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亞紅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高中政治學科的日常教學過程中,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不僅能夠有效深化高中政治這門學科的內容體系,還能夠切實提升高中政治學科教學的針對性,對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就要全方位應用立德樹人理念,加強政治學科的德育功能,以此來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道德素質雙向發(fā)展。
關鍵詞:政治教學;以德樹人;教學策略
引言
政治作為一門兼具綜合性和理論性的高中基礎學科,需要要求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動態(tài)變化,同時也要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進行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實現(xiàn)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廣大教師從自身做起,提高各項素質并時刻注重言傳身教, 同時需要深度發(fā)掘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感受立德樹人思想, 從而使立德樹人理念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真正落地生根。
一、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推行以德樹人面臨的困難
(一)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不足
高中階段,學生在年齡上已經接近成年人,因此在思想道德層面也需要具備基本的自我約束意識,但很多高中生在自我約束能力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比如,很多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如果沒有教師檢查作業(yè),他們很難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再比如,很多高中生一到放假就不能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時間,放任自己晚睡晚起,甚至吃飯也不按時,作業(yè)完成得更是亂七八糟。這是都是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不足的表現(xiàn),說明學生在心理層面還不夠成熟,對自己身心的約束不足。
(二)學生家庭及社會責任意識淡薄
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很多高中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中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家庭及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在家庭生活中,他們不懂得付出,也不會做家務,對父母不懂得感恩,一味索取。在社會生活中,很多高中生也缺乏責任意識,如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在學校,集體勞動的時候,很多學生不愿意參與,不愿付出勞動維護公共環(huán)境,缺乏基本的奉獻意識和合作意識。這些點滴小事不僅反映了一個人的品德問題,更會影響一個人的長遠發(fā)展[1]。
(三)學生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高中生已經具備基本的道德認知,能條理清晰地說出很多道德行為準則,但在行為方面卻存在顯著不足。比如,高中生雖然懂得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意義,但還是有很多學生會亂丟垃圾,不注意保護環(huán)境。再比如,學生雖然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但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節(jié)約用水的大有人在,水龍頭沒有擰緊時,很少有學生會去主動關上。在誠信方面,很多學生會礙于面子而撒謊。由此可知,學生雖然知道怎樣做是對的,卻常常反其道而行之。
二、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進高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從高中學生的角度上來講,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正處在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此階段的學生會逐步從懵懂狀態(tài)轉變?yōu)槲⒂^成熟狀態(tài),此時高中政治學科承擔的責任不只是提升學生的辨別能力和思想水平,還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和健康的心理,而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和應用則能夠向學生傳達終身學習樂于奉獻、勇于承擔和積極奉獻的人格和精神,同時也能夠通過各類榜樣來激勵學生提高對自我發(fā)展的要求,鼓勵學生持續(xù)不斷的完善自身的各個方面,從而促進高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二)有利于政治教育體系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
政治學科教育的本質就在于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人格道德素質,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的現(xiàn)代化人才,立德樹人理念的融入則能夠讓高中政治學科的教育體系趨向多元化和綜合化發(fā)展,也能夠切實引入各類德育性的教育資源,這無疑能夠為高中政治學科教學模式的革新打好堅實基礎。
三、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具體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德育為主的教學情境
在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立德樹人理念的應用和滲透首先要求學生能夠保持較好狀態(tài)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要能夠對高中政治學科的學習保持高度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就可創(chuàng)設以德育為主的高中政治學科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參與到教學情境學習的過程中保持高度的學習注意力,以此來切實保證立德樹人理念的實際應用效果。在德育為主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應在綜合研究教學內容體系的基礎上選取能夠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的情境表現(xiàn)形式,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資源和實踐活動等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課堂教學情境參與度,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的接觸和學習政治學科的理論知識,同時在此過程中滲透和應用德育教育元素,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情境的參與過程中實現(xiàn)道德素養(yǎng)和心理素質的成長與發(fā)展。
(二)樹立以德為先意識
德智體美勞,德排第一位,自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更為重要。政治主要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為目的的一門學科,使學生對于自身的道德素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且有所提升。高中的政治必修課主要有政治、經濟、文化、哲學這四方面課程,其主要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導思想,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等為引導,拓寬教材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樹立以德為先的意識。
(三)深入挖掘教材內容
由于立德樹人的理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滲透仍處于初級階段,許多教師在結合教材和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往往會產生流于表面的現(xiàn)象,這會讓學生對德育的理解產生距離感,無法從課堂的講解中感受到德育教育對自身發(fā)展的作用。因此,要想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德育感化,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來深入挖掘德育的內涵,以此來提升學生對這一理念學習的真實性。
結束語
思想政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性課程,因此高中教育工作者應當深入改革政治課程,轉變過去將思想政治課程視作文化知識課程的傳統(tǒng)認識,將德育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不斷發(fā)掘德育資源并使德育教育真正走出課堂,走進學生的內心,從課堂的德育教育出發(fā),不斷內化為學生優(yōu)良的價值觀,使高中政治課程真正利用思想鑄魂育人。
參考文獻
[1]單鳳彩.高中政治教學“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
[2]時靜.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理念[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
[3] 唐貴海.高中政治課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J].新課程:中學,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