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
游記,顧名思義,指記述游覽經(jīng)歷的文章。游記有帶議論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有帶科學色彩的,如酈道元的《三峽》;有帶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
按照統(tǒng)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寫作要求,這是一篇游記寫作。要求同學們記錄一次有意義有感受的旅游經(jīng)歷,回想游覽時的最深印象和總體感受,據(jù)此確定寫作內(nèi)容,敘述詳略。游記一是交代游蹤,通過游蹤記述游覽的經(jīng)過,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抒發(fā)感受。后者是寫作的重點,需詳寫;前者則宜簡略,只能起交代和串聯(lián)作用,當然游覽過程中一些特別的經(jīng)歷也可以寫出來,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筆者試著總結(jié)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將其分為游記寫景和游記抒情兩個大類。
一、游記寫景法
(一)移步換景
1. 方位變換
將景物穿插于旅游的步伐之中,具體寫一處景觀時,可采用方位變換的寫景順序: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由中間到兩邊、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整體到局部等,這種手法是移步換景。但是這個基本的結(jié)構(gòu)然要取決于文章想表達的情感,不能一味順著帶走,在景物描寫上,必須選出重點,將筆墨放在你感情投射的景色上,然后才能仔細地品味你所喜歡的景物。如《小石潭記》片段: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柳宗元的移步換景是運用得非常充分的。從聽到聲音,到隨著聲音看到小潭,到最后走近小潭,其中的寫作順序是非常清晰的。
2. 時間變換
我們在寫游記時,可以利用時間的變換來安排景物的描寫,時間可以分別設計在三個不同的時段,如早晨、中午、傍晚。三次時間點,所看到的景物也是不一樣的,即使看到的景物一樣,由于時間的差別,所呈現(xiàn)出來的景色也是不同的。當然,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也是不一樣的,如《壺口瀑布》枯水期和雨季的景是不一樣的。
3. 人物變換
時間可以變換,人物也可以變換,時間不同所遇到的人也不同。何人?何時?何地?三個不同的點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早上也許在身邊的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頭,中午可以是一家三口,傍晚可以是一對情侶相依在某地看日落彩霞。例如,《登勃朗峰》作者上山時寫了所看到的景、下山時寫了醉醺醺的車夫駕駛著馬車在顛簸的山路上狂奔,還寫了自稱“勃朗隊長”的法國人。
4. 游覽移動
游記散文需要有一條清晰的線索。在段落開始或文中的關(guān)鍵位置,放置能體現(xiàn)游蹤的詞句。選取自己印象深刻的、富有代表性的景物為線索,可以按照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安排行文,也可以按照參觀的順序來寫,有條理、有重點地寫下所看到的景物。在寫作過程中可以梳理一下整個過程的一條游覽線路,掌握敘述的順序,選擇好要敘述景物的角度,運用好敘述的線索,就能按要求完成一篇寫作。
(二)定點觀察
1. 定點靜景
(1)顏色的層次。在教材中靜景的描寫也是很精彩的,在寫靜景時,一定要寫得具體,寫出景物的大小、位置、顏色等。顏色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一個點,顏色的運用可以使文章更有畫面感和層次感,如《濟南的冬天》片段:
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窗桑缴系陌稍桨l(fā)的青黑,樹尖兒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2)寫景密度。寫景的密度越大,就越能出現(xiàn)畫面感,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總共寫了28個景物,寫了景物的具體名稱,并在景物前面加上適當?shù)男揎椪Z。
(3)多感官的角度。借用修辭,或比喻,或擬人,或排比,或?qū)ε?,或引用,根?jù)景致的不同特點,而用最恰當?shù)恼Z言去表達,彰顯出美景的本真美。就如繪畫,不同的畫要用不同的筆去畫一樣。除了修辭,我們還可以怎樣來寫出畫面感呢?同學們不妨試著寫一寫:眼睛看到了什么?耳朵聽到了什么?鼻子聞到了什么?身體觸碰到了什么?用多感官的角度來提升自己作文的檔次。
2. 定點動景
