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學生終身要學習的首要內容。無論處于哪個學習階段,閱讀都是必不可少的提升內容,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和文章主旨的理解,學生語言能力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谝陨蠗l件,筆者通過結合課本實例,對當前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合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拙見,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小學語文作一門基礎學科,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是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著手,談談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
教育的進步得益于教學方法的改進和進一步完善。但在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當中,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原因主要出現(xiàn)在教學方法上。教學方法中出現(xiàn)了問題,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正常進展。
(二)教學環(huán)境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產生的影響
教學環(huán)境的好壞程度是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另一大影響因素。在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教學手段和一定的教學氛圍,對于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教學來講,形成了最嚴重的阻礙,并且這也制約了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實際學習質量,不利于學生的閱讀學習和發(fā)展。
(三)教學目標的缺失導致閱讀教學出現(xiàn)問題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規(guī)劃使得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獲得支持和保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設計對于教學的整體設計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一方面教學目標的設定決定著教學設計的方向和范圍,因此教學目標的缺失就極易導致閱讀教學設計和教學質量出現(xiàn)問題,另一方面主要體現(xiàn)在閱讀教學目標的缺失致使教師在日常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沒有目標可循,因此造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落后,不利于小學語文的教學進步和發(fā)展,也會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未來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策略探究
(一)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閱讀積極性
閱讀能力提升其實是具有長期性特點的教學任務,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來說,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空間,實現(xiàn)大量的閱讀素材積累,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1]。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應用,學生和老師在閱讀資源獲取上都有了更加寬闊的范圍,網絡閱讀具有新穎、便捷、靈活等優(yōu)勢,在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閱讀能力上都發(fā)揮著顯著作用。因此在指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力量,為小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閱讀契機和有效指導。
例如,筆者在教學《晏子使楚》課文時,在互聯(lián)網中查找與課文相關的電視劇、電影等片段播放給學生看,如晏子諫殺燭鄒等,明確閱讀的主要目的在于學習晏子身上的愛國情懷并學會運用“比肩接踵”等常用成語。教師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利用網絡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當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調動后,教師再開展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閱讀教學,其能夠有效地渲染課堂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學起來會更認真。
(二)結合生活實際,促進素材積累
閱讀過程其實是學生獲取知識素材的重要契機,因此我們在組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十分強調學生的素材積累,素材積累之后,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無話可說的現(xiàn)象,文章內容也更加充實[2]。如在講授《春聯(lián)》這一課時,筆者課前就準備了幾副春聯(lián),課上賞析春聯(lián)內容,引導學生透過課上分析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內涵,因此引導小學生利用春聯(lián)解讀文化現(xiàn)象,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下,我為學生布置了收集春聯(lián)的作業(yè),并要求學生將收集的春聯(lián)帶回課堂,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我積極鼓勵小學生創(chuàng)作,實現(xiàn)讀寫結合的教學目標。
(三)制定學習目標,開展組間討論
由于小學生在思維能力上的局限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還是需要提供一定的教學指導,如為學生制定合作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明確小組探討學習的基本方向。例如,課文《小英雄雨來》,教師在讓學生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問題:(1)文章通過哪件事表現(xiàn)雨來機智勇敢的優(yōu)秀品質?(2)文章的其他部分與表現(xiàn)雨來是一個小英雄有什么關系?鬼子對雨來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從結局看,雨來是一個怎樣的英雄?……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讓小組選派代表回答所提出的問題。教師還可組織學生扮演文章中出現(xiàn)的各種角色,例如鬼子、雨來、李大叔等,通過表演進行文章場景的再現(xiàn),使語文學習更加生動有趣。
(四)增加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小學教材內容相對比較固定,且更替速度比較慢。因此,學生僅僅依靠閱讀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通過讓學生閱讀豐富的課外書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例如,在講解《魯賓孫漂流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故事情節(jié)的后續(xù)發(fā)展做一個簡要的介紹,并激發(fā)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的興趣,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閱讀;在講解《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對《安徒生童話》的主要內容進行分享,并鼓勵學生在課下探尋童話書中其他富有樂趣的故事,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不僅是識字的重要途徑,還是學生了解民族文化、拓展知識途徑、提高寫作能力、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從四個方面分析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在新課程改革影響下,仍然需要有效開展閱讀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學習。
參考文獻
[1]周遠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1(09):127-128.
施麗雙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甌北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