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現(xiàn)存問題及三維突破路徑

    2021-09-08 04:33:49張禹石孫軍
    職業(yè)技術教育 2021年16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高職院校

    張禹石 孫軍

    摘 要 立德樹人是課程思政理念的出發(fā)點,是課程思政價值的著力點,是課程思政培育的落腳點。經過“初步探索”“政策導向”兩個階段的豐富和發(fā)展,進入“課程實踐”階段的“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出現(xiàn)“理論生疏,缺乏足夠的應對準備”“案例太少,缺乏參考的借鑒模板”“經驗不足,缺乏有效的融入方法”等問題。高職院校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有效推進,需要教師突破“理論生疏”的制約,加強思政知識的學習;突破“案例太少”的制約,廣泛參考其他金課;突破“經驗不足”的制約,努力掌握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課程思政”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教學理念,其目標是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專業(yè)技術培養(yǎng)中,學生在專業(yè)課程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塑造,達到全面、系統(tǒng)的育人效果,從而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從實踐過程來說,“課程思政”這一理念的實施經過了“初步探索”“政策導向”和“課程實踐”三個階段。在“初步探索”階段,包括復旦大學、上海音樂學院、華東師范大學等在內的高校在嘗試過程中總結了許多經驗,證明了課程思政的可行性,預測了課程思政的發(fā)展方向。在“政策導向”階段,國家根據前期部分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情況從頂層設計的角度于2017年出臺了《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進而細化為《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下文簡稱《綱要》),明確了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意義[1]。“初步探索”和“政策導向”階段結束后,課程思政在全國范圍內的發(fā)展和探索開始進入“實踐階段”。廣泛推行的課程思政出現(xiàn)了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于前期準備工作不足所導致。就高職院校的情況來看,教師存在“理論生疏,缺乏足夠的應對準備”“案例太少,缺乏參考的借鑒模板”和“經驗不足,缺乏有效的融入方法”三個方面的問題。本文根據上述三方面問題,提出了對應的突破路徑,旨在提出解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現(xiàn)存問題的思路與對策,使課程思政理念能夠更好地轉化為現(xiàn)實的教育效果,實現(xiàn)寓價值觀引導于“大國工匠”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塑造之中。

    一、課程思政的發(fā)展過程與現(xiàn)實目標

    立德樹人一直是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目標,“立德”在前,而“樹人”在后。國家的建設與發(fā)展離不開統(tǒng)一、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課程思政是依據現(xiàn)階段我國的教育方針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要求,將專業(yè)知識傳授與價值觀培育相結合,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目標下,使學生在“大思政”環(huán)境中堅定理想信念,樹立為國家和民族發(fā)展擔當時代重任的一種重要教育理念。

    (一)課程思政的發(fā)展過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等重要會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2014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將德育建設作為教育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的重要任務,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3]。隨后,復旦大學、上海音樂學院、華東師范大學等在內的高校以“音頻思政課”“歷史思政課”等方式進行了探索并取得較好成效,為“課程思政”的全國推廣提供了寶貴經驗?!罢n程思政”是在充分挖掘每一門專業(yè)課程潛在思政元素的基礎上,推動思政教育功能的實現(xiàn),其能夠充分助力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完成,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隨著課程思政作用與意義的凸顯,國家先后印發(fā)了《意見》和《綱要》[4],使課程思政理念更具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實踐性。

