都可以通過,接下來我們所學習的知識來解釋,大自然并不神秘,我們可以通過所學的知識去解釋,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地去尋找一些周邊的事物,讓教師或通過自己用科學知識去講解。
二、角色帶入、全程參與,培養(yǎng)自主探究能力
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被激發(fā)后,需要教師指導讓學生全程參與實驗過程,讓學生在自己動手探索的過程中,學會觀察發(fā)現問題,提出可能的實驗結果或現象,然后通過實驗去驗證。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例如,在講解《平均速度》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先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一個運動員在進行百米跑的時候,他在全程的速度是怎樣的?讓學生角色扮演成一個運動員,去試一下。首先讓學生提出猜想:運動員全程勻速跑?運動員中間跑的快兩頭跑的慢?遠動員先加速再減速?等等。這些猜想由學生自己提出,并使其分組進行實驗驗證。學生們自愿分組,準備實驗所需的器材,像卷尺、停表等,每個人充當一次運動員,進行一次100米跑,小組其他成員記錄時間,將數據規(guī)范地記錄實驗記錄本上,然后小組將跑得的數據進行歸類,分析。最后得出一個實驗結論,并與班上的其他小組得出的結論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在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這樣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進行了一次測運動員平均速度實驗。這樣一個自主的實驗探究過程,發(fā)現問題提出猜想、制定實驗方案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結果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并交流討論,在討論中可能出現新的問題,學生又可繼續(xù)探索。讓學生在自主地探索中,不斷發(fā)現問題、驗證猜想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態(tài)度和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徹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構建交流平臺,自主尋找實驗對象,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通過互聯(lián)網,教師可以建立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教師可拋出一個相關的科學實驗課題,讓學生自主交流討論,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自己尋找實驗對象進行探索,再將所探索的結果,進行分享和交流。特別是進行實驗中遇到的問題,自己無法解決的,可以通過平臺交流或教師解答進行解決。
例如,在進行《細胞》這節(jié)知識學習時,教師可通過課堂將顯微鏡的基本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項給學生講解,這就是一個實驗工具,然后通過交流平臺,發(fā)布一個實驗要求,每個人尋找一種物體,對它的細胞進行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和觀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和分享。這時發(fā)揮學生主動探索能力的時候到了,有的學生尋找樹葉、有的尋找小草、有的尋找花朵、有多尋找枯葉、有的尋找小動物等等,找到實驗對象,然后進行實操觀察,觀察他們的細胞特征。這樣比教師單純的提供一個實驗對象,讓學生去觀察有趣的多。最后可將自己觀察的事物的圖像記錄下來發(fā)布到交流學習平臺上,供大家分享和參考。即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又有助于知識共享。
總結
在中學科學實驗的教學中,教師始終要注意,實驗的主體是學生,需要學生的全程參與,積極探索。教師應首先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然后通過角色帶入,全面浸入實驗場景,在實驗過程中敢于發(fā)現問題、勇于提出猜想、并自主地去設計實驗來驗證猜想,在不斷地探索中,不斷地培養(yǎng)自主探索的意識和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力。
參考文獻:
[1]鄭瑋.初中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8,(1):174.
[2]黃宏飛.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實踐探討[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7):245.
臨海市臺州學院附屬中學 3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