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玲 劉樂
關鍵詞:《祖列伊哈睜開了眼睛》;人物形象;嬗變
中圖分類號:I512.0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2 — 0141 — 03
《祖列伊哈睜開了眼睛》(Зулейха открывает глаза)是俄羅斯新生代作家古澤爾·雅辛娜(Гузель Яхина,1977-)于2015年發(fā)表的長篇小說。該小說一經問世,立即引起了俄羅斯文學界的關注。這部小說曾獲得“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大書獎”等獎項,2017年我國將其評選為“21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小說塑造了蘇聯集體農莊時期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將民族熱血同歷史結合起來,為我們展示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鮮為人知的生活圖景。
小說主要講述了蘇聯集體農莊時期,一個可憐的韃靼婦女——祖列伊哈同其他富農分子被流放到一片荒地,開啟了命途多舛的流亡生涯的故事。起初,祖列伊哈生在一個貧苦但是相對安穩(wěn)的小村子里,后來她嫁到了比較富裕的一戶人家卻只能整日生活在丈夫的冷漠與婆婆的欺辱之中。當祖列伊哈一家面臨著被沒收財產和生產資料的困境時,丈夫去林中墓地藏匿糧食遇到了士兵并被一槍擊斃。隨后,祖列伊哈踏上了被流放的路途,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新生活”?!蹲媪幸凉犻_了眼睛》一文中除了這位韃靼族婦女作為中心人物,還塑造了其余十幾個各階層的人物群象。他們在流亡過程中的人物形象嬗變,不僅展示了這群“特殊移民”在苦難中的不屈精神,還體現了“睜開眼睛”之后的蘇聯人民具有追求人格獨立的堅定信念。
小說的開篇就向我們展現了這個韃靼婦女的生活困境,以及她古板懦弱的性格。盡管她獨自承擔了家中大部分的勞動,丈夫還是經常將所有的不順心都遷怒于她。除此之外,祖列伊哈還要受盡婆婆的百般刁難。她的婆婆烏佩里哈為了增加兒子對兒媳的不滿,甚至在沐浴時使用計謀,造成被兒媳婦虐待的假象。因為從小受到母親灌輸“男尊女卑”的思想,祖列伊哈即使知曉自己被婆婆陷害,但是在面對丈夫的毒打時她也不得不乖乖承受。在封建落后的山村中,女性總是受到不公平待遇,不僅承擔著繁重的家務,還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自主的人格。處于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中,她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冰冷的,甚至在履行夫妻義務時也只覺得自己是一臺冰冷的榨油機器。
反抗上交糧食的過程中,她的丈夫被一槍擊斃。丈夫的死是祖列伊哈人物形象嬗變的開始。從這時起,祖列伊哈不再是丈夫和家庭的附屬品。即使走上了冰冷的流放之路,但卻告別了原本家庭的束縛。身后是婆婆“祖列伊哈——哈”的焦躁呼喊,前方卻是莊嚴升起的鮮紅的太陽。盡管流放的路程顛沛流離,卻將女主人公帶到了真實的世界中。先是平生第一次入住清真寺,甚至睡在了男人的位置上。又途徑了夢寐以求的喀山。她在奔波路上所見的一切一改往日的陰沉,漸漸充滿了色彩并且富有生機。自此,逆來順受的祖列伊哈漸漸覺醒,這也是女主人公人物形象的第一次重要轉變。
在被押送的途中,祖列伊哈經過數月的奔波后被診斷懷有身孕。此時的她還沒有足以掌控自己命運軌跡的能力,這突如其來的生命對失去家庭的她來說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白媪幸凉咽址旁诮淌诘幕野最^發(fā)上,將教授的頭貼在自己的肚子上,羞澀消彌了。別的男人用面頰觸碰她的身體,嗅聞她的體味——而她竟然沒有感覺到羞臊?!薄?〕(P194)這次同醫(yī)生萊貝有了親密肢體接觸之后,本身骨子里保守傳統的年輕女人的反應一如正常病患一樣,并沒有因為異性的接觸而產生羞臊?!澳赣H”的身份向她本身固有的舊觀念和沉重的尊卑意識帶來了沖擊,喚醒了她心中對平等自由的渴望。