    首先是“初步探索”階段?!罢n程思政”理念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之前,除上述高校外,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大連工業(yè)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等一部分高校前瞻性地開展了初步探索,圍繞國家總體發(fā)展、民族意識培育、科技創(chuàng)新倫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課程思政”專業(yè)課程。這些課程既拓展了教師的教學思路,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主觀能動性,產生了顯著效果,得到了師生的廣泛好評。但是,由于課程之間有所差異,如何在不同專業(yè)領域的不同課程中發(fā)揮好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是對教師能力的考驗[5]?;诖耍n程思政便進入到了“政策導向”階段?!兑庖姟泛汀毒V要》從國家層面對高?!罢n程思政”建設做出了整體設計和部署[6]。從2017年開始,各高校陸續(xù)啟動對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方法的探索。而2020年出臺的《綱要》,則是歷時三年探索后形成的具體指導方案?!俺醪教剿鳌彪A段創(chuàng)新性十足,“政策導向”階段思路清晰,這兩個階段證明了課程思政的可行性與發(fā)展性。隨后進入了“課程實踐”階段,不同形式的課程思政教育在各層次高?!熬`放”,教師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面臨的重要機遇與威脅、內外部挑戰(zhàn)等,將理論與案例相結合,把價值與信仰相鏈接,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得到了師生的廣泛認同。各校形成了一批模式成熟、效果穩(wěn)定、可復制推廣、操作性強的“課程思政”教學案例,一批品牌課程深受學生歡迎,學生理論學習的獲得感顯著提高。

    (二)課程思政的現(xiàn)實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7]。從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到專門印發(fā)關于課程思政的相關文件,黨和國家將青少年的價值觀培育與民族意識培養(yǎng)置于與科學技術專業(yè)教育同等重要的水平。這表明我國在現(xiàn)當代高等教育培養(yǎng)體系上較傳統(tǒng)教育已經有了質的變化。傳統(tǒng)教育注重技能訓練和理論知識的傳授,將價值育人功能獨立置于其外,讓專門的思想政治課程來承擔此部分工作。而經過課程思政理念融入的教育則是一種全面教育,它拉近了傳統(tǒng)教育在專業(yè)技術與人格培養(yǎng)以及價值塑造之間的距離,更加注重素養(yǎng)教育,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找到自我和本我,使學生朝著全面發(fā)展與和諧統(tǒng)一的方向成長。這種教育更加注重理性的塑造,更加關注培養(yǎng)什么人和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課程思政則回答了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教育核心問題,更深層次地挖掘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所在?!毒V要》中對課程思政建設的總目標有明確的闡述,即“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這個核心點,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yè)內統(tǒng)籌推進,促使課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廣泛共識,廣大教師對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協(xié)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樹人成效進一步提高”。立德樹人一詞在《綱要》中多次出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出立德樹人作為育人目標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重要任務與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币虼?,立德樹人既是課程思政理念的出發(fā)點,又是課程思政價值的著力點,更是課程思政培育的落腳點。

    二、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目前,許多高等院校已經充分意識到課程思政建設對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性,但還未搭建起系統(tǒng)的課程思政體系,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培養(yǎng)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目標。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堅持立德樹人使命,緊緊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切實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但從目前實踐來看,高職院校在推進課程思政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理論生疏,缺乏足夠的應對準備

    “課程思政”既不能離開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也不能缺少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更不能忽視課程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規(guī)劃,否則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專業(yè)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問題[8]。教師是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決定性要素。通過對大連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等多所職業(yè)技術學院的走訪調研發(fā)現(xiàn),在高職院校中,教授專業(yè)技術課程的教師對課程思政相關方針政策、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了解和把握不足。事實上,任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等政治思想是否深刻、理論是否扎實是能否開展好課程思政的關鍵。而要有效實施課程思政,就要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課程思政的出現(xiàn),改變了專業(yè)課教師原有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維。從前,教師只要確保自身專業(yè)技術過硬就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專業(yè)技能人才,而現(xiàn)在教師卻缺乏足夠的應對準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自身思想政治理論功底不足;二是擔心學生聽不懂。為了避免因自身思想政治知識水平不足而導致的課堂氛圍變得生硬、學生的求知欲望降低等情況的發(fā)生,一些教師不愿意接受課程思政這一理念。

