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教學方法提出:朗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證:1.朗讀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其思想感情。2.朗讀可以引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3.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感。4.朗讀是學生知識積累、運用的前提。5.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活動。另外,補充說明,提倡朗讀的重要性,并不是只需要朗讀,更不是排除對不同教學方法的探索、創(chuàng)新。結(jié)論部分,指出在教學中應充分運用好朗讀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語文教學 朗讀 重要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65
當今的語文課,可謂異彩紛呈,教法輩出。然而越來越多的同仁也在感嘆:語文難教。越來越多的學生也在抱怨:語文課沒勁。
當我們在課堂上不厭其煩地分析、講解、歸納主題之時,當我們努力在把鮮活的語言肆意肢解之時,當我們“為賦新詞強說愁”,為了追求“新穎”而玩味一些無聊的“花架子”時,卻忘記了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少語文大師也在呼吁:民族化,語文教學的靈魂。的確,在二十一世紀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時代,在教學方法不斷更新的今天,朗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 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朗讀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其思想感情,并逐步受其影響、熏陶?,F(xiàn)代心理學家認為:讀物作為一種客體,它負載著作者顯露或隱藏的見解、意愿而去影響讀者這一主體;同時,主體又在不斷地利用自己的經(jīng)驗積累去順應、同化或逆反客體所負載的信息。朗讀練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主客體之間不斷相互作用的過程。朗讀的方法,不單要發(fā)聲,更講究抑揚頓挫,生動感人。必須是與思維活動相結(jié)合,而不是“有口無心”。在師生教與學朗讀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集中精力,準確地感知文章、理解并受其感染。中學生絕大多數(shù)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在長期地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默看時很容易走神,而朗讀則可調(diào)動絕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文字通過聲音進一步刺激大腦,學生更容易進入文章角色,為其所吸引。我在講授《出師表》《岳陽樓記》《論語》等經(jīng)典作品時,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 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 學則殆”……文章中或優(yōu)美、或質(zhì)補、或高雅的語言,本身就具有無窮的魅力,通過學生誦讀,更能把握其思想感情,學習情趣得以激發(fā)。
如《理想》一詩最后一節(jié),展現(xiàn)的是重獲理想之后的歡快心情以及要為理想奮斗的昂揚意氣,我在引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讓他們讀出歡快,讀出奮發(fā),從而讓學生加深了對詩歌藝術和感情的體會,并且直接感受到詩歌的韻律美,音樂美,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朗讀還有助于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
漢語言文字的象形性、表意性、靈活性和漢語文的情感性、藝術性、審美性,決定了它具有廣闊的聯(lián)想,想象空間。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利用語音的抑揚頓挫、輕重徐疾、長短升降,把作者情感直接訴諸學生,更有力于推動學生審美想象和情境的建構(gòu)。
如教學《海燕》時,第一次朗讀,就注意引導學生對俄國十月革命背景的感知,告訴他們該文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作者是在發(fā)出一種什么楊的呼喚,要求學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暴風雨來臨時的海燕。第二次范讀,讓學生聆聽海鴨、海鷗和各種不同海鳥的表現(xiàn),突出海燕的勇敢頑強。第三次個別誦讀或者齊讀,讀出高亢的語音、急迫的節(jié)奏、奔放的格調(diào),再聯(lián)想到海燕搏擊風浪,高傲飛翔,熱切叫喊的壯美形象,想到無數(shù)勇猛的戰(zhàn)斗者、革命家在時代潮流中熱情、豪邁的氣概。這樣反復朗讀,讀出氣勢,了盡中心,進而收到認知全文寫作目的效果。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又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反復朗讀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通俗地講,語感就是對語言符號表層意義的理解和把握,進而對其所深含的意義和情味的靈敏感知。而品讀領悟是培養(yǎng)語感的必由之路。“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苯處熗ㄟ^讓學生主體去多接觸語言材料,多讀、多說、多聽、多寫,才能有助于語感的形成。“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并且,在朗讀過程中,還能訓練學生的知識積累、運用。它要求學生不能只是憑借“分析”去把握知識,而必須通過大量言語材料的積累,在廣泛的語言運用實踐中,達到語文的運用自如,它是一個積淀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反復、大量地誦讀優(yōu)秀作品,背誦一些名家名篇。如教學《天上的街市》時,我曾要求學生在夜晚大聲朗讀,美麗的夜空景色和對仙人生活的有機結(jié)合,構(gòu)成和諧的藝術世界,學生自然進入到詩中的想象世界,去領略詩歌的美,與作者對話,體會作者的心情。這樣,不僅增加了他們的文學積淀,也增強了語言的運用能力。我相信,這一點也是當前有識之士的共同呼聲。
一位教育家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敝袑W生正處于青春洋溢,激情飛動的時代,他們熱愛生活中美好的東西,也樂于表現(xiàn)。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熱情參與,開展朗誦比賽,經(jīng)典誦讀,詩詞大會等形式多樣的朗讀活動,學生們表現(xiàn)出濃烈的興趣和高亢的激情。他們聲情并茂的配樂朗誦,手舞足蹈的激情表演令我激動不已。各種朗讀活動的開展,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語文地熱情,也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當然,我們提出朗讀的重要性,絕不是說語文教學只需要讀就夠了,更沒有排除不同教學方法的探索、創(chuàng)新。讀只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如何指導學生采用不同方式的朗讀,提高教學質(zhì)量,恰恰是教學中應該探索和追求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妨多花點時間、精力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多開展一些朗讀訓練。 通過范讀、跟讀、賽讀、美讀、品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方式, 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細細品味詞句的精妙,把握文意、中心,接受情感的熏陶,從而培養(yǎng)健康的情趣,優(yōu)美的情感,在繪聲繪色的朗讀中,達到感受、領悟、積累和運用的目的。
讀書聲中見真諦,讓瑯瑯書聲圍繞在我們的校園吧!
(杜慶文,1969年生,女,漢族,四川峨眉山人,中學一級教師,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