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王佳茹,謝婷婷
近年來,女性不孕癥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其中輸卵管阻塞被認為是造成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1-2]。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所有女性不孕癥患者中,由于輸卵管阻塞而導致不孕的比例>30%[3]。輸卵管發(fā)生阻塞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輸卵管內(nèi)組織碎片或黏液、輸卵管發(fā)生痙攣及炎癥病變所致的解剖性輸卵管閉塞等[4-5]。在臨床上通常采取輸卵管通液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手術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創(chuàng)傷,且術后極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6]。近年來,隨著介入放射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輸卵管介入再通術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主要是因為該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和恢復快等特點[7-8]。本研究在該背景下探討了輸卵管介入再通術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效果,并對影響術后妊娠率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F(xiàn)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67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不孕因素為輸卵管阻塞所致者;經(jīng)輸卵管造影證實輸卵管確實存在阻塞者;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具有知情權且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由其他因素造成的不孕者;輸卵管做過結扎手術或一側(cè)切除者;合并患有內(nèi)膜異位癥或子宮肌瘤者。依據(jù)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34例和對照組33例。觀察組年齡22~38(28.42±3.57)歲;不孕時間1~5(3.47±1.04)年;不孕類型:原發(fā)性不孕14例,繼發(fā)性不孕20例;輸卵管病變:單側(cè)阻塞6例,雙側(cè)阻塞28例。對照組年齡21~39(28.73±3.21)歲;不孕時間1~5(3.51±1.01)年;不孕類型:原發(fā)性不孕16例,繼發(fā)性不孕17例;輸卵管病變:單側(cè)阻塞6例,雙側(cè)阻塞27例。2組年齡、不孕時間、不孕類型及輸卵管病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方法
1.2.1輸卵管介入再通術:一般于月經(jīng)干凈后3~7 d開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給予哌替啶注射液100 mg肌內(nèi)注射,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放置窺陰器,將子宮導管及真空吸杯固定放置于宮頸后部,行子宮輸卵管造影觀察輸卵管具體阻塞情況。然后將5.5 F和9 F的導管插入輸卵管內(nèi)口處,注入濃度為76%的泛影葡胺做選擇性輸卵管造影,進一步確定輸卵管具體阻塞部位;再將3 F導管放置于阻塞部位,接通導絲,通過輕柔推拉導絲,直至阻力消失后將導絲退出。同時在導管內(nèi)注入碘佛醇,若最后觀察到輸卵管全段均顯影,且碘佛醇在盆腔內(nèi)彌散滿意,表明輸卵管已復通。最后再向輸卵管內(nèi)注入混合液體(地塞米松、糜蛋白酶、慶大霉素及0.9%氯化鈉注射液)30 ml,結束手術。
1.2.2對照組采取輸卵管通液治療:一般于月經(jīng)干凈后3~7 d開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給予哌替啶注射液100 mg,肌內(nèi)注射,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放置窺陰器,將宮頸鉗夾好后向外牽拉,使宮頸暴露,放置Foley尿管,將宮頸用末端接有30 ml注射器的氣囊進行堵塞,同時在注射器內(nèi)注入混合液體(地塞米松、糜蛋白酶、慶大霉素及0.9%氯化鈉注射液)30 ml,若在注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阻力,可對其進行加壓,直至患者無法耐受即停止加壓,另外需要注意宮頸及通液管阻塞均為嚴密阻塞。2組均給予輸卵管注藥通液2~3次,通液3個月,并隨訪1年。
1.3觀察指標 比較2組治療后輸卵管復通率、治療后受孕成功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2.1輸卵管復通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輸卵管復通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治療后輸卵管復通率比較[例(%)]
2.2受孕成功率比較 2組治療后受孕成功率分別為觀察組67.65%(23/34)、對照組39.39%(13/33),觀察組治療后受孕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2組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觀察組11.76%、對照組36.36%,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2.4單因素分析 將67例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按照治療后妊娠情況,分為妊娠組36例和非妊娠組31例。年齡、不孕類型、輸卵管病變側(cè)、輸卵管增粗和僵直及盆腔彌散情況與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受孕成功率均無顯著相關性(P>0.05)。見表3。
