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瀚海沙漠,總是有那么一些恢宏、那么一些蒼茫,一種震撼人心的畫面感:逶迤的商隊,于斜陽下緩緩而行,長長的隊伍在沙丘間時隱時現(xiàn),駝鈴聲聲,搖碎了沙漠的靜寂……
一、瀚海
多年以來,總會在看見漫漫無邊的沙漠的時侯,莫名地有些感動。
那種無際和廣袤,可以讓放空的思想不羈地奔跑,直向天邊;思緒盡情釋放,無所顧忌。
一目望去,你可以看見青春,若花瓣一葉葉綻放,一點點舒展;你可以看見華年,一點點豐腴一分分充實;你可以看見青絲漸奔向華發(fā),歲月積淀了塵埃,看見生命經(jīng)歷著輪轉。
是的,瀚海沙漠,它是無阻的,天地之廣闊包容,在這里,得到充分的詮釋,而漫漫沙海,也恰如天地之王者般,不動不搖,遺世而孤傲。
二、曾經(jīng)芳華
樓蘭古國。
水波盈盈,羅布泊的水面一望無際。來自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河水源源不斷注入這個巨大的湖泊,也把來自大自然的偏寵賜予給了這個美麗的西域古國,樓蘭的風華,無可匹敵。
絡繹不絕的商旅,使得樓蘭古城市貨交易格外昌盛:手工藝品、絲毛織品、皮貨沿街而售,手鼓、熱瓦甫、冬不拉彈奏著古老的木卡姆;人流擁擠的街道,豪爽的西域漢子,輕紗拂面婀娜舞蹈的異域少女…驛站的門前拴滿了長途而來的馬匹丶駱駝,粗麻酒招下的桌邊,吆五喝六的客人恣意揮灑得之不易的打尖歇腳的時間,喧囂,從城廓的天空中傳響出去,夜,也不曾安靜。
連接東西,恰在其間。樓蘭,憑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天賜的沙漠中的水源猶勢,營造了一個貫通東西文化,承接東西方貿(mào)易節(jié)點的璀璨的"沙漠明珠"。彼時,她的芳華,璨若煙霞。
三、靜寂
歷史的筆,總是那么的無情。
沉寂了。樓蘭的過往,樓蘭的輝煌。
仿佛只是轉瞬之間,那個盛極美麗的樓蘭忽然消失,不曾留下追索痕跡,只在一場風沙后才撩起自己神秘面紗的一角。在這一角里,埋入流沙的古城墻、精美的器物碎片,那些風沙侵蝕后的斷壁殘恒,那些曾經(jīng)存在過的美麗無言著,默默傾訴。
茫茫沙海,曾經(jīng)容載過繁華盛世的樓蘭古國、水波瀲滟的小河文化;亦曾經(jīng)容載過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戰(zhàn)爭征伐,而所有的風烽煙過往,都不過是這王者之域中曾拔動過的一個音符,有些,或者,我們尚可以在遺留的斷壁殘垣中捕捉到一絲故國的殘影,而更多的,則已是沒入瀚海深處的無聲的塵埃,風華已去,湮沒無痕。
人聲、駝群,生生的氣息其實并不會給沙漠添一絲親和,而駝鈴泛著余音的叮當聲,召喚著風煙歷史中某一縷不肯離散的魂魄,風沙裹挾而來,而漠野,反在寂寂風聲中更多了一分孤寂與蕭瑟。
來來往往,去去來來。溯流,逆流,有時很難分清天邊走過的那一隊行人,究竟是你彼時同行的伙伴還是沙漠中的蜃影,而你,終究要在沙漠無聲的注視下穿越過去,同著你的駱駝、你的單調落漠…
有些既成,不可巔覆。你來,他默默注視;你去,他巋然如前,所有的風華與歷史,不過塵煙——你可能路過過了,而絲毫不能影響他的情緒,風過了,了無痕跡。
沙漠,始終是沙漠,天生的王者,睥睨天下,獨孤求敗。
四、回望
依稀間,仿佛又有自遠古而來的單調嘶啞的叮鐺…
興衰過往,此刻不過是無邊寂漠歲月中的幾個小點,只瞬間,便已消逝不見;而羌管獨特的音韻,亦正如維吾爾的《十二木卡姆》婉轉傾訴一一荒漠,殘陽如血,拉扯著這駝隊商旅的點點斜影,寫就了一幅荒寂的漠海寂行圖。
在某一刻,你會忽然發(fā)現(xiàn),此生,該去沙漠看一看不屈的胡楊,聽一聽鳴沙的訴說,感受一下無聲的風煙——荒漠,會喚醒你的記憶,你數(shù)千年前的某一場輪回;當沙漠余暉映照過來,暈染了天空大地的時候,你,會忽然醒來。
——選自西部散文學會微信公眾平臺