正因為她心中逐漸產生著對自由的渴望,女主人公的形象嬗變就愈發(fā)的劇烈。被押送的途中祖列依哈一直帶著丈夫給她的一顆有老鼠藥的糖,她以這顆“死亡糖果”支撐著自己走過了大大小小的坎坷,逐漸擺脫了之前懦弱、不堪一擊的性格。〔2〕有死亡就會有新生,祖列伊哈形象嬗變的第三個階段來自于優(yōu)素福的誕生。兒子占據了她心靈的大部分,使得她漸漸忘卻了死去的丈夫,惡毒的婆婆,甚至連禱告的次數都減少了。缺少食物的一群人整日郁郁寡歡,無奈下祖列伊哈只能割破手指喂血給孩子喝。女主人公生活在“饑腸轆轆”的幸福中,即使吃不飽穿不暖也覺得渾身充滿力量。在她心中從小就形成的陳舊思想此時全部瓦解,她知道只有新的思想和生活準則才能允許自己和兒子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為了獲得充足的食物和好的生活條件,她一改往日的沉悶,漸漸去摸索屬于她和兒子的生存之道。曾經唯唯諾諾的農村婦女,拿起了獵槍,成為了移民隊伍中捕獵的好手。祖列伊哈人物形象嬗變的高潮在于同警備長伊格納托夫的火熱愛戀,伊格納托夫是當時親手擊斃她丈夫的人。在所有人看來這莫名的情愫都是違背倫理道德的,但在祖列伊哈心里早已喚醒了對愛情的渴望。她最終還是選擇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正視了自己對愛的訴求。“代之而來的是新思想,新思維,它驅走了恐懼,就像春汛蕩滌著去年的枯枝爛葉。”〔1〕(P428)新的道德占據了女主人公的內心,使得人物形象變得更加充實豐滿,敢愛敢恨。
男主人公伊格納托夫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內心充滿了糾結與選擇的人物形象。他并不是一個正直的軍人,開始的他霸道、不近人情,卻在看到雪橇上的祖列伊哈時,對這失去丈夫的女人似乎產生了一絲惻隱之心。他忠誠于國家和黨,有很強的的使命感和責任,但卻可以隨隨便便對一個女人產生興趣,并且對“愛閉口不談”。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嬗變過程就是他對生活不斷進行選擇的過程。
火車飛馳近兩個月的時候,屬于特殊移民的食物早已儲備不足了。警備長伊格納托夫在享受午飯時想到他所押解的“敵人”只能飲水充饑,燃起了他心中的善良之光,用羊肉來了一桶足夠移民們充饑的黃米飯。這是男主人公人物形象嬗變的開始,也是他在人性上做出的選擇。但是似乎苦難中的一絲溫暖并不足以安慰人們的心,由于找到了車廂頂棚的豁口,許多人趁列車??刻恿顺鋈?。可憐的祖列伊哈并沒有勇氣出逃,被伊格納托夫夜審時也只能唯唯諾諾,但是在這次夜審中伊格納托夫卻在心中暗自為其開脫罪名。這樣的人物心理活動并不是偶然,其實在不經意之間他總會想到這個弱小的韃靼族婦女,在他心中的潛意識里已經開始將對這個年輕婦女的善待作為她痛失丈夫的補償。
押送行程結束后伊格納托夫遭人設計不得不也留了下來。面臨著惡劣的天氣,緊缺的食物,貧乏的物資等情況,警備長的內心逐漸發(fā)生了變化。在荒島上求生的日子無疑是伊格納托夫性格嬗變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對自由的向往并沒有阻擋他選擇善良,警備長拿起了本是用來鎮(zhèn)壓農民的手槍開始狩獵,帶領大家建設“謝姆魯克村”。村子初具雛形后隨之而來的是關于仕途與權利的考驗,上級暗示男主人公謊報村民暴動以此換取自己的仕途。盡管這個方法可以圓了伊格納托夫想重返城市的夢想,但是最終他并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去傷害自己的村民。脫離了權力斗爭的漩渦之后,他不再追名逐利,反而將階級的對立轉化成了建設美好生活的動力。
小說的最后一部分是他的人物形象轉變過程的高潮。伊格納托夫因為拒絕了上級的提議而被免職,取代他的是曾經令村子里的人都厭惡的戈列洛夫。職務交接的那天恰逢向往自由的優(yōu)素福決定離開謝姆魯克村,祖列伊哈向他求助,希望能幫兒子逃出這里。面對心愛女人的乞求,男主人公違背了心中紀律幫助優(yōu)素福拿到了“新生證明”。他對祖列伊哈的愛不再包含憐憫與施舍,是平等的地位和相互的理解促成了他們感情的最終結果。伊格納托夫終于認清了自己的內心,對自己的人生方向做出了最后的選擇。
“誰不喜歡用小瓷杯喝咖啡?!”這是作品中關于萊貝醫(yī)生第一句話,瓷杯和咖啡在那個時代象征著上流社會和文化階層的象征??墒聦嵣?,數十年來他因為無法面對戰(zhàn)爭帶來的沖擊和生活的驟變,早就成為了“罩中人”,在小房子里假裝整日忙忙碌碌。這么多年過去他第一次走出屋子是因為一個年輕女人的到訪,女人向他進行的求助喚醒了他沉睡已久的心,但正當他走向街道的時候卻被政治局當做奸細抓走?!八z毫也不感到驚訝,說的更準確些,甚至還感到高興——十年來的遁世生活讓他非??释c人接觸?!薄?〕(P124)自此,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成為了他人物形象嬗變的開端。