    (二)案例太少,缺乏可供參考的模板

    近來,許多高校在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做了大量嘗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對高職院校來說,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能有效提升這些未來“大國工匠”的愛國情懷。然而,由于課程思政理念提出時間尚短,相關研究并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在中國知網上以“課程思政”為主題進行檢索,檢索到的1.58萬篇文獻中,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層次論文僅有1201篇。由此可見,目前高等職業(yè)教育領域中關于課程思政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較少。之所以出現(xiàn)上述情況,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理解把握還不到位,課程思政實踐不深入,難以發(fā)現(xiàn)課程思政存在的真問題,難以開展有關有深度的研究。對于高職院校的非思政課程教師而言,課程思政的難,說到底是不知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開分析并與專業(yè)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可總結為兩方面原因:一是缺乏成熟案例和可參考的借鑒模板;二是缺乏衡量評價指標。從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辯證關系來看,教師在面對新興的教育教學手段和理念時,也需要從學生做起,將這些理念深化為自己的教學本領,從而外化為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三)經驗不足,缺乏有效的融入方法

    如何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專業(yè)知識的交融,是課程思政建設需要突破的難點問題。通過前期調查,從當前課程思政的實踐來看,一些教師雖然也在積極開展課程思政,但由于在教學目標上缺乏針對性設計,導致在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出現(xiàn)了碎片化、牽強化的傾向。課程思政與專業(yè)課的簡單組合,一是造成了課程思政理念同原有教育理念的價值沖突,表現(xiàn)為價值引領上的生硬,使課程思政的目標不明確、不具體;二是造成課程思政理念與不同學科交叉的尺度難以把握,專業(yè)課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的力度掌握不夠,有的顧此失彼,有的過猶不及,極大地損傷了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效果。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缺少有效的融入方法。事實上,課程思政的育人方式應靈動多樣,同一門課程面對不同層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應因材施教,即使是面對相同的學生,也要考慮不同時間的社會背景,為了找到平衡師生與課堂教育教學內容的契合點,“因課制宜”就顯得尤其重要。而目前部分課程因教師經驗不足采用了不合理的教學方式,未能把握課程思政建設的本質和規(guī)律,達不到應有的育人效果。

    三、高職院校深入推進課程思政的路徑

    盡管目前課程思政在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課程思政的環(huán)境更加成熟,國家對于思政教育的關注和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也會變得更加強烈。我國現(xiàn)在十分重視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也正是因為職業(yè)技術人才對實現(xiàn)“智造”大國具有重要意義。對科研人才來說要將論文寫在中華大地上,對培養(yǎng)出來的“大國工匠”來說則是要將汗水拋撒在中華大地上,因此,課程思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深入推進需要學生、教師、管理部門多方發(fā)力,在三個方面實現(xiàn)突破。

    (一)突破“理論生疏”的制約,加強思政知識的學習

    課程思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在不斷實踐中所形成的成果,是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教育理念。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構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關鍵一步。因此,教師應當接受課程思政,積極學習知識,融入教育大局。首先,要正視課程思政的現(xiàn)實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最終要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在“大國工匠”的培育過程中,不僅要塑造他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鍛造共產主義靈魂,還應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深刻了解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本質和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不懈努力。所以,作為教育環(huán)節(jié)的主體,教師要主動突破“理論生疏”的制約,加強思政知識的學習,勇于講“課程思政”的話。只有表達出自己對于課程思政的真實看法和感受,在教育環(huán)境這一要素中達到充分的良性溝通,才能夠在思政環(huán)境下做到“人課合一”,實現(xiàn)課程思政效果的最大化。當然,課程思政不是思政課程,專業(yè)課教師依然要以立足本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為主,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僅是一種融入,以實現(xiàn)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的效果,使學生在能夠更好地學習專業(yè)技術的同時,樹立為黨、為國、為家、為民、為實現(xiàn)民族大任而努力奮斗的情懷。