(1)抓動態(tài)的變化。對事物的觀察不應只是關(guān)注靜態(tài)時的情態(tài),也要關(guān)注動景。如何來寫動景呢?我們應從細處著眼,寫好景物活動或者發(fā)展變化的狀態(tài),突出景物的整體感和生動性。小石潭中的魚兒游動,壺口瀑布寫水之流態(tài)而不著一流字,都是在寫景的動態(tài)。
(2)活用動詞,豐富內(nèi)容。例如,在《壺口瀑布》中,作者運用“吸”“攏”“沖”“跌”“碎”“升”“跨”“穿”一連串的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黃河奔騰至此,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改變,一下從河床跌入深谷,碎成點,碎成霧,充滿靈性與生命力量。在描寫所看到的景物時,壺口瀑布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xiàn)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剛中帶柔的性格特點和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作者由黃河的性格想到中華民族雖歷經(jīng)艱難,但寧折不彎、堅忍剛強、勇往直前的精神,抒發(fā)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3. 動靜結(jié)合
動靜結(jié)合也是一種方法,把動的事物化為靜物,或者把靜的事物寫活,以動襯托靜,造成一種奇妙的寫作效果,使靜物顯出活力,具有生命力,使動的事物顯出厚重、莊嚴,從而顯示出別樣的表達情致。我們在寫作中恰當?shù)厥褂眠@種動靜結(jié)合的方法,能夠改掉文章單調(diào)的缺陷,使文章生動起來?!度龒{》中,“素湍”為白色的急流,為動態(tài),“綠潭”則是靜態(tài);“回清”為回旋的清波,是動態(tài)描寫,而“倒影”又為靜物,動靜彼此交叉結(jié)合。“怪柏”靜、“懸泉瀑布”動,“飛漱”是在急速流動,也是動態(tài),同樣有動有靜,使語句更加突出,讓景色的描寫變得生動。
二、游記抒情法
(一)突出獨特的感受
所謂“獨特”,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1)與別人不同的感受;(2)游覽中最強烈的感受。這些獨特都可以運用到抒情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內(nèi)心體驗。寫游記類文章,大要求便是“繪景并傳情”,景因美而生情,情因景而更愜,情景交融,合為一體。行文中,情的表達要根據(jù)景的描寫而自然地生發(fā)與表達,不可為抒情而抒情,造成寫景與抒情兩張皮,不能貼合成一體。要學會抒情,寫出原汁原味的作文,要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感觸很深,也能打動別人,做到有一個好的故事、好的情感、好的文筆。選材的過程中應遵循真實、合適、吸引人,寫作時應緊扣中心、樂觀向上。
《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中,作者通過合理的想象,表達了與主旨有關(guān)的情感并要符合語境,融入自己獨特的感受。用第一人稱來敘述,更切題。我們在平凡中生活,從瑣細中深刻,擁有獨特的內(nèi)心體驗,這樣的體驗包括了角色體驗、感悟體驗、比較分析,從體驗中提煉人生真諦。把平淡的故事寫得華美充實,巧妙地設計作文的詳略,開頭結(jié)尾,前后照應,用情景的方式來寫好一個開頭。擁有好文筆需要做到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言之有境——有好的修辭、聯(lián)想,以自己的視角去觀察事物,有獨特的體驗,從而得出人生道理,升華寫作的素材。
(二)情感升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把自然與心靈融為一體,寫景抒情,情因景生,不但寫出了對美麗風景的感受,更述說了內(nèi)心獨特的感悟及心靈的啟迪,游中有賞,游中有思,韻味悠遠,令人回味不已??梢栽诓煌木拔锩鑼懼兴妓魅松鷨栴},把大自然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給予自己一些啟迪。在我們寫作時敏銳的思維和深邃的目光中,會閃現(xiàn)出哲理的光芒,如曠達的胸懷、高遠的情志、深刻的思想,讓讀者感受天地之靈氣以及更深層次的精神世界。
《壺口瀑布》中寫海、河、瀑、泉、霧(水流千姿百態(tài))由情入理、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情感的豐富多樣(喜、怒、哀、怨、愁),水之形神寫出了人之情感——至柔至和的水,被壓迫就會奮力抗爭,由人的情感升華到民族精神——博大寬厚的中華民族,被壓迫也會奮力反抗。
課本是最好的實例,教師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可以引導學生寫作的知識點,充分利用好課本,做到讀寫結(jié)合。
◇責任編輯 晏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