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滿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革新,基礎教育迎來了全新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如何實現(xiàn)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廣大班主任必須積極探索有效的溝通方式,不斷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爭取在強化基礎教育整體效果的同時,實現(xiàn)家校共育的美好局面,從而為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家長;溝通合作
引言
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能夠直接了解到學生的家庭情況、成長經(jīng)歷、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心理狀態(tài)及成長問題;家長也能夠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生在校學習感受,向班主任及其他任課教師提供有助于學生成長的建議或意見。在有效溝通基礎上,學生與班主任教師能夠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提高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效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部分班主任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降低了溝通的有效性。比如:缺乏主動溝通意識、溝通內(nèi)容單一等。針對這些問題,班主任教師要認識到良性溝通的重要性,及時調(diào)整自身觀念及狀態(tài),主動與家長溝通,虛心接受建議,維護良好的師生關系及家校關系。
1小學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合作的重要意義
小學生正處于性格塑造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他們逐漸擺脫了幼兒時期的稚嫩,開始向青少年過渡,不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年齡尚小的小學生而言,正確的引導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能對他們的學習活動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最終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素質教育大力推廣的今天,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jīng)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種教育影響既來自學校,同時也來自家庭。鑒于此,要想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首先就要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促使這兩種教育體系能夠同時服務于學生,以便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實際需要。這就要求學校教育的“代表”——小學班主任必須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合作,不斷強化基礎教育的影響力和滲透力,爭取在增強教育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一方面,班主任通過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與合作,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家長的錯誤觀念,促使他們能夠認識到家庭教育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班主任通過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與合作,能夠獲得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全面信息,對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能夠及時予以解決,更好地實現(xiàn)基礎教育的根本目標。
2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與家長有效溝通有效策略
2.1提倡“家校共育”理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在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家校共育”的理念,并且將這一理念融入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促使家長能夠明確認識到家庭教育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讓家長主動與教師聯(lián)系,共同制定“家校教育計劃”,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家長本身,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好學生”的家長與“成績不好學生”的家長,不要用學生的學習成績差異區(qū)別對待學生家長。此外,教師還要形成正確的溝通觀念,要辯證看待微信、QQ、網(wǎng)絡等聯(lián)系方式;雖然網(wǎng)絡溝通大大提升了班主任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效率,但是其存在“無法及時看到消息”“表達方式不完整”“不能夠讓家長專注于溝通”等情況。因此,教師要適當拓寬溝通路徑,不要局限于微信群溝通,若有必要,則可以開啟視頻聊天,讓家長與教師“面對面”溝通,從而提高溝通的有效性。
2.2采用創(chuàng)新的溝通方式,增強合作效果
以前,小學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合作的過程中,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開家長會或電話隨訪,這兩種溝通方式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溝通作用,但是效果并不顯著。家長會在時間和空間上限制了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合作,而電話隨訪這種形式很難獲得深度合作,嚴重降低了溝通合作的效果。為此,班主任必須積極創(chuàng)新溝通方式,不斷提高溝通合作方式的多樣性,爭取在調(diào)動家長積極性的同時,也能獲得理想的溝通效果。比如,班主任可以通過開展親子活動來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也可以單獨開設與家長溝通合作的課程,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交流平臺來構建“朋友”關系,從而突破與家長溝通的限制,進一步強化合作效果。
2.3關注班級特殊情況學生,充分發(fā)揮教育職責
在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教師要在“一視同仁”的基礎上適當開啟差異化對待,要特殊關注班級中一些“特別”的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單親家庭與失親家庭。特殊的家庭結構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很多的特殊家庭的學生,無法像其他學生一樣得到父母及親人的關愛,且一些爺爺奶奶等長輩會過度溺愛孩子?;诖?,教師要主動走訪特殊家庭的學生家庭,切實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主動與其家長進行了解,主動給予建議,避免家長忽視學生成長。
2.4明確自身教育角色,主動聽取家長意見
在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自身的角色與作用,認識到班主任教師這一崗位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明確自身教育職業(yè)與崗位使命,將其作為與家長溝通的重要目的。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謹記溝通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要將一切溝通行為僅僅圍繞學生的教育與引導。在一些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班主任教師由于具備專業(yè)的素養(yǎng)與教育理念,更容易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因此忽視了家長的態(tài)度與意見,過于“獨斷專行”,不僅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容易忽視學生存在的問題,降低溝通效率,影響教育效果?;诖?,教師要善用詢問溝通方法,主動聽取家長的意見,采納家長的建議,以此提高溝通效率,制定出更符合學生發(fā)展與成長的教育對策。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良性溝通是極為重要的,直接關系小學生的家庭教育有效性,影響班主任教師的班級管理效率。面對現(xiàn)階段班主任教師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班主任教師要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要主動轉變溝通觀念,樹立科學的溝通思想。此外,班主任教師還要明確自身教育角色,認識到“溝通”是家長與教師對學生進行共同教育的協(xié)商路徑,要主動聽取家長意見,堅持“家校共育”理念;還要靈活運用溝通的藝術,構建良好溝通環(huán)境,以此體現(xiàn)溝通效用,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程慧云.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溝通藝術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1):141+140.
[2]張富強.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試題與研究,2020(28):138-139.
[3]周菲.家校合作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20(81):157-158.
(福建泉州第二實驗小學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