表3 影響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術后妊娠的單因素分析(例)
2.5不同年齡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術后妊娠成功的單因素分析 將67例納入者按年齡分層,≥35歲者27例,<35歲者40例。結果顯示,年齡<35歲的患者中,術后妊娠率與輸卵管病變側(cè)、輸卵管增粗和僵直無相關性(P>0.05),與不孕類型及盆腔彌散情況有相關性(P<0.01,P<0.05)。在年齡≥35歲患者中,術后妊娠率與不孕類型、輸卵管病變側(cè)、增粗和僵直、盆腔彌散情況均無顯著相關性(P>0.05)。見表4。
表4 不同年齡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術后妊娠的單因素分析(例)
2.6多因素分析 對上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35歲患者中,不孕類型、盆腔彌散情況是影響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術后妊娠成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1,P<0.05)。在年齡≥35歲患者中,不孕類型、盆腔彌散情況與術后成功妊娠無相關性(P>0.05)。見表5。
表5 影響不同年齡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術后成功妊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由于輸卵管阻塞而造成的不孕,多與患者的慢性婦科炎癥未徹底治愈有關;婦科炎癥會引起輸卵管充血、腫脹,從而導致輸卵管黏膜及肌層發(fā)生損傷,最終造成輸卵管通道阻塞[9-11]。因輸卵管阻塞造成的不孕,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和諧造成了嚴重影響,使其生活質(zhì)量下降[12-13]。因此尋找有效疏通輸卵管的方法,對促進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受孕及提高家庭幸福感均具有一定好處。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輸卵管復通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輸卵管介入再通術治療輸卵管阻塞效果好,其機制為介入再通術可通過選擇性輸卵管造影,對輸卵管阻塞的部位、形狀及粘連等情況進行定位,從而確定輸卵管阻塞的原因并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治療[14-16]。本研究結果同時顯示,觀察組受孕成功率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輸卵管介入再通術不僅能有效疏通輸卵管,同時還能有效促進患者受孕。袁娟和劉婧[17]研究顯示,將抗感染和抗粘連等藥物注入開通的輸卵管內(nèi)能夠避免輸卵管再次發(fā)生阻塞。介入再通術主要通過導管將藥液直接注入,一方面有利于輸卵管內(nèi)流體靜壓力的增加,對輸卵管內(nèi)黏液栓具有沖刷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輸卵管的擴張。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主要因為介入再通術能夠明確輸卵管發(fā)生病變的部位,通過導絲進行精準操作,對輸卵管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此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更低[18-20]。
本研究結果示,術后妊娠率與年齡、不孕類型、輸卵管病變、輸卵管開通情況及盆腔彌散情況均無相關性。雖與Chung等[21]的研究方法不太一樣,但結果基本一致,即年齡、不孕類型、輸卵管病變側(cè)及輸卵管開通情況等均不影響患者妊娠率。年齡是影響女性生育的主要因素,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為25歲,隨后生育能力可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逐漸降低,女性到35歲時,生育能力會顯著降低[22-24];因此本研究將術后妊娠率按照年齡進行了分層分析。結果顯示,年齡<35歲的患者,術后妊娠率與輸卵管病變側(cè)和輸卵管開通情況均無相關性,但與不孕類型及盆腔彌散情況有顯著相關性;而在年齡≥35歲患者中,術后妊娠率與不孕類型、輸卵管病變側(cè)、輸卵管開通、盆腔彌散情況均無顯著相關性。與AI-Omari等[25]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該研究中年齡<35不孕癥患者,不孕類型和病程對術后成功受孕影響較大。本研究結果顯示,病程對術后成功受孕影響不顯著,認為可能與患者對不孕時間確定具有偏差有關,因為不孕主要根據(jù)患者發(fā)現(xiàn)不孕時間而確定,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本研究結果同時顯示,在年齡<35歲的患者中,不孕類型和盆腔彌散情況是影響其術后成功妊娠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在年齡≥35歲患者中,不孕類型和盆腔彌散情況則與術后成功妊娠無顯著相關性。
綜上所述,對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采取介入再通術,可有效疏通輸卵管阻塞,提高受孕成功率,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年齡<35歲的患者中,不孕類型及盆腔彌散是影響輸卵管介入再通術后成功受孕的獨立危險因素,應給予充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