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琳
摘要:預測策略教學是一種借助文本內(nèi)容幫助學生進行合理想象的教學方式,能開拓學生的語文學習思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開展預測策略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關鍵詞:預測策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意義;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194
閱讀策略強調(diào)學生的閱讀實踐,教材自三年級開始有目的地安排了學生在預測閱讀策略上的學習。通過提升學生的閱讀策略,能夠培養(yǎng)學生運用預測策略的意識和基本技能,從而促進學生愛上閱讀。
一、在閱讀中運用預測策略的意義
預測作為一種較為常用的閱讀策略,其能夠促進學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線索前提下,讓學生實現(xiàn)自主的、自上而下的通篇閱讀。在閱讀中,學生要利用所學的知識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猜測和驗證,有條不紊地推進閱讀的進程。預測策略的使用可以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從而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和閱讀期待。學生在這一策略的指引下,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文本信息,而是能夠積極主動地為文本內(nèi)容構建意義,使整個閱讀充滿樂趣。另外,預測閱讀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閱讀方式,能夠激發(fā)預測閱讀興趣。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識,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單一的“自學——讀課文——講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模式,雖然明確地規(guī)定了這堂課的教學任務,但是學生可能更會出現(xiàn)應付了事的現(xiàn)象。例如,在學生《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就題目本身而言,其就很有新奇的特點,“老屋”為什么總也是倒不了呢?學生運用大腦進行預測猜想,有的學生說“老屋作為一種珍貴的歷史遺產(chǎn)和歷史見證者,后人為了進行紀念,不斷地對老屋進行修葺,從而使老屋越來越牢固”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對這個問題展開多種猜想,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走進文本閱讀,進行驗證的興趣。
二、預測閱讀在教學中的實踐
(一)善用旁批進行預測
從題目的旁批入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做出相應的判斷?!袄衔荨焙汀暗共涣恕敝g存在語言張力,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很大的預測空間。題目中的旁批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解決矛盾,例如教師提問:“老屋已經(jīng)很陳舊,為什么題目會說總也不倒?”學生們回答時有的說“老屋已經(jīng)被施加了魔法,就像童話故事中的一樣”,這名學生通過推理與對比分析,將以前所讀文本中的情節(jié)進行延伸,說得有理有據(jù)。在該過程中師生之間進行了良好的互動,在進行初步預測的過程中有理有據(jù),從而避免一味地隨意猜想。
(二)通過插圖進行預測教學
文章的題目是內(nèi)容的眼睛,我們可以借助這雙眼睛對文章的行文思路和大致內(nèi)容進行揣摩。而情趣盎然的插畫更能以直觀、形象化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不斷引導學生進行預測。此處仍然以“老屋”為研究對象,直接從題目入手預測很容易讓學生天馬行空地進行胡亂的猜測,而近距離地與課本直接對話,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三)抓住故事情節(jié),利用線索進行預測
預測要有依據(jù),文章的行文線索可以為預測閱讀的開展提供有利的依托。在“老屋”一文中,作者運用相似的故事情節(jié)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可以一邊讀故事,一邊在引發(fā)自己好奇心的地方進行批注。預測不僅僅是要讓學生預測接下來發(fā)生什么,更是讓學生說出來為什么,做到有理有據(jù)。抓住故事情節(jié),教師可以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點開展話題討論。文中的小貓和小雞分別提出了懇請老屋幫忙的要求,面對第三個小動物的要求,讓學生猜測這個要求會是什么?老屋是答應還是有變化?學生在紛紛闡述了自己的預測后,通過后續(xù)的閱讀,發(fā)現(xiàn)與結局存在偏差的地方。文中一些關鍵的詞局、反復的內(nèi)容,會讓學生在讀著讀著的過程中運用“我讀到這里就猜到……,因為……”的模式,進而讓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預測過程。
(四)讀寫交融,訓練預測的運用能力
語文的核心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閱讀策略的提出是讓學生通過學會相應的策略方法進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和運用能力。為了契合“閱讀策略”這一單元文的設置用意,教師可以對學生展開相應的實踐運用的訓練,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自信,提升學生的認知素養(yǎng)。除了口頭表達能力的培訓,在書面表達上也應該進一步進行訓練。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預測”進行故事的編寫。一邊閱讀一邊推想,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蜘蛛的故事一直沒有講完,該結局與前兩次的不同,其作為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更能讓讀者回味。例如,可以進行口頭表述能力的訓練。文中每一處內(nèi)容都可以成為學生進行預測的資源,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以引導,讓學生從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出發(fā),為學生設置一些相應的口頭表述練習。表達能力的訓練可以遵循如下模板“當我讀到……,我猜測……,因為……(學生提出自己的依據(jù))”,通過有理有據(jù)的表述不斷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預測的結果有很多,并不是說與課本一致才是正確的,只要學生有理有據(jù),預測的結局就值得被肯定。
三、結語
總而言之,預測閱讀的過程是一個交互作用的體現(xiàn),不是單向的、消極的、被動的,而是互動的、積極的、主動的。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運用策略進行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在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懂文章,實現(xiàn)獨立閱讀。采用預測閱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這種多維度的閱讀策略中,學生通過一些行文線索,運用所學的知識不僅可以預測結局,也可以預測文章的結構和語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成了閱讀的參與者,還能成為閱讀的發(fā)現(xiàn)者和創(chuàng)造者。教科書安排的預測教學策略,讓我更加堅信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讓學生通過積極思考成為一名擁有獨立閱讀能力的閱讀者。
參考文獻
[1] 梁彥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預測策略[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5(20):254.
[2] 林楓.預測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新教師,2018(12):35-36.
四川省攀枝花市二小龍珠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