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雯
摘要: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也應注重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提升語文教學水平和質量。本文將簡述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分析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閱讀、口語、寫作和活動中的融合運用,為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隨著教育行業(yè)的不斷優(yōu)化和改革,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將現(xiàn)代社會中的優(yōu)質手段運用到教學工作當中,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趨勢,將新技術融入到教學內容里,豐富教學課堂,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認識偏差
第一是教師片面地將信息技術當做一種替代教材的工具,將傳統(tǒng)教材上的文字搬到計算機上,沒有從根本上了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從而造成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無法有效融合。
第二是部分教師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重點,何種教學都依賴于多媒體設備,沒有考慮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無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1]。
(二)信息教學條件有限
我國各地區(qū)經濟存在差異,信息資源的分配參差不齊,部分地區(qū)的信息化教學體系還不完善,部分年紀大的教師也沒有經過專業(yè)的信息技術培訓,運用信息設備的能力較弱,無法滿足信息化教學的需求。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的運用
(一)識字教學
識字是閱讀、口語、寫作的基礎,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不僅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小學的年齡決定其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較為困難,對直觀事物的理解更為容易,教師需要用直觀性的介質來幫助小學生認識文字。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下冊中“春夏秋冬”,學生本身就對春夏秋冬有一定的直觀體會,教師可以利用春夏秋冬的影像來幫助學生認識,播放春風時帶有細微的風聲,夏雨則有淅瀝的雨聲,利用看和聽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加強他們對文字的直觀認識。
(二)閱讀教學
閱讀是提升語文教學的根本途徑,在很多課文或書籍閱讀中,都需要讀者進行聯(lián)想。但小學生接觸的事物較少,聯(lián)想能力較弱,很多文字都是枯燥無趣的。教師應結合課本創(chuàng)造出適合小學語文教學的課件。例如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中第四單元描繪了我國古代傳說故事,教師也無法清晰認識到這些故事的本質,而網絡信息中有著諸多繪聲繪色的動畫,教師可以借助這些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可以在教學開始時播放一部分視頻,中間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已有的概念下進行閱讀,課堂時間將要結束時再播放剩下的視頻,從吸引興趣到實際閱讀最后加深理解,使學生一直圍繞著教學主題進行學習。尤其在一些古文、詩詞的教學中,其背后的情感和意境需要學生深度體會,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方法與教學內容相互結合,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閱讀興趣[2]。
(三)口語交流
口語交際是日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認為口語交際多是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沒有運用信息技術。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口語與識字、閱讀和寫作相互依存相互配合,比如有些字會說卻不會寫這類情況,為了減少這類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應注重學生的口語交流,并將其與信息技術結合。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下冊中“打電話”就是非常適宜的交流教學,手機及其他通訊設備在生活中極為常見,教師就可以運用兩部手機開展語文教學,不僅能夠直接通過實踐為學生講解電話互動中的禮儀,還能夠為學生演示手機的實際應用,既滿足小學語文口語交流的教學需求,又提升了學生的社會能力,使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巧妙融合。
(四)寫作教學
寫作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不只是小學作文教學,其他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寫作對學生的文字底蘊、閱讀積累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學生在創(chuàng)作靈感上靈活運用過往積累的文學底蘊進行創(chuàng)作,使文章富有真情實感。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介紹一種事物”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動畫片段或影視作品,要求學生從這些影像中提取一種事物進行介紹,不是傳統(tǒng)由教師給出一種事物便吩咐學生寫作的枯燥模式,應以學生為主體,多尊重學生的意見,激發(fā)他們自身所具有的情感,并且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深入了解選擇的事物,可以幫助學生通過網絡查找事物更深層次的內容,滿足學生的興趣。
(五)綜合性活動
目前小學階段的綜合性活動非常豐富,在學習活動中也能應用到信息技術。最為有趣的應該就是“你看我猜”的活動,讓學生兩人為一組,一名學生對著多媒體投影,而另一名學生背對,教師用圖片、視頻等方式播放給學生看,并表述給背對的學生,讓背對學生猜測。比如《飲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瀲滟晴方好”利用多媒體設備投射出水面波光閃動,太陽正午而立的景象,對觀看的學生是一種聯(lián)想和口語的考驗,背對的學生也要具有充分的閱讀理解能力。這類活動可以運用在字、詞、句的學習當中,非常適合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運用信息技術的輔助使各類活動趨于完善,讓學生在信息活動中得到各個方面的鍛煉,促進語文能力的提升。
結論: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需要糾正學校和教師對信息技術運用偏差的問題,并增強信息技術在小學校園中的推廣應用。將信息技術運用在小學語文識字、閱讀、口語、寫作和綜合性活動之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信息化教學模式,優(yōu)化信息技術傳播語文知識的層面,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戴海梅.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01):105.
[2]王玲.融合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解讀[J].讀寫算,2020(3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