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潤潔
摘要:肢體語言,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來傳遞信息、表達情感、表示態(tài)度的非語言特點的表情神態(tài)及身體姿勢,以表達某種特定意義的無聲語言。運用body language輔助英語教學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展現(xiàn)英語課堂教學的魅力。
關鍵詞:肢體語言 ?小學英語教學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特別強調:英語課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運用能力,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英語新課程中小學英語教材內容的改革,也更加貼近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如每課的Chant、Song等,就是完全調動學生的身體語言,邊唱邊做,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也符合兒童的學習規(guī)律。結合教學實踐,我對肢體語言在課堂教學的運用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肢體語言是最好的無聲語言交流方式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的活動,而不是單純的教師的教或學生的學,而。教師的教學將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的吸收,而且這種影響是深遠的。我們都知道,學生的注意力極易被其他外界的新鮮刺激物吸引,所以在上課時教師需要有意識地注意動靜結合配之以身體上的動作來刺激學生學習興趣。教師不單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要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加上使用肢體語言讓學生記憶并復習以前所學的知識。如在學習Unit 5 Clothes的Story時,我就把白襪子放在盒子里,詢問學生:“Where is my white sock?”學生紛紛舉手,想嘗試找出white sock,通過尋找,學生學會了地點介詞,如 in the box , white sock,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充滿了好奇、探索,獲益良多。
二、肢體語言更具有形象性和生動性
在英語教學時,學生需要掌握單詞和句子。如果枯燥的領讀、跟讀,學生很快就會產生厭煩情緒。如果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做出動作,則會很快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如我在教Unit2 School Activities的Vocabulary時,所有的動詞我都一邊做動作,一邊教單詞,讓學生也邊做邊讀,如補充的單詞shopping就雙手放在前面,裝作手推車的姿勢;fishing就把手向前一拋,如釣魚狀,學生跟做,學生有了形象記憶后,再配上英語單詞,自然而然地把單詞牢牢記住了。在Song的學習時,學生把動詞和動作配合起來,唱起來充滿活力、激情。再如Unit5 My Body的Vocabulary時,通過身體部位的學習,學生每學一個單詞,就touch相應的身體部位,學生學得相當有趣,而且對身體部位單詞的單、復數的區(qū)分,很容易就掌握了。對于這種有趣的形象學習法,學生樂于接受,樂于使用,課堂學習氣氛自然活躍。
三、肢體語言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英語教師總是要能歌善舞的,因為小學英語教學本身具有活力。要是老師能充分運用肢體語言,他/她就能更好的帶動課堂激情。肢體語言能夠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氛圍,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老師可以采取比如流利的對話和不能用語言表達的信號、圖象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們在教英文歌曲或做游戲時,能增加一些夸張的動作或表情,能夠有效幫助改善教學中的氣氛。如在教授單詞時,我運用一些小游戲,如加速度來拼讀單詞,Simon says,High-low voice等,調動課堂氣氛,在做這些游戲時我可以用動作來代替語言,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自己的負擔,無聲語言的注入也會使學生更加關注老師的一舉一動。老師此時可以帶領學生來做動作,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單詞,教學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又如我在每節(jié)課的熱身部分,就是Warming-up時,通過唱歌,讓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唱歌,激發(fā)學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為整節(jié)課的學生打下了良好的鋪墊。
四、肢體語言讓師生關系更和諧
對大多數學生來講,英語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學習起來總是比較困難、枯燥、難以理解的。這樣,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使學生產生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教師應把微笑帶進英語課堂,使它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讓學生感到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包袱。
教師講課時如果能運用適當的動作或表情,給學生以親切的微笑、神情都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激發(fā)學生開口模仿的欲望,直觀生動的體態(tài)語能深深吸引學生的興趣,因為英語學習就是一個模仿和創(chuàng)新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都具備同一個特點,那就是渴望表揚與關注,教師的鼓勵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前進的動力。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根據課堂中的不同情況,準確適當的運用激勵性眼神,就可能將問題由難化易,有效調節(jié)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當學生答對問題時,老師的點頭嘉許是對學生的一種積極回應;學生答錯了,老師也以微笑鼓勵,再加上一句,“Never mind. Think it over.”使學生不感到灰心喪氣,進而激勵自己更加努力,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繼續(xù)往下學習;有時為了批評或警告學生,教師可能會眼神提示,讓學生自己警覺……所有的這一切都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幫助。這一切給我們課堂變得和諧,讓每一位學生充分享受到愛和喜悅。
當然,也不能濫用肢體語言,太花巧的肢體語言只能讓學生眼花繚亂,適得其反。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除了有聲語言外,非語言交流手段也是很必要和很有技巧的,教師準確地運用體態(tài)語,能更好地組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身體語言配合起來,使之最優(yōu)化地為小學英語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皮連生,教育心理學(H),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2、何廣鏗,《英語教學基礎》,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