    (二)突破“案例太少”的制約,廣泛參考其他金課

    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理念,每門課程的融入條件與方法不同,傳統(tǒng)藝術和文學類課程的課程思政教育同機械制造、電氣工程等課程的思政教育在方式方法上有著極大不同。授課教師對這種新穎的教學理念在短時間內難以做到深入理解和有效實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針對“案例太少,缺乏可供參考的模板”的問題,應當堅持黨一貫主張的“榜樣教育”,廣泛學習、參考其他領域、其他高校的“金課”,取長補短。2020年9月9日,四川大學就召開了課程思政榜樣課程表彰暨交流會,師生代表進行了課程思政經驗、感悟和體會的分享交流。目前,高職院校教師在課程思政方面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很難找到可借鑒的模板,導致不能明確什么樣的融入式教學才是好的課程思政。另外,對于課程思政開展的相關課題研究較多,但在課程實施方面的優(yōu)質成果還較少。教育部門應當深入高校,在工、理、文、醫(yī)、藝等學科中尋訪課程思政理念使用效果好的課堂及實踐成果,打造更多示范課堂、精品課程并進行廣泛推廣,讓不知如何結合好課程思政的教師找到可模仿創(chuàng)新的對象,協(xié)助他們更好地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同時,在參考和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能夠迅速掌握課程思政教學的基本規(guī)范與核心要領,提高他們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思想自覺與行動自覺,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三)突破“經驗不足”的制約,努力掌握有效的方法

    學習和實踐都是獲得經驗的方式。要做好課程思政,就必須掌握有效的方法。如果方法不當,那么育人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甚至適得其反。首先,要廣泛調研。學生是否愿意聽帶“思政味道”的課程、思政的設置比例多少才合適、如何才能將思政“濡化”進專業(yè)課程而不影響主課程的教學效果等,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在高職院校師生中進行調研來解決。其次,要深挖課程。找準思政內容與專業(yè)知識的契合點,通過系統(tǒng)性的課程設計,做到無縫對接和有機互融,建立生成性的內在契合關系。最后,要加強考評。面向學生對教師設置考核環(huán)節(jié),對教師融入課程思政的專業(yè)課程是否有效、學生是否樂于接受、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等問題進行考核評價,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評價模式,促進教師反思意識的喚醒、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師生之間距離的拉近,這對于促進教育教學與思政教育進一步融合發(fā)展至關重要。當然也可以通過教學競賽、教學研討等活動,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方法決定質量,還需要加強對融入方法的研究和提煉。把價值觀培育融入專業(yè)課程,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還是第一位的。唯有把融入目的正確理解為是為學生的發(fā)展和未來職業(yè)生涯提供后勁支持的服務,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技藝精湛、創(chuàng)造力十足的一線“大國工匠”服務,方能激發(fā)教師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促進教師提升參與和開展課程思政的積極性和水平。

    四、結語

    高職院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職業(yè)教育“以德育人”的本質要求,而實施課程思政,則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高職院校作為推進我國成為“智造大國”的教學環(huán)境主體,其課程思政的立德樹人實效至關重要。因此,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融為一體,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對高職院校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職院校推進課程思政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如何提升課程思政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需要高職院校每一位教師切實提高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在實踐中努力探索,不斷深化。

    參 考 文 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0-06-01].http://www.moe.gov.cn/src 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蒙象飛.新時代政治認同的建構與基本經驗[J].江西社會科學,2019(10):195-203.

    [3]劉一博.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問題意識[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85-87.

    [4]崔瑞霞,謝喆平,石中英.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概念來源、歷史變遷與主要內涵[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9(6):1-9.

    [5]嚴交筍.高職院校專業(yè)課程思政的實現(xiàn)策略[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35):69-71.

    [6]萬玉鳳.如何將思政之鹽融入課程大餐[N].中國教育報,2020-06-10(1).

    [7]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課中的課程思政——為什么做與怎么做[J].中國大學教學,2019(9):56-60.

    [8]高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11-14.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高職院校
    發(fā)揮專業(yè)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湘繡專業(yè)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高職院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初探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現(xiàn)狀分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广饶县| 资兴市| 阿克陶县| 太原市| 赤峰市| 资兴市| 萍乡市| 中阳县| 五原县| 商水县| 阜城县| 灯塔市| 赣州市| 寿光市| 和政县| 绵竹市| 乌拉特后旗| 邵武市| 洪泽县| 静乐县| 凌源市| 裕民县| 资溪县| 定兴县| 宾阳县| 仪陇县| 庆元县| 全南县| 文安县| 临邑县| 昔阳县| 盖州市| 威信县| 江源县| 竹溪县| 杭锦旗| 宜宾市| 彭泽县| 柘城县| 阜新|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