被押送的幾個月在萊貝醫(yī)生眼里就像完成上級發(fā)布的任務一樣,押運的破車廂只不過是戰(zhàn)地的醫(yī)院,硬邦邦的木板床就是臨時的手術床。在火車上發(fā)現祖列伊哈懷孕,使陪伴他數十年的“安全罩”受到了第一次沖擊。在同昔日的學生交流患者病情的時候“往墻邊躲”、“往皮襖里面縮”等一系列動作體現了他對社會生活的抗拒和抵觸,但這一表現卻是萊貝醫(yī)生在長時間以來第一次對外界消息發(fā)出的接收訊號。
在動蕩的年代中,萊貝醫(yī)生是只是萬千知識分子的一個縮影。因為無法面對戰(zhàn)爭的殘酷結果和人們對科學的褻瀆,他甘愿為自己建立起一個堅固的保護罩,在這里他只屬于自己和曾經需要他的人們。然而將這個“安全罩”徹底擊碎的那天,既是優(yōu)素福誕生,也是萊貝醫(yī)生的重生。一邊是一個等待接生的鮮活生命,一邊是自己十多年來賴以生存的心靈密封罩,在勢均力敵的生死拉鋸中萊貝選擇了重新面對復雜的現實生活?!?〕他眼中接生孩子的手術室其實是一片荒地,手術燈的光源自篝火。憑借自己本能的反應接生嬰兒的同時,圍繞在他周圍的“安全罩”將他反復拉扯甚至喘不上氣來。最終,嬰兒的啼哭讓他意識到,過去已經不復存在,應當面對現實。這也象征著許多知識分子在集體農莊的生活背景中,最后直面生活的磨難,用雙手去開拓新生活。
萊貝醫(yī)生不僅僅被生活喚醒,更拯救了許許多多被生活所困的人。他憑借著自己精湛的醫(yī)術,重新建立起了對生活的信心。他的人物形象嬗變過程雖沒有十分跌宕起伏,但卻扣人心弦:在極端險惡的環(huán)境下,擺脫思想束縛、直面復雜現實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激勵人們在苦難中發(fā)掘主體本身的存在價值,重建黑暗世界的愛與溫情。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薄?〕在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會出現這樣一個承載許多人希望的人物形象,在《祖列伊哈睜開了眼睛》中也正是如此。優(yōu)素福作為非一代移民,從小便受到了一同流亡的各行各業(yè)精英的熏陶。他生性天真,善于學習和思考。無論是多種宗教信仰,還是各不相同的人生觀,都在他身上形成沖擊。這個年輕人的形象嬗,變源自一次去俱樂部給伊孔尼科夫送飯。那天他不僅僅走到了俱樂部,走近了作品,更是走進了畫里世界。對外面世界的向往仿佛一顆種子,植根于年輕的心中。
自此,在村子里的安逸生活并不能滿足年輕人對自由的向往。隨著心中的渴望不斷增加,優(yōu)素福的人物形象也逐漸變得獨立,不再過分依附于母親和萊貝醫(yī)生,產生了許多自己的想法。他的人物嬗變過程更加直接并且具有沖擊性,先是忤逆了母親的意愿,后來更是放棄了繼續(xù)跟萊貝醫(yī)生學習醫(yī)術的機會。最終促使他產生轉變的重要因素是伊孔尼科夫從巴黎寄來的一封信,這是之前伊孔尼科夫對他的一個承諾,也是指引優(yōu)素福走向自由的曙光。“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區(qū),北葉尼塞區(qū),安加拉河畔謝姆魯克勞動村優(yōu)素?!ね呃镆蚴铡薄?〕(P479)僅僅這樣一個地址,仿佛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他帶著盧卡留給他的小船和伊格納托夫為他更改的出生證明以及母親最后的支持,順利走出了這個由30個人用雙手建立的小村莊。作為整部小說中的唯一的一個非移民形象,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對自由的向往和對知識的渴望,更具有沖擊腐朽觀念的力量。
《祖列伊哈睜開了眼睛》中作者以女主人公祖列伊哈為主體人物,對大時代背景下的不同階層的人物群像的嬗變過程分別進行了描寫。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經歷了一次次的啟發(fā)和沖擊中,人物的精神力量隨之不斷壯大。作者古澤爾·雅辛娜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本書是她的祖母坎坷命運的真實寫照。小說結合了真實的歷史背景和人物坎坷命運,為我們展現了上個世紀初蘇聯人民的生活圖景。
〔參 考 文 獻〕
〔1〕古澤爾·雅辛娜《祖列伊哈睜開了眼睛》, 張杰,謝云才,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
〔2〕王兆瑋.淺析《祖列依哈睜開了眼睛》〔J〕.名作欣賞,2020,(09):73-75.
〔3〕董雨萌.淺析小說《祖列伊哈睜開了眼睛》人物的主體意識〔J〕.俄語學習,2019,(03):51-54.
〔4〕(俄)列夫·托爾斯泰.俄國文學史·下卷〔M〕.布羅茨基.北京:作家出版社,1962,(05):1046.
〔責任編輯:楊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