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軒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提高小學生語言表達技巧和文字理解能力的學科,其教學宗旨是培養(yǎng)小學生對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為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及語言能力,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語文,單從字面意義上來說,“語”即語言,是對文字的系統(tǒng)編排和管理,“文”則是文化,是對文化掌握的不斷豐富及創(chuàng)造,合起來,語文就是一門培養(yǎng)人們語言能力和學習創(chuàng)造能力的學科。而小學語文則是小學生認知啟蒙的基礎,小學生的年齡基本上是6~12歲,這個階段最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對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及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通過語文學習,小學生能把從家庭及生活環(huán)境帶來的認知系統(tǒng)化、理論化,進而舉一反三,形成對這個世界的初步認識及分辨。而不斷的學習則是對這個認知進行深化和細化的過程,從字母、拼音、偏旁、部首到組詞、造句,從中國古典詩詞到世界名著,小學語文教學就是一個小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且不斷拓展和豐富的過程。這個階段,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同時,通過不斷的引導,讓學生加深對課本知識的記憶,并學習到與之相關的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閱讀教學對小學生的作用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jù)越來越大的比重。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教師年齡越來越年輕化,教育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多媒體技術、開放式教學,這些改變對小學生來說,使課堂生活變得更加活躍與豐富多彩,課本知識也變得更加生動和更易接受。和以前相比,雖然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對學生來說還不夠。素質教育的要求,更多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課本的知識量及知識面還不能完全覆蓋學生對外界認知的渴望,而小學生對他們感興趣而又不懂的東西,總喜歡多問幾個為什么,這個時候就需要小學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以興趣為導師,帶著問題去閱讀,一步一步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閱讀達到開闊眼界和自我成長的目的。
二、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應該給予學生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不僅僅是學校環(huán)境,同時也包括家庭環(huán)境。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但又缺乏耐心,但是自尊心和好勝心很強,所以教師不能硬性要求學生必須閱讀多少書籍,而應安排學生讀一本像《海底兩萬里》類的書籍,要求學生讀完后必須把自己的讀后感寫出來,寫得好的同學可以得到老師的獎勵,而前幾名同學可以上登上講臺把自己的讀后感大聲朗誦給全班同學聽。同時還可以開展“我是小專家”活動,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再通過閱讀相關方面的書籍,然后充當老師向同學們傳授自己的成果和經(jīng)驗;“成語故事接龍”讓學生不僅僅是認識一個成語,而且還了解這個成語的來源和背后的故事;“歷史上的今天”則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去了解歷史及人類社會的進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直接驅動力。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學習了更多的知識,同時也鍛煉了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促進了全面發(fā)展。
同時,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F(xiàn)在的小學生家長一般都是“80后”“90后”,很多家長一回到家就拿著手機,不是玩游戲就是刷抖音,而小學生正處于一個通過模仿來認知社會的階段,父母這些不負責任的作為會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教師應多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學校與家庭共同協(xié)作,才能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養(yǎng)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
在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由于天性使然,在閱讀課外書籍時往往是囫圇吞棗,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或者是有趣的情節(jié),讀完后也沒有很好地歸納總結。讀完一本書,對他們來說只是停留在了解和知道的層面。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正確而有效的閱讀方法,拿到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作者是誰、作者的生平、作者寫作的初衷是什么。然后明白整個書籍或文章講述了什么內容,分幾部分講述的,針對每個部分的內容作者想表達一種什么思想,各個部分的內容是通過什么來相互聯(lián)系的,作者通過整本書或整篇文章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看完后有什么感想,你認為作者的這本書或者文章有哪些內容是你認同的,哪些是你不認同的,從中你學到了哪些知識。這樣才是正確而有效的閱讀方法,教師應鼓勵學生針對自己閱讀的課外書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尊重學生的看法,對學生的一些獨特的建議不應該持否決的態(tài)度,應給予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及有效性。
三、結語
閱讀能力是人類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基本途徑,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從閱讀中體驗到思考、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這樣學生會對閱讀越來越感興趣,才會真正喜歡語文、喜歡閱讀。
參考文獻:
[1]姚秉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4.
[2]程紅.論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國冶金教育,1998(2):85-88.
[3]黃明春.淺談如何運用情感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